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白鹭洲> >正文
旗袍季
2022-06-17 09:5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倘若不是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承认,自己从未这么在意旗袍。

我的印象里,民国时期女人穿旗袍最为风行,该算是那个年代最为典型的标志。后来才知道,旗袍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只是大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服饰还是由清朝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后经与汉族女子服饰和西方元素的融合,化繁为简,逐渐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女性服饰。才于20世纪20年代之后广为流行,深得女性喜爱。

然而这一天,没有人去追述旗袍的历史,也不问旗袍的出处。不用动员和号召,仿佛得到神奇的指令,这样一种服饰以特定的使命在各个高考考点汇聚,成为美好愿望的象征。6月7日高考日,午时。我拎着饭盒站在某中学大门前,翘首等待着女儿熟悉的身影出现。令我惊讶的情景出现了———一个个身穿旗袍的人影开始在校门口聚集,片刻间,操场志愿者帐篷与学校大门之间的空地便成了旗袍的海洋。穿旗袍的女人,神情身材各不相同,有身段修长皮肤白皙的职业女性,有脸色黝黑头发蓬松的农村妇女,也有熬了夜班眼睛红肿从车间匆匆赶来的务工女子,还有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的奶奶……一些女人的气质和身穿的旗袍并不协调,甚至看起来还有些滑稽。但没有人在乎这些,大家都穿得很整齐,不少女人还化了妆,涂了眼影。不用工作人员提醒,她们自觉遵守着考点秩序,没有大声嬉笑和喧哗,一律保持着安静,脸上的表情那么庄重,写满了仪式感。

这是高考的第一天。校门口聚集的女人,她们的身份大多是家长。此时的旗袍,诠释的意义和寄托的寓意只有一个:旗开得胜。是谁赋予了一条旗袍如此美丽而厚重的涵义,不得而知。人们对这一美好定义的高度认同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人们自发地相互转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天南海北的女人几乎一夜之间就达成了绝对共识,并在高考当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统一行动。

我身边站着一名个子瘦小的女人,穿一件暗红色的旗袍。旗袍有些打皱,似乎刚从箱子底层翻出来的样子。从她与旁人的聊天中得知,她在一家电子厂务工,特意向老板请假从工业园区赶过来为儿子送饭。我能想象她走出车间回到住处,换下厂服穿上旗袍的急切和虔诚。旗袍显然大了,耷拉在瘦弱的肩膀上,灰涩的肌肤被暗色的旗袍映衬得更加粗糙。女子拎着一次性饭盒和一袋精心切好的西瓜,不时踮起脚尖朝校园里张望,眼里满是期盼,令人动容。

虽然我读书时没有走进过这个校门,但这两年来,我对这个校门实在是太熟悉了。门卫的值班轮岗情况我都一清二楚,白天和晚间执勤的保安,每个人的面孔我都如数家珍。学校离家不远,但女儿自己要求住校,却又抱怨食堂伙食不合胃口。进入高二下学期以来,我每天中午坚持接女儿回家吃饭。高三最后几个月,因疫情原因,学校强化管理,住校生平时不能离校,我改为中午去学校送饭。与我一样,不少家长也坚持每天接送,风雨无阻。女儿虽然在县一级零点班,但理科偏弱,学习感觉有些吃力,不时受考试成绩影响,情绪起伏不定。我一路陪伴,一路开导。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努力稳住自己,想方设法给女儿传递轻松的心理暗示,为其减压。高考当天,我与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在案头写下“破浪杨帆迎高考,蓦然回首笑人生”。谁说不是呢?十六七岁的孩子,刚刚跨过成年的彩虹门,应该是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模样,他们该洒脱地呐喊:曾经拼搏过,青春不言悔!

虽然是多云天气,午间的阳光穿过云际洒落下来,还是让人感受到夏的炙热。上午考试结束的时间已经过了,有考生从考场陆续走出来。校门还没开启,先出来的孩子站在里面等待。门外开始出现躁动,旗袍队形缓慢前移,成不规则的一字阵容排开,如散落在人间的彩云。一名女子手捧着鲜花,挤在队伍的最前面,格外显眼,紧随身后穿白色衬衫的男子,应该是她的丈夫。夫妻两人的皮鞋都擦得锃亮,几乎一尘不染。女人深蓝色的旗袍、浅色高跟鞋,以及盘起的头发,一看就知道精心梳妆打理过。俩人站在门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校园深处,等待着自己宝贝孩子的身影出现,也在等着圆一个编织多年的高考梦。

校门里的学生越聚越多,一张张清新的脸,如晨曦下的向日葵,光彩照人。隔着电动门,孩子和家长们都能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对方,彼此挥手大声招呼,传递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大门终于开了,学生们纷纷涌出来。人们快步上前去迎接自己的孩子。远远看去,一个个身穿旗袍的女人,温柔而美丽,如夏季里绽放的花朵,绚烂了整个操场。

文/章骁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