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绯龙
安家吉安之后,一直习惯沉浸于这座江南城市的水光山色、恬静祥和之中。
当夏日之余热尚存,吉安,这座古有“江南望郡”之称,今有“吉泰民安”之意的千年文化古城,悄然漾起一阵寒凉,疫情袭击,吉安迅即按下“暂停键”。
由于居住地划为管控区,去不了单位上班,我便就地转化为党员“吉先锋”志愿者。每天清晨五点钟不到就起床了,洗刷完毕,“咚咚咚”下楼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妻子多次到高铁西站穿防护服值守,比较有经验,她负责信息采集,我参与维持秩序、巡回喇叭催促、小区铁门值守、为老人线下安排采购生活物资等工作。
9月10日,是中秋节、教师节,又是小儿子峻琰的五岁生日。他起床后没见着爸妈,哭鼻子了。考上研究生困于家中的大女儿带他下楼做核酸,峻琰认出穿红马甲的我,就是不唤“爸爸”,嘴里嘟嘟囔囔喊着“大坏蛋”。妻子闪过身旁,我说,叫声“妈妈辛苦啦!”峻琰瞄了一眼裹得严严实实的妻子,摇摇头,改口叫我:“骗子,妈妈又不是医生。”
当晚,我在铁门口值守到十点多钟,一回家,就发现桌上摆放着妻子手工制作的“玉兔吉祥”蛋糕:一只当地吉州窑出炉的兔子陶瓷,通体莹白透亮。底下,是围成一圈呈火炬状排列的圣女果、苹果片,红火喜气。最下面的一层,就是松松垮垮所谓的蛋糕。一旁眼泪汪汪的峻琰,一次没有闪亮烛光美味蛋糕的生日仪式,却让我感到满满的亲情、盈盈的爱意。
连续一段时期不间断的志愿者经历,我还收获了钢筋水泥森林里难得的人间烟火与邻里温情。
曾几何时,不少小区家家户户关上门就“画地为牢”,咫尺便是天涯。突兀而起的疫情,却也让大家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互相结识,互相了解,互相帮助。被病毒切割的时间与空间,成为读书充电提升自我的良机,成为心与心之间神奇的“润滑剂”,成为传播真善美的特殊通道。
在职党员群、网格群、采购互帮群……这些非常时期的网络渠道,层层叠叠,交织成爱、梦想与希望的海洋。群里,有人在感叹“大白”的奉献品格,有人自发统计线上购物情况,有人在交流熊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人在探讨八哥的食物供给和宠物狗如何治疗抑郁症等难题……
在看起来冰凉的时光流里,我爱上了早起。清晨,随着浅蓝的星光次第滑落,天边那一片晨曦开始慢慢发芽。晨曦越来越亮,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让阴霾无处藏身,黯淡划上休止符。近处,则出现一串坚毅果敢的身影,白的、红的,包括妻子的那抹鲜红,均在葳蕤,在燃烧,在舞蹈。坚定而坚实的脚步,好像战鼓声声,激越勇猛,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