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新闻

产教融合“经开模式”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亲,暂时无法评论!

当教育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当校园课堂直通企业车间,在吉安,一场职业教育改革正迸发出强劲动能。

由井冈山经开区牵头打造的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探索出三链融合的现代职教新模式,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2024年,该联合体成功入选江西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亮眼名片。

政企校协同破题产教“两张皮”

面对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吉安市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园区搭台、校企唱戏”的协同机制。2023年成立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汇聚71家成员单位,通过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管理机制,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除了把技术“大咖”请进学校,吉安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还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地开展项目式实习实训。

木林森学院教学现场

“我已经通过考核进入了公司储备人才池,很快就可以晋升为高级技术员。”井冈山经开区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员工吴新腾开心地说。这要得益于木林森学院“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之后直接上岗。

井冈山经开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形成校企协同创新标杆。“厂中校”木林森学院是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校区设置在井冈山经开区木林森产业园区内,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7个专业,成立以来,企业车间变身教学现场,工程师与教师共同编写教材,生产旺季与实训课程无缝衔接。这种混改办学模式入选江西省教育改革十佳案例,使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提升至93%。联合体打造的“吉岗即聘”人才平台,累计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人才1.2万名,留吉就业率突破70%。

全链条培养锻造“适销对路”人才

井冈山经开区以“产教融合共同体”为纽带,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纵向贯通,打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通道,吉安市9所中职与11所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开设26个电子信息类专业,井冈山经开区与东华理工大学共建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形成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

横向融通,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木林森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生产性实训占比超65%;吉安科技学校与经开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零距离”对接。

多元培育,面向企业员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5家省市工匠学院和127家产改试点企业,累计培养新型学徒超万人,助力产业工人技能升级。

人才红利催生产业裂变效应

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正在释放显著效益:2024年江西省“天工杯”电子信息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井冈山经开区举行。近三年经开区职教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7%,为木林森、红板科技等龙头企业输送技术骨干2600余人;通过152个创新平台促成技术成果转化2700余项。

随着东华理工现代产业学院即将建成投用,井冈山经开区正加快构建“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性生态。下一步,吉安市电子信息市域产教联合体将继续深化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助力井冈山经开区加速向“中部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高地”迈进。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