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白鹭洲> >正文
青原书院震古今
2022-06-13 08: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青原区是庐陵文化的核心热土,文化底蕴丰厚,读书氛围浓郁,书院曾经遍布。该区古书院和周边地区一样,大致可分为家塾、教馆、义塾、经馆等几大类。千百年来,由于青原民众热衷于对人的启迪教化,文化传承不辍,以经济发展助书院创办,人才培养;以书院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才、造福桑梓得到良性发展。

家塾,青原区一带称蒙馆。即由私塾先生设馆招生,贫家子弟持束修(学费)入学馆拜师求学。家塾一般让学童启蒙,即以认点字算些数为目的,乡村此类私学居多。如:儒林乡七十四都(今值夏镇龚家永乐寺旁)的元升文社;文昌乡46都(富滩镇渡头村)的经书庵书院、懋公祠书馆;中鹄乡51都(天玉大洲上)的澹宁书院、中鹄乡49都(富滩社山、棠溪)的培元书院、文明书院等,就属于地方上以氏族或家族出面请秀才或落魄贡生到村里办馆,招收少量弟子,一般进馆学一两年或两三年。青原区的开国将军梁兴初、袁升平、蔡长风、钱江等都读过两三年这类书院。

教馆,即由财东豪门备金聘请名师上门,或以几家为主联办书院,办学一般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也兼培养管家理财人才。如纯化乡(富田)建在天马山山顶的天马山书院、横坑村的能仁书院,富田的光禄书院均属于这一类书院。史料记载文天祥、邓光荐等名人学士曾在这些教馆读过书;胡铨、邹元标等也曾到此游历过这几所教馆,并作过《书院记》。儒林乡七十四都(值夏镇)宾兴书院、道院祠旁的蔚起书院,纯化乡七十六都(文陂镇)地藏阁的养源书院,该书院是著名理学家曾皋倡办的。还有纯化乡七十八都(新圩杨梅村)的志和书舍、中鹄石山(富滩社山)的四达书院都是由当地绅士所创建的。值夏一带胡氏肇基祖胡霸在吉州刺史任上爱恋芗城(值夏),卸任后便在此安居。随后胡霸便建了道院,不久又创建了“蔚起书院”。从该书院走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当数胡霸九世裔胡铨为最。青原区古代人才荟萃,这众多的教馆是功不可没的。

义塾,也叫义学、公学。即由姓氏宗族出资或由家长集资,也有地方会社投资设塾聘师,利用地方祠堂庙宇等空置建筑办的书院。如渼陂的培元书院、天玉的敬业书院就是由当地村庄建的公学。中鹄乡48都(富滩村一本堂内)的文明书院则由世德、仁孝和垂裕三个堂合资所办。这些书院的学生不出馆费,甚至课本也免费,学生只要自带桌凳笔墨,读书长进的优秀学生还有奖励。那时候,青原区规模大点的村庄,基本上都有义塾,像渼陂街、值夏街都有规模不等的义塾好几所。

经馆是按照施教程度,将书院分为初、高两级,第一阶段是初级,主要是识字写字教育,另外也进行一些基本的算学常识教育;第二阶段为高级,开始接受儒家学说的基础教育,即经馆教育。经馆实际上是一些当地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一种形式。经馆教师中有在职和退隐的官员,也有终生不仕的学者。其中有不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儒生,因为其学术不能立于学官,只能在民间传授。如宋代值夏新车的曾凤进京做官前曾当过文天祥的家教,并在富田的几家经馆授过课。经馆的学生以成年人为主,而且入学要举行选拔考试,招收的学生大多忙于举业。如:文昌乡嵩华山上(古富村)的嵩阳书院,青原山背(富滩观前)的朱陵书院,净居寺旁的青原会馆,即阳明书院,都是经馆。

青原区办学最早最久的书院莫过于朱陵书院。朱陵书院位于富滩镇境内西北部的方广山山麓。沿山路距青原山净居寺仅四五公里。《青原山志略》有青原山腹为佛庙净居寺,山背为道观朱陵观之说。这里的巨岩、岩洞、书院等均以唐德宗皇帝所赐朱陵为名,因此朱陵书院亦闻名遐迩。

朱陵书院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背倚山,面临水,溪水怀抱,风景优美,环境幽静,还留下了晋代郭璞、南宋胡铨、文天祥等游览此地此景时的诗文;还有欧阳修、周敦颐、杨万里、周必大、罗洪先、邹元标、解缙等名人哲士到此讲学研经的记载。抗战时修编的《青原山志》中曾记载了胡铨晚年致仕在朱陵书院旁,自建“自雨亭”办学,胡铨的两个孙子胡槻、胡矩官至尚书,还有其他的六七位孙辈亲属犹如一颗颗灿若珠贝的新星,都是从朱陵书院旁的自办书院走出去的。

富滩镇南村《易氏族谱》记载了文天祥拜师于易南一就是在朱陵书院———淳祐丙午(1246年)仲夏,易南一在朱陵书院过文会,邂逅庐陵富川文仪携长子文天祥前来求学而引出一段《状元是秀才教出来的》的动人故事。江西本省许多文人墨客都与朱陵书院结下过不解之缘。朱陵书院兴于唐,盛于宋,传承于明清,衰于晚清。

