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前] 总书记来到井冈山
来源: 江西日报 1989-10-24 09:42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总书记来到井冈山

新华社记者 杨健

1989年10月15日上午10时,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穿越低悬的云层,在井冈山下的泰和机场翩然着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走下舷梯,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对革命摇篮井冈山的视察访问。

“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深秋的五百里井冈,满山苍翠,景色迷人,

下午8时许,江泽民同志乘坐乳白色面包车驶进了遂川县珠田乡山口村,村里立时轰动了,“总书记来啦!”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一喜讯。

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和吉安地委书记王国本等陪同下走进了农民李先陂家。他一进门,就笑着握住了李先陂的手,拉他一道在板凳上坐下。

总书记亲切地问:“你家有几口人啊?”

“六口。”李先陂回答。

“大孩子多大年龄?”

“19岁,是个男孩。”

“念书还是在家帮你干活?”

“在家做事。”

“你家一年收入多少?”总书记又问。李先陂告诉总书记,他家承包集体水田6亩,今年早稻每亩比去年增产近百斤,已全部完成定购任务。晚稻也将丰收,可售余粮500多公斤,家里还饲养母猪一头,肉猪三头,年养猪收入约1500多元,加上自己外出做泥工收入800元左右,全年收入可达3200元。

“不错嘛!”总书记说。他随即观察起屋里的摆设来,边看边说:“装了电扇了。”“还有电饭煲呢!”有人在一旁插话。“到里面看看吧。”江泽民同志站起身来,并对身旁的李先陂说:“可不可以看看?”“可以,可以。”李先陂连声笑答。总书记看了李先陂家的卧室和厨房后,对身边的干部说:“屋里还比较空。”

他从厨房门出来,回到大厅门口,对李先陂说:“依我看,你现在是第一步骤,房子先搞起来了,至于家俱、电器嘛,慢慢来。”他又指着厅堂墙上横匾上的字说:“我祝你家像这匾上的字一样‘万载兴隆’!”李先陂兴奋地说:“谢谢总书记。”

到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去,看望和问候老区人民,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就任总书记以来的心愿。江西老区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全省仅知道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人之多;党和国家的大批优秀干部都诞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为此,还在延安视察时,江泽民总书记就惦念着要来井冈山。国庆过后不久,他匆匆交待了工作,就登机飞往江西了。

江泽民同志特别想着要看望井冈山的革命后代。翌日,天上下起毛毛细雨。他乘车沿“之”字形山区公路由茨坪向西行驶,来到大井。总书记踏着泥泞小道走进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农民暴动队队长邹文楷的家,和邹文楷的儿子邹瑞章一道拉起家常。总书记问邹瑞章:“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家里还有什么人?”邹瑞章答道:“我69岁了,家里有12口人。”他随即向总书记介绍:“这是我母亲,那是我老婆,另外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及六个孙子、孙女。”“怎么不见他们呢?”邹瑞章说:“女儿15岁就到部队去了,是69年的兵,现在在南昌成了家。两个儿子都在井冈山工作,孙子、孙女都在他们身边。”“女儿常寄钱来吗?”总书记又问:“多少寄点。”邹瑞章回答,众人笑了。

江泽民总书记问坐在对面的邹瑞章的母亲:“老人家身体好吗?”邹瑞章在一边答道:“我母亲90岁了,身体还好,就是耳朵有点聋。”江泽民同志当即嘱咐当地干部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

说话间,门口传来笑声。邹瑞贵等几位乡亲端着两盘果子走了进来。一盘盛着猕猴桃和桔子,一盘堆着炒熟了的花生和南瓜子。乡亲们深情地说:“请总书记尝尝我们自己种的果子。”江泽民同志高兴地和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在身边坐下,并招呼随行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曾庆红等人:“来来来,老暴动队队长家乡的果子,大家尝一尝。”说毕,总书记拿起一个熟透了的猕猴桃,剥去皮后吃起来,连说:“好吃,好吃。”在座的干部们也你拿一个桔子,他拿一个猕猴桃吃了起来。屋内涌起阵阵春意。江泽民总书记再三嘱咐地委书记王国本,请他转达对井冈山地区人民的亲切慰问。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半小时,江泽民同志站起身来与众人告别。他久久握住邹瑞章的手说:“井冈山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乡亲们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江泽民同志既访问已经脱贫致富的农户,更十分关心尚未脱贫的农户。17日,他乘车沿盘山公路下山,在宁冈县茅坪乡访问了贫困户谢继明,随后又来到永新县高桥楼乡莲花坪村,访问了贺亮清、贺云辉、贺天祥三位特困户。他细心了解贫困户的生活,问寒问暖,并和在座的省、地、县、乡、村干部一道共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办法。江泽民同志指出,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我们的革命根据地在山区、边区,这些地方交通不发达,大多是贫困地区,这些年老区建设有了起色,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这还不够。他嘱咐干部们要象井冈山斗争时那样,自力更生,锐意进取,改单纯救济式扶贫为新的经济开发式的扶贫,让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富裕起来。

