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 一个财政弱县的民生担当——看万安县如何补齐民生短板
2023-11-19 11:2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位于吉安市南缘的万安县,经济总量小,财政能力弱。即便如斯,万安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诠释了什么是“财政弱县的民生担当”。今年1至10月,万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达22.8亿元,占比在80%以上。

以尽力而为的魄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

“来到万安,和美心安。”曾经,这句美丽的话语表达了万安人民对家乡的由衷热爱,但近年来,“堵”逐渐成为万安人的烦心事。

“尽力而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万安县领导班子深入开展民生调研,着力改善民生。

——城内“堵”。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口不断集聚,原有城市公共服务布局已难以满足现在的生活需要。

老城区北门桥曾经是万安县城的中心地带,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县人民医院和商超、学校、楼盘、宾招云集于此,“院内拥挤、院外拥堵”成为医院的生动写照。“房间太小,排队排满整个走廊”“每天住院病人400多人,门诊800多人,停车位只有100多个,远远不够,要么一直堵在路上,要么就得大老远走着去”,回想曾经的看病经历,群众直摇头。

怎么办?万安县委、县政府大气魄作答:舍得投入,选址重建。投资3.8亿元,选址城北大道旁、县城入口、中心车站旁,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新建一个人民医院,既弥补城北没有大的医疗机构的不足,拉大城市框架,又方便周边群众不用进城即可就医,大大缓解城内交通压力。如今,医院正分批搬迁,年底前即可投入使用。

——城外“堵”,是因为G356国道市界至蕉源路段,山岭丘陵多,极端天气多,导致顺峰、涧田、武术等地群众来往县城十分不便。许多群众宁愿去赣县、兴国就医、购物。

这个“堵点”不打通,这个片区谈何发展?万安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资12.72亿元,启动G356国道万安县市界至蕉源公路改建工程,将有效提升交通条件,大大缩短群众出行时间。顺峰至县城原本需2个半小时,工程完工后约1个小时即可到达。群众纷纷点赞,“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一件接着一件干,踏踏实实往前推,万安惠民生的事正一件件办实。

以量力而行的智慧,把暖民心的事办细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真正“暖”到百姓心坎上?万安着眼大局,以量力而行的智慧、务实理性的作风,让“民生”跟着“民声”走,以实实在在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三个问题,万安人反映最强烈:

一是沿湖一条路。万安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与万安湖美景格格不入的,是必经之路电站路的破败脏乱。上世纪90年代修的路,因多年山洪冲刷,路基被掏空,路面四处裂缝、积水,让周边几千户居民苦不堪言。

二是城区一学校。一直以来,万安只有一所公办高中,学位有限,每年4000多个初中毕业生,却只能招收1000人。

三是园区一条街。投资万安的客商们反映,园区缺少一个就近的休闲娱乐场所,许多年轻人哪怕待遇差不多,也宁愿外出务工,不愿就近进厂。

财力有限,更需量力而行。万安从实际出发,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建设万安湖沿湖电站路改造工程,既重视地面看得见的改造,更重视地下看不见的排污排水等地下管网的完善与更新,建设群众满意的“民心路”;建设万安县第二高中,统筹考虑新城区聚人气的需要,选址征迁代价小、交通方便处,规划学位1950个,有效缓解“升学愁”;实施嵩阳生态修复暨西入城口文化走廊项目,选址城区园区连接处、遂川江赣江交汇处,利用原有天然湿地,适度雕琢,同时边建设边招商,引入夜市、购物、休闲、游玩等多种业态,努力打造园区企业“后花园”。

细处更显用心。建设新学校的同时,万安利用职业技术学校闲置老校区办学,迅速增加高中公办学校招生440人,有效缓解升学压力;电站路改造,将原有难以维修的供水管全部换成耐用且方便维修的玻璃钢夹砂管,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将原来3.5米宽的路面全部拓宽至6.5米以上,解决群众会车难题……

不怕麻烦,不怕吃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暖民心的事办细办实,办在群众心坎上。

以自力更生为导向,把顺民意的事办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也是民之所盼。以自力更生为导向,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和鼓励广大群众就近就业创业,万安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

冷静审视自我,万安毛竹资源丰富,有毛竹林36.5万亩、6149万株,竹木加工企业38家。年可出产毛竹1000万株,但每年投入加工生产的毛竹不到三分之一。

谋定而后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发展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万安深入实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做深做足“竹”文章,为广大群众开辟家门口就业创业新途径,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精准出击,万安在组建竹产业工作专班,成立竹能源与碳材料科创中心专家委员会,为竹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和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选择地理位置好,高速、航道便捷,方便运输的韶口乡建设竹科技产业园,成功引进江西天睿竹业项目。8月1日签约,8月24日即开工建设,并一边抓项目建设,一边抓上下游企业招引。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签约两家企业,拿下2个集装箱的订单,用工量超400人。明年2月,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后,用工量将超700人。

拓宽就业创业路子,不只在竹产业。万安因地制宜,借力挂点帮扶单位三峡集团,引入三峡新能源万安渔(农)光互补项目,采用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方式,让群众在享受土地流转受益的同时,既可通过签订种植协议,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增收,又可以就近务工增收。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用工约1200人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万安县一步一个脚印,厚植民生情怀,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必将向阳花开。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杨中亮、蒋阿平、涂宏、曾诗敏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