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白鹭洲> >正文
在桐坪
2022-08-26 10:2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刘冬兰

牌坊

在吉安县桐坪看到的三座牌坊和我们在别处看到的不尽相同。以前我们多见的是砖砌石灰粉饰或石雕的节孝、贞节牌坊,比如横江公塘的双子座节孝坊、固江的潭口节孝坊都是青砖石灰结构,官田的孙家贞节石坊则全部由麻石接榫而成,基本都建在村外或村边上。而桐坪的这三座牌坊则都是建在宗祠前面,都是由木头或石条撑起呈“人”字形,上立斗拱,而且都是功名牌坊,这些牌坊一方面是纪念科举成就,彰显人文功名,增添宗族荣耀,另一方面也说明桐坪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有着悠久而丰厚的人文传统。

比如大栗王氏登科坊就位于王氏宗祠前,木质结构,由12根木柱和东西二墙撑起主体,上立斗拱,顶盖青瓦,斗拱下悬“恩荣”木匾,横梁上嵌“世进士第”大匾。据《大栗王氏族谱》载,此坊为明成化十年(1474)甲午秋,吉安知府虞钟、通判宋球、推官樊甫为该村的中式第十八名举人王岳立,后经多次重修。王岳后考取进士,官至惠州知府。吉安县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牌坊是官田乡的英村石溪联科牌楼,修建于明朝天顺六年(1462)。大栗王氏登科坊比它晚12年。

在大栗罗氏宗祠前,有座罗家木牌坊,为明嘉靖年造,2004年重建。牌坊底座由两块长方形麻石平行排列,麻石中凿3孔,楔主柱和各二根斜木,成“人”字形,加上东西各二根副柱,撑起主体;副柱两边又有墙体支撑。主体翘角斗拱,顶盖绿琉璃瓦;顶下挂“圣恩”木匾,匾下为“五马”横额。据罗氏族谱记载,罗家于宋绍兴戊寅年(1158)从油田汔下迁来建村,清朝以前该村通过科考在外地做官的族人很多,文脉渊远,声名远播。

林源世进士第牌坊也是位于刘氏宗祠前,主体底础为2块麻石,麻石中竖柏木柱2根,再斜撑石条一边一块,呈立“人”形;两边砌砖墙,2根横梁穿入柏木柱,并固定在墙体中,形成四柱三门。横梁上立木质斗拱,顶盖青瓦,飞檐翘角,整个牌坊造型高大、古朴。牌坊横梁之间嵌木质横额,正、背面均镌“世科进士”横排阴文;正面横额两边木板绘有图案,背面横额两边木板为金粉题写的楷书,左边书“宋元丰二年己未进士刘显;大观三年乙丑进士刘琮;宣德四年丁酉乡进士刘寅;天顺元年丁丑进士刘隆”,右边书“宏治八年乙卯乡进士刘诰;嘉靖元年壬午年贡元刘尚綗;嘉靖十年辛卯经魁刘绹;嘉靖三十七年戊午贡元刘绣”。刘氏宗祠大门两边红石门框的“进士”门额上,还铸有宋元丰进士刘显、宋大观进士刘琮、明天顺进士刘隆姓名、科考时间。林源刘氏于宋初由安福迁来建村,据《林源刘氏族谱》载,牌坊建于清乾隆已卯年(1759),距今已经256年。

