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悦读> 关注> >正文
痴心不改追梦人——记孙永军和他的“红墙”
2022-04-29 10:4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位年近花甲的军人,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抛下自己如日中天的影视事业,放弃繁华京城的优渥生活,从残垣断壁中寻找灵感,从红色文化中积蓄力量,二十多年痴心不改,只为铸造他的“红墙”梦,留住历史,照亮未来……

一堵红泥老墙,斗笠、草鞋,擦得锃亮的油灯,绣着红五角星的粗布包,步枪……墙上张贴着一副大红对联:“万夫工农擎起苍生志,星火燎原铸就万事功”。横批是:“共产党是大救星”。

仍然是一堵老旧红墙,上面嵌着十多个弹孔。黑色炭笔,简单拙朴的线条,勾勒出一位女赤卫队员,左手持红缨枪,右手高举。她的身后,是一队整齐的女赤卫队员,个个英姿飒爽、朝气蓬勃。

……

似曾相识,又宛如初见。

那一幅幅质朴无华、毫无绘画技巧的革命漫画,那一句句白粉刷就、通俗明了的红军标语……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在吉安,它们散落在一个个古村的角落。你曾经屡见不鲜,对着它们好奇地凝望,遥想近百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群觉醒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然后,突然有一天,那些红军标语、革命漫画的载体——古村老宅或者被当作危房,被村民们拆除,原地耸起了漂亮的新居;或者在风雨里斑驳、侵蚀,轰然塌毁,永远埋没在尘土里,封印在流逝的岁月中。

你会觉得惋惜、遗憾,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岁月不居,风雨无情。

但是,在青原山脚下,在“红色老墙”艺术陈列馆里,我看到,它们被收藏,被还原,被复活,被艺术再创造,从穷乡僻壤、荒村陋巷,登入都市的大雅之堂,供人品鉴、欣赏,供人膜拜、崇敬……

“红色老墙”艺术的始创者,名叫孙永军,一位来自天津的北方汉子,著名军旅艺术家。

缘起,从此魂牵梦萦

初见孙永军,他给我的印象,既有军人的坚毅,又有艺术家的儒雅。

他随和温润,待人谦和,不似印象中天津人那般侃侃而谈。但他眸底摇曳的星光,告诉我,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常人眼里有些“痴傻”的追梦人。

孙永军确实痴,为了一个“红墙”梦,耗费了自己二十年时光;他也确实傻,抛弃高薪工作,扔下北京的一大家子,携圈内著名化妆师妻子,蜗居在吉安这个举目无亲的南方小城,整天和烂泥巴、破石头打交道,弄得自己不似个艺术家,倒像个苦行僧。

孙永军1964年出生于天津市。1986年,他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美术师,参与了《大决战》《大转折》《保卫延安》《中国远征军》等数十部影视剧的美术设计与制作。

从事影视工作的同时,孙永军还进行油画创作研究,多幅油画作品入选全军美展,并获大奖。油画艺术与像章相结合的创意作品《世纪伟人》,参加了2004年中国艺术博览会。

一位资深电影美工,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为什么会对“红色老墙”产生兴趣,并进而开掘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呢?

孙永军告诉我,他的“红墙”梦,源自吉安这片红土地,源自井冈山。

1999年,孙永军参加8集电视剧《井冈山》的拍摄,他第一次踏上了吉安这块红土地。

孙永军不满足于茅坪、茨坪等地现成的场景,执意前往大山深处,到偏僻的山村去找景选景。他先后探访了永新、吉州、泰和、永丰等地的古村红色旧址。

时隔多年,孙永军仍用激动的语气说:“1999年,在永丰龙冈一带,我看到了高低起伏的丘陵,不长庄稼,土壤是殷红的。我在北方没见过这么红的土。当地老乡告诉我,这里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作为一个军人,我眼里沁出了泪花。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这片红土地上啊?这里每一抔泥土,都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在井冈山下,离永新县城不远的一个村落,孙永军发现一座农舍墙上还保留着红军时期的宣传画和标语。他像发现了新大陆,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个不停。

回到北京后,孙永军拿着洗印出来的照片,反复观赏、品味,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家底。

但他又想到,历经几十年的风侵雨蚀,书写在墙壁上的字画已模糊不清,斑驳不堪。如果承载它们的老屋旧宅倒了、拆了,这些珍贵的无法复制的红军标语、革命漫画,就会永久地消失在岁月深处。

我们的后人只能从档案资料中了解那一段历史,看不到,摸不着。再过个几十年,人们甚至都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

这深深地触动了孙永军的心灵,他脑海中迅速生起一个念头——能不能将这些革命遗存,红色历史的活化石,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留给后人?

