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榕树下> >正文
父亲建房记
2022-07-29 09:0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刘佳

我家祖祖辈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打我记事起,一家七口就蜗居在塘边古村一幢祖上留下的破旧的清代老宅里。

那时候,我母亲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地生病,干不了什么体力活,只能勉强料理一点家务。我和四个弟妹年龄都很小,根本帮不了家里什么忙,生活重担便完全压在父亲肩膀上。我的父亲是个裁缝,生活开支主要由他帮人缝制衣服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所以家里生活特别困难。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居住在那幢破房子里。因为年久失修,屋子里终年阴暗潮湿,总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烂气味。房顶盖着鱼鳞状的瓦片,由于长时间风雨侵蚀,那些青色的瓦片和灰黑的椽子、檀木早已严重破裂、腐烂,一旦雨季来临,屋内雨漏如注。天晴的时候,父亲总要架起梯子,爬上屋顶拾掇一番,在瓦片上添盖塑料布,压上砖头……母亲看了很心疼地说:“一辈子没住到个好房子,别再把老骨头搭上。”可是,家里孩子多,生活负担重,想盖起一间像样点的房子,简直是做梦。

那幢老宅实在太破旧了,父亲便整天思谋着给家里建造一幢崭新的瓦房。说实话,为子孙建房置业,一直是中国式农民父亲一生的梦想。倔强的父亲一直有个心结,他要靠自己的力量为全家人盖一栋明亮舒适的现代砖瓦房。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连糊口都困难的情况下,想自己盖房谈何容易。一直到1976年,父亲依靠自己出色的缝纫技术,开裁缝店积攒了一笔小钱,于是购买木料,动员我们到后山上捡石块,准备“大兴土木”。谁知就在那年,平时病歪歪的母亲病情突然变得严重了,为治病把预备建房的钱都花光了。父亲的建房计划被迫搁置下来。

1982年,村里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到了13亩责任田。我父亲便和母亲带着我们耕种水稻、饲养黄牛、开挖鱼塘养鱼。农闲时,父亲带着徒弟们到处帮人缝制衣服。通过卖粮食、卖鱼、卖牛,帮人缝制衣服,一沓沓的票子进了父亲的口袋。有了点钱后,父亲立即买来了水泥、砂石、红砖,在自家宅基地修建了房屋基脚。但由于要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父亲建新房的“雄心壮志”迟迟无法实现。

时间跨入2000年,因经商、打工富裕起来的邻居,纷纷在村里后山荒岭上建起了一排排豪华气派的小洋楼,自尊心强的父亲时常闷在一旁抽烟,对人家很不服气。常有村里人对父亲说:“怀老寿,你儿子都在县里吃皇粮,你什么时候也动手建房?”看着近年来不少邻居住进了高大崭新的楼房里,父亲却常常只能独自望着自家宅基地发呆。

2002年春节,年逾花甲的父亲召开了家庭会,商量建房事宜,我们儿女几个当时对建房的看法比较分歧,尤其是已经分家单过的二弟极力反对,父亲却掷地有声地说:“你们即使都不同意,我也要把房子建起来。”那时我刚调入县城工作,工资有了一点积余,在深圳打工回来的三弟正好有五万元存在父亲手里。我说:“建吧,我们都凑点钱。”三弟也附和说:“建吧,反正我回家结婚也需要房子。”春节一过,在父亲操持下,他一生的建房梦立即开始实施了。

新房子一砖一砖建起来了,是一幢崭新的二层小楼房。但仅仅过了二十来年,这幢父亲亲手操持建起的砖混楼房已日显衰老,山墙上的白灰墙皮开始剥落,木质门窗显得很落伍,昔日的洋气已荡然无存。

前两年,靠泥工技术致富的二弟在村西建起了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洁白的瓷砖和蓝莹莹的装饰玻璃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富丽堂皇。那房子才叫气派呢:红砖墙红琉璃瓦屋顶,宽大的铁质大门和铝合金窗户,阳光照在玻璃上直晃眼睛。宽敞的客厅挂着花布窗帘,窗台上摆着几盆盆栽。漂亮的背景墙上挂着新买的液晶电视。不仅房屋的外观有了变化,家具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冰箱、洗衣机、空调全都置办上,还铺上了地板砖,旱厕也改成了抽水式马桶,生活和城里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我们家的三座房子成了“山乡巨变”的最好见证。

看着我二弟建造的崭新楼房和那幢千疮百孔的老宅,以及父亲花了一辈子时间才建起的那幢旧房,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难怪老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而今党的政策就是好啊!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