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52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93年后亲人终‘相见’。11个小时的路程,1400公里的距离,割不断的是血脉亲情,忘不掉的是荣耀传承。”一场迟到的“团聚”,彰显人间大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曲《凉州词》,让我心驰边漠,追古思今。千百年来,为国家、为民族,多少热血男儿征战沙场,于个人,这份悲壮豪迈许是荣耀,而于家人,却是无尽的牵挂和等待。历史湮没了多少无畏忠骨,又留下了几许安然慰藉。
烈士长已矣,往事犹可追。甲辰初冬,在青原富田三尖峰下的大塘村,我走进了烈士曾辉之孙曾昭泽家中,想象着这位英烈当年的出征,体味到了烈士家人心中的这份慰藉。
曾昭泽实为曾辉烈士继子曾广釬之子。这位朴实的农民兄弟中等个子,与我年龄相近,加之语同音、村近邻,他向我敞开着心扉。
曾辉,谱名曾继境。《芗城大塘曾氏族谱》记载:“继境,字达四,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一月十六日辰时,娶吉文四十二都西堡黄茅坑田明浪之女。”当年“赣水那边红一角”,曾辉新婚第十天即离别妻子、父母参加红军,从此杳无音信。夫妻未能留下子嗣,后来妻子改嫁,家族为续香火,将兄弟曾继堓之子曾广釬过继曾辉名下。烈士留给老家的真实信息仅此而已。“真的要感谢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要感谢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不然,还不知道爷爷在哪里,更不知他的生命历程、历史功绩。”曾昭泽肃然向我道出一场迟到的“团聚”。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管理处2012年编写出版纪念专著《缅怀》,如是收录曾辉烈士的生平事迹:
曾辉,原名曾启静,别名曾从境,1906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排长、司务长、管理员、营教导员等职。到达陕北后,1937年8月,奉党的指示,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转战华北,主动要求到环境最恶劣的冀东工作,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任冀东军分区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参与指挥该团首战便取得全歼日军武岛骑兵大队的胜利。1941年夏,以团政委之职与团长陈群率部插入玉田、丰涧地区,与敌2000余人遭遇,在团长不幸中弹牺牲的情况下,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率部突出重围。7月18日,率十二团进入甘河草山口,全歼曾经制造潘家峪惨案的刽子手日军军官佐木二郎及所部,并乘胜扩大战果,连克附近商家林、上王岭、樊各庄、石梯子、刘官屯等15个敌据点,在反“扫荡”胜利庆功会上,受到冀热察军区的通令嘉奖。1942年冬至1943年春,与新任团长曾克林带领十二团在滦河以东地区开辟新区,对敌作战与政治整训并举,在400多个乡村建立了抗日政权和革命群众组织,建立了统辖七县的两个办事处。1944年12月,出任冀东铁路沿线以南的第十七军分区副政委,1945年10月任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1月12日,与地委和军分区领导人在河北滦县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的三个团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1952年12月,遗骸迁葬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毕生征战为家国,血洒冀东魂未归。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占地21万平方米,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规格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1948年秋,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318位团职以上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和柯棣华大夫均安葬于此。昔日携手搏杀战场,今日相邻长眠于斯。只是此后几十年,清明节不见亲人来祭祀,英魂何得安宁?
岁月峥嵘,沧海横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太多的革命者,为信仰,为劳苦大众,别离妻儿父母,毅然走向漫漫征途。有的为保护家人甚至改名换姓,后来在战争中牺牲;有的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也成了一个谜。曾辉即是其一。部队未唤曾继境,家中何人知曾辉?曾辉烈士参加红军前已秘密加入党组织和地方武装,两处姓名信息的不对称,让亲人似是而非,无从探寻。家乡行政区划管辖的数番变更,也增加了组织为烈士寻亲的难度。幸逢盛世,党中央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专门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为烈士寻亲,送英雄“回家”,成为了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重头戏。从2019年开始,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借助网络,开展“寻找烈士后人”公益项目,帮助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尚未联系上亲属的烈士寻找亲人,先后为50多位烈士找到后人。一番调查、沟通、核对、论证、抚慰,曾辉烈士得以在离别93年之后魂归故里。
跨越万水千山,为烈士寻亲,让英雄安宁。作为亲历者,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文博研究馆员娄月留下了一番感慨:为烈士寻亲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位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他们为国捐躯,才有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自然不能让烈士在九泉之下寒心。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清明祭扫是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所以即便为烈士寻亲的工作再难,我们也会坚持下去,哪怕实在找不到,我们也会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这些日子统一祭扫,这是我们能为革命先烈做的事情。
2022年11月30日,青原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认定曾辉烈士为青原区著名烈士。2023年4月16日,小小山村大塘迎来特别日子,曾辉烈士追思仪式在曾氏宗祠前举行,曾辉烈士亲属、区镇村各级各界代表、寻亲线索提供者虔诚列队向烈士致敬,曾辉烈士戎装照片入祀宗祠祖宗灵位两侧。
大塘的光荣,家族的光荣,青原的光荣!曾昭泽家的厅堂陈设朴素,香案桌上,曾辉烈士照片被敬奉其间。与曾昭泽打量比较一番,两人相貌十分相似,血脉基因使然,更佐证这番寻亲。照片中透出的英武之气,让我又浮想他的生命最后时刻,为免装有党的核心机密和重要文件的公文包落入敌手,强忍重伤疼痛,挺起手端轻机枪向敌扫射,掩护身边警卫员撤离的场景。
久望爷爷的遗照,曾昭泽眼睛有些湿润。“从小家里长辈就说我爷爷是个大英雄,我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奶奶给我讲,爸爸也给我讲,现在我给儿子讲,将来还要讲给孙子听,一辈辈讲下去。”
轻轻打开那张已经泛黄的烈士证书,“曾继境”三字让我也神情凝重。曾辉1930年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就再也没回过自己的家。说起爷爷,曾昭泽提及了他故去的奶奶和父亲、母亲,“抗日战争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他们都没盼来爷爷回家。”“大家都感觉爷爷可能牺牲了,直至1982年,爷爷的烈士证书被送到家里,才确定他已经不在人世。而此时,距离爷爷牺牲已经过去35年。”
“我们都不知道爷爷埋葬在哪里,但再怎么困难也要找到他。”曾昭泽曾接受燕赵都市报记者丁子轩采访,他这般坚定地表露全家人的心迹。
2022年8月,寻亲线索提供人余安翔先生热心搭线联络,曾昭泽一家才知爷爷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2023年4月1日,55岁的曾昭泽和他25岁的儿子曾未斌坐了一夜的火车,专程来到石家庄看爷爷,两人带来了家乡的米酒、爷爷爱吃的米果、腊肉和鱼,还有老家的一捧黄土。4月5日的燕赵都市报以《跨越93年的“团聚”》为题,对曾辉烈士事迹和为烈士寻亲过程作了长篇报道。“离家52年,音信全无,生死未卜,93年后亲人终‘相见’。11个小时的路程,1400公里的距离,割不断的是血脉亲情,忘不掉的是荣耀传承。”这场迟到的“团聚”,彰显人间大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又想起王昌龄的那首《出塞》。
二十来户的大塘三面环山,一条水泥路经水口通向青东公路。他乡也有故乡月,月到圆时倍寄思。
“我要争取每年到石家庄去。”曾昭泽喃喃对我说。
文/石维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