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院士站牵手小乡镇 “金蚕”织起富民梦 永新石桥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2022-05-20 11:07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吉安新闻网讯 禾水河畔白鹭纷飞,“十里蚕桑绿廊”沿河伸展;家家户户“金蚕”卧绿,听取“沙沙”一片。5月15日,记者走进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便看见这生动的一幕。4月该村引进今年首批1400张蚕种,较去年增加约300张。底气从何来?源自2019年的“牵手”,当年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团队在该县设立了蚕桑富民产业院士工作站(后转设为“永新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工作站”),当地桑蚕养殖也凭借“东风”,“老产业”迎来了新发展。

“如今养蚕是科学养殖,有问题直接打电话给西南大学的博士。”石桥镇长溪村、沿曲村都有几十年种桑养蚕历史,长溪村“养蚕大户”刘新和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2019年前,当地各家各户以自身经验养蚕,产出的蚕茧质量不一。短短3年时间,经过工作站专家多次实地指导、网上“云指导”,石桥镇的蚕桑产业有了新变化。

新技术的革新贯穿了生产的全过程。好的蚕种是生产的第一步,在工作站的指导下,石桥镇进行了“小蚕共育”的技术革新,由村里统一进行小蚕培育,再分发到户进行养殖,保证了蚁蚕的孵化率,减少了农户养殖的难度。养殖过程中,开展了人工饲料育小蚕试验、改进了应用养蚕大棚技术问题。在蚕吐丝结茧环节,当地推广应用塑料网格垫层上蔟、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提高了蚕茧质量。在桑园栽植上,当地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桑苗、统一栽种、统一管护“四统”模式,改变了传统等行距栽植技术,实行宽窄行(6×2×2)新技术,有利于机械操作,减少桑园管理人工成本。

新发展鼓了百姓的钱袋子。“种桑养蚕劳动强度不大,几间闲置的旧房就可以作为蚕房,蚕茧由县里统一销售,这两年养蚕的规模逐年上升,百姓越养越有劲。”长溪村党支部书记刘研说。村民罗后娇今年55岁,每年养蚕在家可以轻松增收两三万元,这两年家里盖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滋润。据统计,目前石桥镇桑树种植面积2100亩,有310余户农民从事养蚕,每年可带来700余万元的增收。

新理念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走进石桥镇“十里蚕桑绿廊”,除了连绵的桑树,还有各种“蚕元素”的小景观,大型的“蚕宝宝”雕塑点缀于村庄的角落,令人眼前一亮。走进沿曲村王家蚕桑文化馆,可感受蚕桑文化在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我们确立了‘农文旅结合’的发展理念,配置果桑采摘、种桑养蚕体验和桑蚕绿色食品品鉴等休闲娱乐项目,让新理念促进石桥镇的新发展。”石桥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白灵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