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新闻

一场“实验”,重构小县产城关系新范式

亲,暂时无法评论!


“一幅现代产城融合图景在赣江之滨正次第展开。”

近年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已成为各地布局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共同选择。但具体该怎么融,各地仍在探索中。

而眼下,赣江之畔的山区小县——万安正通过一场产城融合的“实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成功获评省级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集聚区;园区内企业职工子女入学、人才公寓、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如今,一幅现代产城融合图景在赣江之滨正次第展开。

这场产城融合的“突围战”,万安究竟做对了什么?

技术员正组装电子元件。

把“红色引擎”焊在产业链上

“三责联动”机制将党建焊牢在产业链上。园区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产业链党建,不是开开会、发发文件,而是带着问题清单直插生产线:海迪光电车间设备调试遇阻,48小时内党建专班协调技术专家进场;竹科技产业园投产前夕,党员突击队通宵攻坚排污验收。这种“党建+”模式,让组织力穿透报表数据,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2024年7月份,万安县首个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18家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成党建联盟伙伴,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互促。

万安县电子信息产业链党支部坚持从企业法人、企业高管、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推进产业、人才一体化平台搭建,聚焦校企合作、人才引进、政策倾斜等方面聚力用劲。

万安椿林焱公司党支部书记许志方指导员工规范企业经营生产,万安裕维电子公司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澜浩鸿科技有限公司荣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江西科霖环保有限公司与井冈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科学教研实践与人才培养基地”……

万安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

72.65%的产业定力

在县域经济战场,许多开发区常常陷入“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尴尬境地。如何跳出不同产业各自为政的循环?作为省级开发区,万安工业园区用“1+2+N”(即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其它产业)的产业定力,托举出72.65%的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集聚度。

这背后,是找准赛道的专注:不是所有电子信息企业都要有,而是盯着高端线路板、触控显示、智能声学等细分领域猛攻;不是简单堆砌企业数量,而是用竹科技产业园这样的专业平台打造垂直生态。

万安县实施“工业强县”首位战略,着力打好“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攻坚战”。凭借“深挖一口井”的韧劲,2024年,万安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100亿元,成功获评省级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集聚区,线路板及消费电子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万安工业园区扩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复,批准面积为533.16公顷,当前已形成“一园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突破传统招商思维,彰显“链式招商”智慧:办推介会不搞大而全,而是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定点突破。当有电子企业提出缺高端技工时,万安职校对接开设“订单班”;为满足企业物流需求,配套建设数智物流园、临港物流园、下村码头,打通公、铁、水物流体系脉络,节省物流成本。这种“企业出题、政府解题”的闭环,切实解决了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

技术工人正在操作电子产线设备。

走进位于万安县电子信息产业园的万安裕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钻孔、沉铜、图形转移、图形电镀……工人们娴熟地操作机器,各条生产线正快速高效运转。

“我们的产品,从基板的开料到线路板终检,都是在产业园内完成。”裕维电子负责人谢顺满介绍,万安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聚集了覆铜板、感光干膜、钻孔、产线设备、模具等生产企业10余家。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线路板生产全产业链条,可实现基础原料向高端线路板华丽转身。

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力,节约的是成本,提高的是效率。谢顺满告诉笔者,公司自2019年落户万安以来,在当地招商部门的协调下,一些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有效提升了产品本地化配套率,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江西华兴四海设备有限公司于2021年落户万安。“裕维电子等公司的设备维护都是由我公司负责,同在产业园区,公司与公司之间技术交流更加频繁,设备维护起来也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华兴四海负责人刘雄说。

不仅于此,华兴四海在行业内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江西兆鑫精密工具有限公司等多家同类别或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前来投资。

从“产业孤岛”到“15分钟幸福圈”

“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约上三五个工友,来万安县工人文化宫打打羽毛球、台球,放松放松身心,觉得很充实也很惬意。”万安裕维电子有限公司员工黄志勇说道。工人文化宫的建立是万安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万安县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在园区建设工人文化宫、学校、医院、广场、公园、夜市经济区“六个一”生活类服务业配套,为员工及其子女解决就医就学难题,提供健身、培训、休闲、娱乐场所,全面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园区功能品质,让园区企业职工留得住、更安心、生活更美好。

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

毋庸讳言,当前不少开发区的配套还停留在“厂区+宿舍”的原始阶段,基于这种弊病,万安着力重构产城关系新范式。园区小学与生产线直线距离最长不超过800米,工人文化宫的文艺演出与企业年会同步排期,夜市街区的烟火气与星级酒店的商务区相映成趣。这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堆砌,而是用“15分钟幸福圈”重新定义产业工人的生活。

为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产业生态,当地政府转变思路,主动作为,不是等企业来了再补配套,而是超前布局留住人心。投资2400余万元的心安公园,为园区企业职工下班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G356国道绕城段尚未通车,但沿线5G基站、充电桩已全域覆盖。这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前瞻性,让馨安小区人才公寓还没封顶就收到200份入住申请。

行走在万安县,有一个鲜明的感受:产城融合拼的是党建引领的真抓实干、产业定力的战略清醒、配套服务的细密功夫。万安用“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良性循环,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县域经济的“高端局”。

文/梅科红 林海宾



看吉安新闻网新闻

就上吉安号新闻客户端

吉安新闻网移动党端 手机党报

点击下载客户端

相关推荐
验证成功
评论成功
评论失败
你已点赞
手机验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2014-2016 sjb.jx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