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庐陵县令王益的故事
2022-06-17 09:3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庐陵自设县以来,至今已2200多年。期间到庐陵县任职的人不计其数,能留下姓名的虽然也有那么几个,但有故事的却不多。北宋初期的王益算一个有特色的——万历《吉安府志》、乾隆《庐陵县志》上均有记载。

王益,生于994年,字损之,又字舜良,祖先是太原王氏,后来辗转迁徙到了抚州的临川。宋祥符八年(1015年),21岁的王益就进士及第,被授为建安县主簿。

建安县的人乍看王益是个毛头小子,有点轻视他。但王益后来的举动,却让人既畏惧又佩服——他负责督缴税费,对贫困户的赋税却不急催缴。有时候审判犯人,也动用刑罚,却只针对那些黑恶势力人物。所以建安县的人都爱戴他。曾有一次,王益得病了,整个建安县的人都焚香敬烛,为他康复祈祷。

王益后来到了临江军(今江西樟树)做判官。樟树那个地方从来豪强就多,以致于主官也被豪强所挟持,跟着沆瀣一气,干些违法乱纪的事,其他的中层干部就更加无所忌惮了。王益决定采取策略来整治,他首先对主官晓之以义,让他收敛起来,与豪强划清界线,以震慑其他干部。这样一来,整个干部队伍就都严肃起来。那些豪强看他都用斜眼,用当地土话说:“咯渣人不好对付。”

但最终,王益还是没能斗过地头蛇,被人告黑状而被撵到新淦县,再被撵到庐陵县当县令。

在庐陵县,王益本性不改,又与当地黑恶势力杠上了,专门打击几个长期为首称霸的人,而对一般吃瓜群众则网开一面,曾经一连几个月都不曾鞭打一个升斗小民。

王益还是不受人待见,再被撵到遥远的四川新繁县。再后来,王益又被调任广东韶州知府。

韶州属于岭南,岭南一向是夷族风俗,男女之间交往不顾忌。原来的官员们都碍于风俗,听之任之,不予追究,甚而自己也借口“入乡随俗”而浸淫其中,并乐此不疲。王益感觉这样不行,下狠心予以整治。

韶关县翁源乡原来虎多为患,王益让人去捕杀。县令为了讨好王益,就抬了五头老虎到了州府,说:“老虎们听说您到此地任职,都自己自杀了。”还吟诗作赋,歌功颂德。王益看透了这种阿谀奉承的把戏,也不好拂人好意予以揭穿,就说:“你们把老虎抬回去吃了吧。好政声是表现在德行,而不是这种怪异的事。”

韶州曾有部队五百余人,由于换防的部队迟迟不来,薪粮不济,决定叛乱。整个州听闻后都吓得要命,唯独王益不惧怕。他把为首的五个将领当天迅速流放到其他地方。有人提议将这五人关进牢房,王益不听。事后,听到这些将领的下属说,如果那天真把他们的将领判入牢房,他们当天晚上就会来劫狱。大家听后都庆幸和佩服王益的处置方法妥当。

韶州虽然是一个小州,但当地人也喜欢上访告状,一向被认为是难治的地方。但王益却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安无事。

王益最后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1039年病死在江宁府(南京)通判的任上,享年46岁。葬于江宁(今南京江宁区)牛首山(包括今南京将军山)。

王益先后娶过两个妻子,一徐氏,一吴氏,共生有七个儿子,分别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都很有出息。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三个儿子——王安石。

王益死后,王安石请了南丰乡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写了墓志铭。也算备极哀荣,尽了孝心。

总的来说,王益虽然有才,但因其性格倔强而仕途不顺,而且英年早逝,甚为可惜。王安石为何被人称为“拗宰相”,盖源于其父性格。13年后,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32岁的王安石回到江宁为父亲王益扫墓时,感慨涕零,写下《壬辰寒食》一诗: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有意思的是,近千年之后的2009年,南京将军山发现一座古墓,墓被盗,空空如也,但存有一通墓志。经辨认,为宋朝著名宰相王安石的父亲王益之墓。江西东乡县村民王水清闻讯后赶来,证明是其先祖之墓。王益最终迁葬于东乡县。

文/欧阳和德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