林源村文风鼎盛,耕读传家,科试入仕,代不乏人,我们光是在宗祠和牌坊上就发现被记载的进士达11名。然而,这个村庄让我们惊讶的还不止这一点。我们得知村里有位富商名叫刘柳泉,又称“刘万有”,是清末商界奇才周扶九的徒弟。周扶九是清朝末年吉安县最大的资本家,而刘柳泉算得上当时北路片最大的资本家,周扶九在上海有一条街的商铺,刘柳泉则在南昌有一条街的店铺。村里人讲,刘柳泉有2个老婆,生有7个子女,大老婆和他在南昌开店,小老婆为丫鬟出身,留在乡下侍奉公婆,抚养小孩。刘柳泉发家后,在家乡先后建了10多栋水磨青砖到栋、蓝灰割线的大房子。如今站在这些房前屋后长满野草、房顶坍塌的老宅前,已经无法想象当年车水马龙、红火热闹的场景了。他的后人也大都在上海、南昌等地开枝散叶,已经很少回到家乡了。然而他们祖辈的传奇依然在村里传颂,让我们直到今天,仍然可以领略到林源人崇古而不泥古,能仕则仕、不仕则商的灵活开放的胸襟。这些族人有的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有的经商致富后回乡买田置地,建造屋舍。他们不仅留下了一片蔚为壮观的明清民国建筑群,也留下了一个个至今让后人无比怀念、活色生香的故事传说。

古井古桥

我们去看的古井古桥,其实和一个人有关。他是陈文,桐坪镇大栗村上陈家人,成化二年三月至成化四年四月两任大明内阁首辅。第一次是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任期三个月;第二次是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于任上,任期一年半。

在明朝历史上,吉安先后有6人出任过内阁首辅,分别是吉水的解缙、胡广,泰和的杨士奇、陈循,吉安县的陈文以及安福的彭时。史上记载,陈文小时候聪明桀骜,曾获乡试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来到陈阁老的家乡上陈家,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星光古井。从遗址上看,这口井真的就坐落在一栋房子的房间里面。谁会在房间里挖一口井呢?所以它的来历真是有些神奇。据传,有一天,陈文母亲正在屋里缝补衣服,忽然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从天而降,坠落之处便形成了一口深井,于是人们就叫它“星光井”。星光井落成当年,刚巧陈文高中进士,并位列榜眼。那一年为明正统元年(1436),陈文31岁。村里人还传说,小时候陈文喜欢到外婆家玩,并且从小在外婆家读书。他外婆家住在隔壁大冲乡,离上陈家有十多里路,去的时候要经过村口一个叫南天门的地方。奇怪的是,陈文每次从那里过,每次都听得到敲锣打鼓、吹吹打打的鼓乐声,可是别人却什么也听不到。根据这些异象,村里人都说他是天上星宿下凡,日后必成大器。果不其然,30年后,陈文出任内阁首辅,成为一朝重臣。

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与陈阁老有关的东西真是太少了,除了这口井,还有就是两座桥。一座位于上陈家西南方向约200米的小溪上,桥不长,大概十多米,也不宽,估计4米左右,单拱,青砖、块石用糯米浆拌石灰砌成,很坚固。据村民介绍,陈阁老回乡时看到家乡人十分贫苦,便在桥南约100米处建了一座佛庵,并在桥头设了一个施粥点,赈济乡人。由于此桥为出入佛庵的必经之地,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施粥桥”。还有一座桥位于上陈家附近的罗家村西南方向约50米的溪流上,此桥长35米,宽3米,也是青砖、块石以糯米浆拌石灰砌成。桥面中间铺的是青石板,两边用鹅卵石结花,桥两头还砌了台阶。因为桥有三拱,就像三只眼睛,当地人便称之为“三眼桥”。传说,明代正统年间陈文高中进士后还乡,为方便村民出行修建了这座桥。桥建好后成为当时的交通要道,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当年和陈阁老同时代的那口井,两座桥,如今哪一样都已经超过500岁了。陈阁老早已作古多年,而井水依然清冽甘美,桥依旧坚固挺拔,真是令人慨然。

曾经以为文化是化为一种无形而存在。此刻,在桐坪,我分明看到了文化流动在村庄里那生动的表情:与它默默对望的时候,它明眸生辉,那眼神,有时是轻灵俊逸,有时是浑厚遒劲,有时是古朴苍凉。它的目光一直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们,温暖而充满灵性。

那不是一直潜藏在我们心底,支撑着我们永不言弃、奋勇前行的力量么?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