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元宵佳节,青原区文陂镇渼陂古村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古村内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近年来,渼陂古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历史文化与红色底蕴为依托,实现了从传统古村到文旅融合热门村的精彩蝶变。
深挖红色资源 激活文旅引擎
渼陂古村是著名的红色古村,留存着众多革命遗迹,承载厚重红色记忆。为让这些珍贵资源“活”起来,古村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精心打造系列红色文化主题项目。
以《十送红军》为蓝本的实景演艺节目成为古村一大亮点。生动表演、逼真场景仿若穿越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再现当年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深,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看。
古村保护性开发二七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等众多革命旧址,通过陈列展览、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展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如今,这些旧址成为热门红色教育基地,年接待量达17.2万人次。
升级设施配套 优化旅游体验
为适应游客日益增多的趋势,渼陂古村持续加大基建力度。拓宽通往古村主干道,合理规划游览路线,此外新建2个大型停车场,增加近400个车位。
在服务设施方面,古村全面升级游客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配备专业服务人员的旅游咨询、投诉处理、医疗急救等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贴心、高效服务。景区内部公共卫生间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数量更多、档次更高、布局更合理。
为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古村引入智能化设施。手机扫码即可获取景区电子导览;在12处重要景点设置智能讲解设备,游客靠近时自动播放讲解内容,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游览体验。
促进文旅融合 拓展多元业态
在红色旅游基础上,渼陂古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与业态,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引入消费业态超100个,开发生活场景类旅游项目32个,开发涵盖文具、饰品、服饰等品类且具有渼陂元素的文创产品10余个。
渼陂古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引进白莲采摘、稻蛙养殖等项目,打造集观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新模式。每逢采摘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田园乐趣,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年增长13.7%。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让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开办民宿、餐厅、商店等形式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以前靠种地,一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开民宿,客人源源不断,日子越过越好。”村民梁丽彬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旺季时入住率超90%,每年收入颇丰。据统计,渼陂古村旅游产业直接间接带动周边近30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
文/邓星星、谢根秀、全媒体记者徐瑞春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