“红米饭好香,南瓜汤真甜”

在井冈山的一次晚餐上,江泽民同志特意吃了当年红军常吃的红米饭和南瓜汤。他细细嚼着红米饭说:“红米饭好看,好有味。”随后又喝起南瓜汤来,边喝边说:“山上的南瓜比山下的甜。”

“要不红军怎么‘餐餐吃个精打光’呢!”吉安地委书记王国本笑着说。

江泽民同志了解到因红米产量低,现在井冈山种红米稻少了,他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们今天不象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井冈山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

“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这是江泽民同志一路上反复强调的。他到国内视察、访问,从不题词,却破例挥毫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写下了这15个大字。

抵达井冈山的那天,已是下午5时多了,陪同人员见总书记乘了一天车很疲劳,要他早点休息,但江泽民同志却执意要先去瞻仰烈士陵园,他急切地想早点了解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草木葱翠的茨坪北山,这里群山环绕,景色绮丽。烈士陵园由纪念堂、碑林和雕塑园组成。雕塑园里矗立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17位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先辈雕像。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主席的青铜雕像前久久沉思,他说,毛主席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下决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坚持井冈山斗争,从而把革命引向胜利,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井冈山革命精神确实永放光芒。

在井冈山,江泽民同志还瞻仰了大井、小井革命遗址。大井是当年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居住过的地方,也是当时红军医院所在地,敌人入侵后,把大井洗劫一空,烧掉了一切。江泽民同志认真地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频频点头。

离大井不远就是小井,小井是红四军医院所在地。当年由于敌军封锁,医疗器材和药品奇缺。为了克服困难,给红军治病,医务人员没有西药,就用中草药治疗;缺少金属器材,他们就用井冈山的竹木制作、江泽民同志盛赞这种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他说:“红军当时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终于走向了胜利,我们今天发扬井冈山精神,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医院附近有个松柏常青的山谷、谷中是小井红军烈士公墓,这里长眠着一百多位红军烈士。那是1929年1月30日,一股敌人偷袭了红军医院,对一百多位正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伤病员严刑拷打,战士们英勇不屈,敌人便凶残地把他们全部枪杀在医院前面的稻田里。烈士中最小的年仅17岁。当地群众连夜把烈士的忠骨掩埋在这个山谷里。江泽民总书记来到烈士墓前,敬献了花圈,并向烈士们鞠躬致敬。

16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在井冈山听取了吉安地委书记王国本代表吉安地委作的工作汇报。期间,地委副书记杨超宗同志插话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时,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使其真正成为我区的一个政治优势,地委经过广泛讨论,对井冈山革命传统的内涵进行了初步阐述,它主要包括四条,即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江泽民同志边听边记。他指出:“井冈山革命传统是你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刚才听王国本同志说,全国这次从学潮到动乱到反革命暴乱,对井冈山老区影响小,我看客观上可能是这里离北京较远,但最主要的是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在老区的作用。在这场斗争中,吉安地委的班子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井冈山老区人民的觉悟是高的,他们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对人民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制度有深厚的感情。”他强调说:“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在这场风波中顶住了干扰,经受住了考验,不管是北京来的也好、上海来的也好,或者其他地方来的也好,谁要在老区搞动乱,他都呆不住。”

离开井冈山的前夕,江泽民同志还瞻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宁冈县茅坪的旧居和革命遗址。茅坪是当年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红四军军委、井冈山前委等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被当地老百姓称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都”。在这里江泽民总书记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写下过《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的八角楼。在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他见到了当年的少先队队长张桂庭。总书记问他:“你今年多大年龄了?”张桂庭回答:“77岁。”总书记亲切地拉他在矮板凳上一道坐下,听他讲井冈山斗争的历史。

有人对张桂庭说:“你不是会唱当年的红军歌曲吗?”大家一致鼓掌欢迎他唱。

张桂庭老人清了清嗓子,动情地唱起了歌颂红四军的客家山谣《调兵歌》:

