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一个人的义举 一座城的风范——从范录军的见义勇为解码“吉安好人”现象
2023-09-13 09:2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座城,会因为一个人而感动;因为一个人的义举,也就有了一座城的风范。

9月7日,市人社局作出对范录军进行及时奖励予以记功的决定。此前,遂川县授予范录军等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授予范录军同志见义勇为“吉安好人”称号。

又是一年开学季。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遂川县第二中学的师生感受与往年大不相同。

这堂课播放了几段简短的视频:8月23日清晨5时44分,在遂川县锦绣豪园小区前的便道上,一辆行驶中的轿车突然坠入路边2米多深的水渠。在生死攸关的240秒内,一名晨练的男子挺身而出,冒着风险,3次潜水,争分夺秒,拼尽全身力气将落水司机从车内拖出。在众人接力下,落水者被成功救上岸。看到落水者无大碍后,救人男子默默离开。

视频中勇救落水者的男子,正是曾在该校工作了10年、现任遂川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的范录军。“学习固然重要,但传播善良的种子更重要。”看着这几段视频,范录军在遂川县第二中学工作时,在学校广播里说得最多的这句话仿佛又在师生耳边响起。

现场视频被参与救人的热心群众王贤赵记录下来并发布在抖音平台,迅速成为热点火遍全网,短时间内浏览量达40多万人次。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真英雄!他潜入水中撬开车门,救回一条命》《凡人不平凡,彰显“英雄范”》等报道被广泛转发,迅速在坊间引发热议,网友好评如潮,纷纷点赞留言。

救人:一次偶然

“范录军,你火了!”救人后,一个个电话打进来时,范录军十分意外。

“晚一分钟,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危急时刻,他三番五次潜入水中救人,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吗?”王贤赵也没想到,在参与救人时拍下的这几段视频,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恰巧经过、恰巧听到呼救、恰巧我会游泳、恰巧拉开了车门……”回想成功将人救上岸的过程,范录军说了多个“恰巧”。

面对网友的点赞,范录军显得十分淡定:“这是一次偶然,其他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也会伸出援手。”

世事就有这么巧。8月29日6时30分许,晨练后经过遂川县城井冈山大道与小康路十字路口时,范录军又听到有人在呼救。只见一名女子摔倒在地,浑身湿漉漉,手肘处有擦伤,他立即上前询问情况。为避免二次事故,范录军把伤者与电动车扶到路边,并拨打了女子家属电话。得知该女子姓叶,在草林卫生院上班,范录军还与卫生院联系告知有关情况。

9月7日18时左右,小雨淅沥,在泉江镇商贸城六区附近,一男子躺在地上,嘴里发出“哎呦哎呦”的叫喊声,范录军看到了,马上拨打120,并走到路口引导救护车来到事发地点,和大家一起把伤者扶上担架。

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是什么?习惯了助人为乐的范录军说,这都是“举手之劳”。

2022年8月12日,在县城附近的北奥陂堤坝上,看到一名10来岁的男孩准备下水游泳,范录军苦口婆心劝说,但男孩不领情又跑到另一口岸下水。他跑过去不顾男孩朝他吐口水并抓挠他的手臂,始终将男孩拖住并报警,直到网格快警将男孩安全带离。

把自己的安危抛到脑后,把别人的生命举过头顶,这是范录军勇救落水司机时的举动;把做好事当作举手之劳、当作责任义务,这是范录军对自己的个人准则。

现在,行走在遂川,大家看到范录军会说一句:“你看,这就是那个救人的‘范一跳’!”

助人:习惯使然

“军古(客家话,村里人对范录军的昵称)从小到大都热心,做人做事呱呱叫。”记者在范录军老家遂川县黄坑乡龙口村下宋组采访时,85岁的范诗鹤老人竖起大拇指说。

范录军出生在农村家庭。父亲范诗鸿今年80岁,曾是乡镇广播站的一员,母亲钟金凤一直在家操持家务。夫妻俩都是热心肠,特别能干。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动产。今年85岁,在黄坑中心小学工作过的叶绍谋老人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范诗鸿在“耕读学校”当教师时,就因为乐于助人,每到雨天背学生过河而名噪一时。当时,该县不仅以范诗鸿为原型编排了一台小戏在全县巡回演出,还创作了一首歌曲,第一句就是:“耕读小学范诗鸿……”从小耳濡目染,乐于助人逐渐成为范录军的一种习惯。

谈起儿子范录军的往事,范诗鸿十分自豪,“上学时,他隔三差五就要零花钱,后来才知道这些钱是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买日常生活用品了。”

放学回家,帮家里干农活对范录军而言是一种乐趣。虽然苦一些累一些,但也练就了强壮体魄,1.6米的个子能挑起70公斤的稻谷。

“记得上高中时,邻家夫妻俩吵架,估计是一时受了刺激,大哥发了疯似的往河里跑。当时,范录军拼命抱住大哥的腰,愣是把比自己高一个头的邻家大哥从河中央拉回来。所以,看到他跳水救人的新闻我一点也不惊讶!”邻居范己生接过话茬,回想起范录军30年前见义勇为的事迹。

好家风引领好作风。在范录军家中,厚厚的一沓荣誉证书见证着他辛勤的汗水。遂川县高坪中学、遂川职业中学、遂川县第二中学、遂川县委宣传部、遂川县融媒体中心,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他踏实的脚印。

“是兄长更是老师,手把手教工作、心贴心打交道、实打实帮他人。”遂川县融媒体中心张春林告诉记者,碰到谁有困难,范录军都会积极帮助,这次见义勇为并非个例,而是习惯使然。

感人:自然而然

一个人,点亮一座城;一座城,温暖每个人。

从正能量的宣传者到正能量的践行者,范录军舍己救人的事迹,是我市传承庐陵正气、弘扬井冈山精神浓厚氛围的基层缩影,也是我市新时代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注解。

“感谢范总编、王贤赵等人的救命之恩。”日前,被救者邓华生说:“以前也捐资助学帮助过别人,今后将更加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吉安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庐陵文化,孕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近年来,我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不断丰富拓展文明实践功能,精准聚焦群众所需所盼,“零距离”服务群众,让文明实践“走新”更走心,推动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

江南望郡,锦绣庐陵。吉安这座文明古城,一大批先进典型正不断涌现:身残志坚的乡村教师朱润根,拖着病躯,春风桃李28年,培育教学点两代人、1000多名孩子;“孝爱接力者”刘伯瑞,57年悉心照料聋哑伯父;“最美逆行者”袁水生,临危受命,率队连夜出征武汉,与妻子共同战斗在抗疫一线……

“奉献大爱、善行吉安”,逐渐成为吉安人自然而然的行动自觉。目前,全市累计推荐获评省级以上道德模范15人、“中国好人”98人、“江西好人”170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相比于我做的那点小事,党委、政府和大家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更令我惶恐、感动。”范录军正在盘算,怎样在自己做好事的前提下,带动更多人争当“吉安好人”。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刘重耀、谢炳华、范小勇

责任编辑:邹洋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