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范小勇
“中央八项规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十年来,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近日,吉州区委书记尹冬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州区将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不忘初心、久久为功,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把“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在“中央”,树立了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光辉典范。接过历史接力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始,从最高领导层带头做起,开启了再塑自身形象的“第一行动”,八项规定成为改变中国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标志性话语。正是核心领导层以行动作号令、以身教作榜样,作风建设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源动力。十年徙木立信,吉州区始终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步伐,以实际行动模范践行中央八项规定,高标准扛稳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奋力书写作风建设“吉州答卷”。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在“八项”,发出了紧盯关键、反对特权的强烈信号。八项规定虽只有八项,但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难以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曾被认为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效果超过千条万条。实践充分证明,八项规定抓住了关键点、找准了突破口,精准涤荡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顽疾。十年作风之变,吉州区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细化出台《吉州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十个严禁”规定》等制度,揪住老问题,关注新动向,持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将“苏区干部好作风”融入新时代、带进新征程。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硬核在“规定”,强化了令行禁止、全面从严的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不搞四平八稳,不喊空洞口号,八项规定直指作风顽疾,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铁规矩。随着规矩越来越明晰,“任性的权力”被制度红线牢牢捆绑,“禁区”坚决不能踩,甚至打“擦边球”也不行。十年抓铁有痕,吉州区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人人平等、事事认真”不折不扣维护八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重要时间节点监督检查、典型问题案例通报曝光,真正让八项规定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涵在“精神”,传承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西柏坡“两个务必”,再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作风建设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自我革命引向深入。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正因为拥有自我革命这一伟大基因,我们党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十年春风化雨,吉州区始终保持“赶考”清醒,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推动吉州勤廉正气不断充盈。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新起点新征途上,吉州区将始终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锲而不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以“作示范、勇争先”的姿态推动作风建设与时俱进,努力厚植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政治领航。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巩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挖用好区内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使讲忠诚、勇担当、善落实、争一流、重廉洁成为吉州党员干部的鲜明标识。
聚焦“三个关键”,强化监督执纪。警惕“四风”隐形变异反弹回潮,依托“廉心驿站”、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关键领域环节、关键少数群体,深入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周年“回头看”活动,全面整治“吃喝喜乐”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微腐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舌尖上的浪费”“礼品上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
扎紧“制度牢笼”,强化标本兼治。全面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政治谈话、“三亮一督”等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检查,注重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紧盯公款、公权力管理使用全过程全链条,构建“惩、治、防”工作闭环。坚持巩固“不敢”强化“不能”促进“不想”,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落实“一案一片一警示”,推行“三书一函”,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