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南京礼部尚书尹台的家乡——环浒
2022-07-15 10:1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龙抗病

永新县石桥镇石桥村,今称石桥,古称环浒。

石桥村,是一个以桥命名的村子,一个以村概称全镇的村庄,一个以尹氏开基,客居龙氏、袁氏、刘氏的村落,也是石桥镇政府所在地,2021年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江西省第七届文明村镇和永新县12个红色名村。

如今说石桥,得从环浒说起。

环浒,起源于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永新胜业乡彦成公子孙十世念二公携其子叔甫乘舟到此打猎,宿舟于此。次日,父子二人起身回家时,带来的猎狗却怎么也不走了。没法子,父子俩爱狗如命,便仔细环顾四周,只见此处紧依禾水河,河水由北向南。忽地河床呈L型婉转向东,并向内延伸,与从罗霄山脉义山、田畴流经而来的三条水溪相汇,形成一个酷似“U型”的河湾,与河床连成一体。尔后河面开阔,悠然自得地一直向东,有利停泊起航。南边地势平坦,四周山川秀丽,翠绿环绕……

父子俩认定此处必是风水宝地,遂在此定居,坐南朝北。因村在水边,水在村中,“U型”又酷似“环”型,故取名“环浒”。

环浒,还称“还古”。明朝地理学家、文学家、探险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记述:“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崖,令舟子候于永新,余同静闻由还古南行……”可见,石桥村在明朝时被称作“还古”。

许多年后,环浒印证了念二公父子的预见,经济日臻繁荣,放木排的、卖石灰的、货物装运都在此集结。圩场、码头、对江浮桥、水府庙、止水庵等先后建立。通往县城的必经要道,一溜儿地建起了药店、剃脑店、饭馆、杂货铺、铁匠铺、篾匠铺、农具店等一条长达1公里的门板店铺。一年四季车水马龙,叫卖声此起彼伏,成为永新东乡水陆交通贸易最为繁华的集散地。环浒饭店、平安药店、杂货铺、剃脑店等铺子,包括后来公办的各种商店,至今还保留完好。

由环浒改称石桥,主要是因禾水河边商贾码头处的“古日晖桥”。古日晖桥,联拱3孔,砖石结构,长36米,宽3.3米,高4.5米,建造年代约在明初之前,重修于清同治壬申年(1872年)。

何称“古日晖桥”?据传建桥时,本县西乡一位船老板在桥内空地上钉做货船,未与建桥师傅沟通。桥建成了,船也做好,船身却比桥洞宽,这下糟了。正当船老板担心货物不能按时运到,违约半个家业就毁了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一连下了好几天。河水猛涨,与村中奔来的溪水相汇形成旋涡,漫过桥面一米多,船顺着洪水漂过桥面。船老板欣喜若狂,急忙拴住缰绳。环浒人见状,个个奔走相告:“桥显灵了,桥显灵了!”

于是,环浒人便把桥命名为“古日晖桥”,意寓千古万年阳光普照,上苍保佑。从此,每年行船时,船老板都要到桥下祭拜,祈求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桥未建之前,去往县城的车马往来,从村中圩场经过,拥挤又不方便。为此,有人便出资在“U型”的河湾处架起“古日晖桥”将河岸连通,绕过圩场,减轻拥挤。境内梅田石料烧制石灰质地很好,素有“梅田人烧,环浒人卖”之说,并以“梅灰”著称享誉庐陵一带。古日晖桥建成后,装运货物尤其是石灰,就从之前的码头迁到了桥下,渐渐地民间就将“古日晖桥”称作“石灰桥”,“石桥”也由此而得名。

石桥村尹氏历近30世780余年,先祖用辛勤和汗水开辟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耕读传家不乏其人。

尹台(1508年—1581年),字崇基,号洞山,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升为南京礼部尚书。皇帝将他考中进士的对策与三鼎甲的对策一同刊刻行世。有阁臣、重臣拉拢他,他拒不往见。尹台任会试考官,其命题为皇帝赏识。内阁首辅严嵩一再笼络尹台,他又拒绝。尹台为官一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不畏权势,不趋炎附势,主纂《永新县志》,为后人作范本。

尹台既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造诣精深的文学家。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家乡建设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他曾到湖南岳麓书院、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尹台晚年回归故里,创建崇正书院并讲学。他于万历九年(1581年)病故,享年73岁,明神宗下敕安葬。后人为其建“四贤祠”,与唐姚崇、宋刘沆、明刘定之齐名并称。

在尹台影响下,石桥村文风昌盛。古有朝廷官员及文人学士300余人,今有原载全国小学《语文》通编教材课本第八册教科书《苦柚》的作者尹风庭等各种人才150余名。

环浒有九十九栋祠堂、九十九口水塘和十八景之说。一栋栋的祠堂,一口口的水塘,衬托出石桥村的古韵与灵性。穿行于这些文物般的记忆碎片里,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千年的文化积淀吸入肺腑、融入血脉,惊叹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睹物思人,追忆乡愁。

“樟枧锣鼓,环浒屋。”就是民间羡慕环浒房屋建得漂亮的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月的变迁,“乡人民政府”改为了“镇人民政府”,公办供销社及生资商店退出历史舞台,圩场迁到了永里公路边上,两次扩建搬迁,现拥有一个2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镇政府办公楼也宽敞现代……

老圩场、老街成为记录岁月年轮的物证。祠堂目前保留较好的尚有六家会祠、帅正堂、中立堂、古吟堂、松轩堂、尚书家庙,为庐陵风格,分为前后两栋,中间一天井,利于采光和分水,屋顶两边为马头墙,以示雄壮及防火。水塘现有清水塘和污水塘。古日晖桥、文峰塔、环溪书院、水府庙、螃蟹石、止水禅林、止水庵、止水亭等为十八景之最,古日晖桥保存完好。商贾码头、贸易圩场、商贸一条街,包括公办的商店等建筑,依然能看出历史的年轮、人间的沧桑,彰显环浒水陆交通曾经的辉煌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勾起人们渐行渐远的乡愁记忆。

井冈山斗争时期,石桥镇的石桥、樟枧、合光睦堂水西等村组是湘赣省级机关重要驻地,石桥村还是红色村。毛泽东在石桥村住过三天三夜,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以一团之力,困敌11个团20天之久——史称“永新困敌”的经典战例,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会剿”全面胜利,创办了湘赣省红色石印局,石桥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欢迎红军独立第一师!”“消灭进攻苏区湘敌和赣敌!”等红色标语、动员大会旧址、红色圩场、红色贸易一条街……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文历史和精神财富。九十多年过去了,走进石桥村,仿佛看见了当年挥舞的梭镖、冒烟的土炮,情不自禁想起那段难忘的历史。

目前,石桥村以打造红色名村为契机,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融合驻村帮扶工作组、镇村乡贤和社会各界力量,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致力于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挺进,水稻、果业(井冈蜜柚、脐橙、杨梅)、蚕桑、油菜等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移风易俗等工作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获得感连年提升。

不忘来时路,接续奋进新征程。石桥镇统筹安排,精心打造红色村史馆,让子孙后代时刻“充电”,牢记来时之路,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会进步。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