吉安新闻网新闻

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亲,暂时无法评论!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作为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被提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从诞生到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新质生产力是

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

新质生产力创新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关键要素和驱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高科技在新质生产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把高科技与传统的行业相结合实现技术的重大革新,从而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对旧的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形成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

新质生产力以新兴产业为支撑,形成新旧发展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积极促进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既育新枝栽新苗,又让老树发新芽,才能让产业发展脱胎换骨、强筋壮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新质生产力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展中具有主动性,打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绿色生产力”,这也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契合。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科技创新绿色化,考虑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问题。

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体现出强劲的动能,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理念都强调可持续性的价值观念,并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与市场分配机制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推进产业进步。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既包括绿色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也包括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转型升级。纵观全国,相继出台绿色低碳行动计划,聚焦打造绿色产业链,充分发挥各地生态优势,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此外,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领航作用、党对经济工作的坚强领导,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共同构成上层建筑发挥效能的具体实践路径。它们相互协同,驱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互呼应,共同开辟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创新可以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商业模式变革以及产生新的驱动力,它是提升新型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

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引领产业创新。这也是国家提倡要围绕重点产业,合力攻关薄弱环节的原因。科技创新中,技术成果的转化至关重要。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企业,要帮助企业打通痛点难点,引导先进要素流向企业,形成经济发展动力。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象征着一种新型、高质生产力的跃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生成的,贯穿着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愈加清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在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必须牢牢抓实抓好的“国之大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体制的改革可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观察点,不难发现,政府始终充当着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角色。如何用好这只“隐形的手”,需要新一轮改革加快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以制度来支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际精准把脉,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发展理念。这些理念融合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制度优势基础上,依据生产力发展阶段科学抉择生产模式树立了标杆。

在推动生产力跃升与优化生产关系的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深刻再认识,绘制了一幅生产力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新蓝图。其亮点广泛而深刻:

首先,通过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经济管理及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以及国家治理、党的领导等上层建筑要素对生产力的积极影响,为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构建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鲜活的实践色彩,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国情,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又指导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制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他强调,尽管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上层建筑对基础层面的反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多角度、非线性的特征,深化了对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解。同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与全面深化改革同频共振,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体系。这要求我们在经济、科技等关键领域深化改革,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体系,创新要素配置机制,确保优质资源精准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这一战略部署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更加具体且富有成效,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

文/新干县委党校 王莹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