青原区最奇特的书院是天马山书院,建在古庐陵纯化富川(今青原区富田镇)天马山的巅峰上。天马山主峰海拔396米,因其山形如同奔马而得名。位于马首的“真君阁”,始建于唐末昭宗(李晔)年间(889年—906年)。唐天佑年间(904年—906年),真君阁办起了书院,成了佛儒合一的场所。天马山书院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该书院建立之早,办学时间之长,远近名气之大,办学形式之独特,实属罕见。唐末以来,天马山寺庙与书院共处,有时佛事与讲学分别同时进行,有时合二为一,佛事促进了讲学,讲学发展了佛事,二者兼得,互为促进,并行发展。这在古书院中是罕见的,独特的。高大雄伟的主大殿供奉神像,是诵经拜佛的地方;宽大的偏房设书院办学,楼上住先生和学生,膳房与寺庙同用。文天祥的墨宝“天马名山”四个大字,被高高地嵌在庙门上方,成了镇山之宝。

阳明书院是青原区古书院中最著名的。阳明书院此前叫青原会馆。明朝理学家王守仁任庐陵知县时,常与名人学者同游青原山,倡导“良知之学”,阳明理学曾盛极一时。后来,得到富绅资助,创“传心堂”,建“五贤祠”及“九邑会所”,总名曰“阳明书院”。书院选府所九邑俊秀就读其中,以应朝廷科举考试。

当时,阳明书院是江西著名的书院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理学讲坛,有“江西杏坛”之称,与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齐名。

文武兼备的明达书院是最具特色的书院,旧址在富田镇的新安草坪村大岭山脚下,其背倚大岭山,前临富水河,书院后面树木葱茏,荫翳蔽日;前面土地空旷,一马平川,的确是读书习武的好场所,难怪明达书院选址于此。据当地耄耋老人介绍,明达书院创办于清初,兴盛于清代末期至民国初,其办学历史长达200年之久。

明达书院是由当时的吉安府官方举办,因这里地处庐(吉安)吉(吉水)泰(泰和)三县交界处,又远离闹市区,富水在前流过,交通还算便利。每年一次官方下达招生计划,招收学生分文武两科。招收方法是个人申报,乡都地方保甲三级推荐,县衙批准,由明达书院发给进学通知书。明达书院的招生对象是吉安、泰和、吉水、永丰等县,在县、府进了学,考试中有培养前途的秀才。官方将这些莘莘学子集中在此,习文弄武,潜心学习三年后参加省城举行的秋闱。即在这里学习的是乡试预科生。

由于该书院文武兼备,院风严明,教风严谨,学风严格,加之环境幽静,每三年一届的省城科考,该书院的学子出尽风头,独领风骚,每场考取的监生、举人人数之多,比例之高,受到官民赞扬。如:清代乾隆年间值夏上街的梁湘为解元,曾在贵州做过知州。他在明达书院武科班学习了三年,参加省城秋闱,一举夺得解元(举人第一名),至今梁氏宗祠敦本堂鸟巢上,“解元”大匾牌高悬。新圩镇毛家村的多位老教授、老专家,还有邹鹄、满苟等著名官宦乡贤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至于明达书院到底培养了多少文武英才已无资料可查,反正民间流传的口碑甚佳,为当地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极大贡献。明达书院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停办,国民党反动派进剿苏区东固革命根据地红军时,将院舍拆去修工事了,到新中国成立时明达书院遗址上仍有状元坊、将军台、射箭巷、跑马场、拴马石、旗杆石等遗迹。

东固涧东书院是受清末有识之士极力寻求强国富民之道,变法维新,办洋务新学的影响,东固邻近的四个都及永丰罗坊等拟办义学,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由东固河东刘永源牵头,召集其缙绅先生,齐聚东固东溪刘氏御龙祠中,商议合办新学之事。众议选定东固河东刘氏庆衍堂之众业道化台,即牛角书院所在地创办书院。因校门前有一条涧水环绕,又处于东山之下,故命名为“涧东书院”。再者学校愿意办为“简易中学”,由四乡民众集资建造,故依谐音称之为“简中义学”。书院聘请邑中品行端正、饱学之士杨世奇先生为首任书院山长。

涧东书院置有一笔恒产,学田分布在四都各保各村,共计九百多亩,每岁可收学租五六百石,以田养学。书院每年春秋两季官课,由知县命题考试,甄别生童甲乙优秀给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涧东书院改制为“涧东小学堂”。1912年书院更名为“涧东初高两等小学校”。1916年,吉安县知事赠送“敬教劝学”匾额,是年又更名为“涧东国民小学”。

涧东书院从清光绪成子年(1888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毕生追随孙中山覆清倒袁的“点炮将军”欧阳豪,清末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官居国民政府立法院的刘纪,东固革命青年知识分子赖经邦、曾炳春、汪安国、刘经化、汪云从、高克念、汪耀恩等曾在此读书。后来,赖经邦以涧东书院为掩护,建立了东固第一个党的小组,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点燃了东固的革命星火,以武装发动了震惊四方的“东固暴动”。涧东书院1927年毁于战火,1941年东固民众又募集资金重建了校舍。

文/曾思政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