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五美”乡村——记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永新县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2012-07-07 12:2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本报记者刘金艳

近年来,永新县立足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特色和人文积淀,秉承“原生态·美乡村”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重点推进、突出特色,分步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该县围绕“三区”(郊区、工业园区、中心镇区)、五线(永里线、永宁线、墩永线、安茅线、永莲线),着力打造三湾红色旅游、烟阁子珍故里、高桥楼果桑飘香、石桥日光碧波崖观光休闲四条特色示范带。

该县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建成精品村20个、重点村40个、特色村30个,形成一批“生态秀美、村容洁美、庭院净美、生活恬美、乡风和美”的村落。近日,该县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

因势造型“生态美”

该县保护原有生态,凸现自然之美。里田镇麻田村和龙源口镇黄陂洲村,拥有百棵百年古樟,两村因树造势积极打造“樟树之村”。文竹镇汪家村则在数千平方米的池塘上做文章,疏浚淤泥、石砌塘基、安置栏杆,池中央建起雕花楼阁,塘四周植绿种花,原来的“烂水塘”变成“小西湖”。

该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创建“森林村庄”,并通过扎实推进主干道绿化工程、庭院绿化工程,营造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景象。

整治管理“村容美”

该县抓规划、严审批,改变沿路建房、“开天窗”等不规划、不经济、不美观、不安全的建房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建房朝“庭院式”、“小区式”、“山水园林式”方向发展。

怀忠镇和高桥楼镇结合农民建房需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样式,统一施工,统一风貌,建成既富有现代气息又保留各自特色的农民居住区。

在完成“三清六改”的基础上,该县重点对村内破旧闲置房、残垣断壁等进行集中整治,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该县总结推广全省优秀理事长杨章兴管理芦溪村的“一分六入法”,分区包干,农户垃圾入桶、公共垃圾入箱、有机垃圾入窖,实现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

巧手建设“庭院美”

精心打理,方能有“庭院美”。该县每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庭院整治、每季度开展一次“优美庭院”评比。

村委会与农户签订门前“包卫生、包整治、包美化”三包责任书,引导农户从点滴做起,自觉清理房前屋后的废弃物及卫生死角,清除垃圾,杂草。该县经过自评、互评、公评、审评等程序,评出村、乡、县级“优美庭院”。通过评比,鼓励村民自己投资搞建设,让群众参与到“优美庭院”建设中去。

石桥镇白鹭村陈彦喜利用门前小河的鹅卵石作原料,砌起造型别致的风景墙,院内搭建葡萄架、挖鱼池、种沙田柚,沿墙栽种红豆杉、桂花,这个生机盎然的庭院被评为村级“优美庭院”。

发展产业“生活美”

该县根据乡村的区域位置、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等,把各村点分为城郊型、农区型、山区型、集镇型等类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城郊型重点发展蔬菜种植。禾川、埠前等乡镇培育蔬菜专业 村50多个,专业户1000多户,种植无公害蔬菜1万多亩,发展连片蔬菜基地3个。

农区型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农业龙头培育和建立农业基地。高桥楼、里田镇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使蚕桑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三湾、曲白等乡镇积极引导流转林地1万亩,配合森源中药材公司发展金银花基地800亩。

山区型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瓜蒌子、山核桃等新兴特色产业。集镇型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做“两栖农民”,忙时下田,闲时经商务工。

重德崇文“乡风美”

该县通过广播宣传、橱窗墙报、宣传册等形式,营造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他们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倡导喜事比俭朴、子女比孝敬、丧事比文明的新风尚。

在文化建设上,依托各社区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等场所,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经常开展舞龙灯、扭秧歌、赛歌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该县成立农民剧团5个,腰鼓队30个,唢呐队10个,乐队8个,演出200多场。

2011年,该县修缮和保护村庄传统人文景观40多处,充分利用祠堂、凉亭、广场等新建农家书屋、农民阅览室等文化设施80多处。建设农民健身休闲广场50多处,安装体育健身器材56套,兴建篮球场、门球场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