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生态修复让矿山披“绿装”
摘要: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近年来,峡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通过复垦耕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美化环境,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饶黎黎 摄)

-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960_640_1675902940568.jpg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228__1675902940568.jpg -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960_640_1675902941767.jpg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228__1675902941767.jpg -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960_640_1675902941889.jpg 2月8日,在峡江县罗田镇神林村的矿山修复山场上,村民正在种植湿地松树苗。 http://upload.jgsdaily.com/2023/0209/thumb_228__1675902941889.jpg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96-2199795或0796-825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