“齐在房中打草鞋,

哎呀哎子呦。

毛委员是来调兵,

不知是调哪军喲,

哎呀哎子呦。

哪军哪师都喲不调,

哎呀哎子呦,

单调共产的红军,

一班子好角色喲,

哎呀哎子呦,

打败湘赣的白匪军,

天天打胜仗,

哎呀哎子呦。

……”

江泽民同志十分认真地听完老人唱歌,他激动地说,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他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教育,要从孩子在幼儿园、托儿所时就开始培养,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情操。这样,社会主义的江山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秧歌舞’不能再跳了”

“民以食为天,11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个最大的问题。在粮食问题上,我们反复过多次,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嗦啦嗦啦哆啦哆(少了少了多了多)’,这个‘秧歌舞’再也不能跳了。要常念农业这个经,以农业为基础,要不断地讲。”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井冈山视察时反复强调的问题。

上井冈山的途中,江泽民总书记特意下车,走下稻田,与正在收割晚稻的遂川县山口村农民李先樟亲切交谈。他问李先樟:“你一年亩产多少?”李先樟回答说:“1800斤。”“晚稻呢?”“约900斤。”总书记笑了:“不算低嘛!”他勉励李先樟一家努力增产增收,李先樟的儿子说:“我们马上就把冬种搞起来。”

在井冈山召开的农业开发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与在座的省、地、县干部和农业专家一道切磋交流,共商把农业搞上去的办法。”

江泽民同志说:“我国农业关键是提高亩产量。全国平均每人只一亩多地,而美国人平15亩,加拿大30亩。不仅如此,我国人口还在一天天增长,耕地却在一天天减少。因此,提高亩产是个很大的问题。”

高级农艺师黄昔和向总书记汇报说:“现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总书记说:“这个我已经注意到了,我在上海时,上海市郊区就有闲地撂荒的,或者让什么‘3861部队’在搞农业,这怎么能种好呢?”他接着说:“各级干部要千方百计为农业提供服务,带领群众搞好水利建设,保证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供应,同时要努力防止农资乱涨价,以切实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省委书记毛致用插话说:“要加强为农民服务,就必须发展村级经济,把传统的东西统起来。比如植保问题,可以搞个专业人员,把全村管起来,哪里有虫哪里治,否则一家一户的,你治我不治,就不能治好。”

“对,必须逐步把村级经济发展起来,对农民正当的资金提留是需要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使农民的负担过重。要引导农民自觉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江泽民同志说。

在谈到乡镇企业问题时,江泽民同志指出:“等到单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必然有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来,转移出来后怎么办?乡镇企业当然要办,就地解决劳动力。”他说,办乡镇企业,各地要因地制宜。象江西这个地方,首先是农副产品深度加工问题。比如柑桔,江西今年大丰收,令人高兴,但马上来了问题,运输和保鲜有困难,假如有比较好的食品加工企业,把桔子做成桔饼、罐头、软包装饮料等,不就可以卖好价钱吗?他提醒大家注意,乡镇企业不能同大工业争原料,不能搞高耗能的产业,不能让污染下乡。

江泽民同志特意叮嘱,搞农业开发,不能破坏植被。他十分重视林业问题。总书记说:“你们井冈山市的宣传部长是上海人,她是爱上井冈山了,她说这地方早晨的空气是甜的。我昨天吃了晚饭出来后,感到这地方的空气是有点甜。为什么,因为你们的森林覆盖率较大,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江西36.7%,吉安地区达到40%。”他说:“但这还不够,还有加快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对于空气的净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影响太大了。”

17日下午,总书记乘坐的汽车由永新县向吉安市奔驰。4时许,车入吉安县境,一片枝叶繁茂的松树林映入眼帘。总书记走下车来,察看了远近闻名的吉安湿地松基地。

吉安县委书记谢岳向总书记介绍,吉安县有宜林山地260万亩,多为红壤岗地。从六十年代起,县里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面积营造马尾松、杉树、油桐等用材林和经济林,但由于红壤土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大、粘性重,结果马尾松稀疏残次,杉树变成“老人树”。1973年,县里引进了耐酸、耐旱、耐贫瘠的速生湿地松品种,试种四年获得成功。此后,县领导班子换了五届,但营造湿地松从未间断。至今湿地松总面积达24.3万亩,占全省湿地松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10月18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会见了吉安地区的老同志、参观了江西樟脑厂后,结束了对井冈山老区的访问,离开吉安。

9时40分,他乘坐的专机箭一般插入云中,向首都北京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