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庐陵时评] 把“土特产”做成“金字招牌”
2023-09-18 11:1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安山好水好,物产丰饶。井冈蜜柚、泰和乌鸡、吉安红毛鸭、三湖红橘、安福火腿、遂川狗牯脑茶……品类丰富的特色农产品遍布全市,实在大有文章可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想方设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土特产”做成庐陵大地上的“金字招牌”,将有助于农民安居乐业,加快推动吉安“三区”建设。

好产品源于好产地。“土特产”之“土”,源于一方水土。优良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底蕴深厚的庐陵文化,造就了吉安特色农产品的高品质。绿色有机,是根;庐陵文化,是魂。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和特色农产品优势,讲好吉安品牌故事,努力探索“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绿色有机品牌”等融合共享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示范引领带动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应该说可圈可点。一方面,我们锚定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另一方面,用心用情做好山水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厚植生态优势,畅通“两山”转化通道,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从“土”字入手,做大“土特产”蛋糕。

“土特产”之“特”,是一个地方的优势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独一份”。一提起柳州,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螺蛳粉。螺蛳粉无疑是柳州的一块“金字招牌”。而这块“金字招牌”的背后,主打的就是“独甲一方”的“特色”。北京烤鸭、重庆火锅、安吉白茶、武汉热干面……也无非如此。如何让吉安的“土特产”拓展和延伸到更广阔的平台、拥有更大市场?只有聚焦“特色”,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占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并不那么容易,但做成了就是一件功在千秋、造福万民的大事。

“土特产”最终要成气候,达成利益长期化、最大化和富民效应,就需要着眼于“产”,在发展中构建产业链、形成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目前来看,吉安“土特产”的发展仍然处于粗放阶段,产业化程度并不高。要立足特色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优势,吸引更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等资源向乡村聚集,开发相关产业和产品,融合农、文、旅,不断延长壮大农产品产业链。推动从传统的个体小农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向品牌化、品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完善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配套设施和餐饮、住宿等乡村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协同发展,发挥三次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文/龙玉然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