一念成痴,他的人生目标有了新的定位。

红墙,似痴如狂追梦

孙永军开始了新的跋涉。

自2000年起,这20多年间,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福建、湖南等革命老区,坚持不懈追溯红色历史,探寻红色文化遗存,拍下了成千上万张关于“红墙”的照片。

这些在旁人眼里稀松平常,被萋萋荒草包围,被血与火洗礼的断壁残墙,是他的念念不忘,是他情之所钟,心之所系。

俗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孙永军为“红墙”梦倾注了自己的所有精力与心血,工资和积蓄也全部投入进去了,到了似痴如狂的境地。

有一次,孙永军的妻子叫他吃饭,他错把颜料当作面包,塞进嘴巴里咀嚼,闹了一个大笑话。

他对我说:“我为它着迷了,电影也不拍了,从早到晚,脑子里就想这一件事。”

孙永军想要打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品种,别人没有创作过的东西。不再局限于纸上布上,脱离架上绘画,而是以平面的壁画、宣传画为基础,通过浮雕、沉雕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一面面形象具体、形态逼真、形式完美的红色老墙。

这种二维与三维空间形体相结合、平面加立体的综合美术形式,在艺术界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2007年,为了找寻最能表达红墙艺术的原材料,孙永军跑遍了大江南北,终于在吉安永丰、赣州兴国当年苏区反“围剿”的战场,采集到了想要的红土、红石。他如获至宝,装了满满两大纸箱,准备坐火车带回北京。

此举却引起了火车站安检员的怀疑。孙永军连忙掏出自己的军官证。安检员仔细检查后未见异常,但一百多斤超重,仍要拦下这两箱泥土。孙永军急得满头大汗,解释说这是革命老区的土,他要用它搞艺术创作。这位年轻的安检女孩,自己是一位业余诗人,喜欢红色诗歌,家人也有画画的,她破例让他带着两箱红土安检过关。列车上的乘客闻言,都被孙永军的红色情结打动,热心帮他搬运红土上车。

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啊,长在红旗下,国人有着朴素的红色信仰。孙永军感动不已,心里铭记至今。

有了原材料,2008年,孙永军正式开始了“红墙”艺术的创作。

红色老墙作品体量大,正反两面呼应,外墙内墙都有内容。一件作品,从构思酝酿到动手设计,再到创作完成,一般要三四个月时间,长的甚至超过了半年。

这些作品表现形式新颖,复原历史立体多元,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幕幕几乎原生态的场景再现,让人们重温那段红色历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些老墙,既是一件件颇具匠心的艺术品,也是一面面生动鲜活的传统教育墙。

2021年6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孙永军的红色老墙艺术作品在他的家乡——天津市武清区博物馆展出。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被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折服,在感悟艺术的同时获得精神洗礼。

回归,进驻吉安圆梦

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认可,孙永军感到欣慰。但他还有一个心愿,希望这些“红墙”艺术作品能回到“原籍”——革命老区吉安去展出,“取材于老区,也应当回报于老区!”

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能圆梦。

无意间,深圳商海闯荡多年,又回乡反哺吉安的曾勇,通过手机视频,看到了孙永军的作品《雪地英魂》。

身背大铁锅的红军炊事员,倒卧在厚厚的积雪之中。冰冷的雪地一片白茫茫,湮没了他的脸和身体,只露出一顶八角帽和锅架……

曾勇的心被揪了起来。他是革命后代,红色情怀根植在他的血脉中。看到这个画面,他的灵魂受到了强烈撞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牺牲了多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这位倒下的无名英雄,也许是一位老炊事班长,是曾勇的老家永丰人,从中央苏区出发,却长眠在长征的皑皑雪山上……

仅从这一幅作品,曾勇就足以窥见作者非凡的绘画功力,厚积薄发的艺术涵养,和对红色文化发自肺腑的热爱崇敬。

他从网上查到,《雪地英魂》的作者,名叫孙永军。过去的名片是军旅画家,现在鲜明的标识是——红色老墙艺术。

两天后,曾勇赶到了天津武清,因为孙永军正在这里举办“传老墙文化颂百年风华”红色印记展览。他想要与这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大师见面,然而,孙永军前一晚已离开了天津。

巧的是,他去的地方恰恰就是井冈山。原来,孙永军从广播新闻里获知,井冈山的一个小山村,在废弃多年的土堆中,发现了半截土墙。土墙上画着一位吹号的红军战士,并写着“江山岁月”四个字。孙永军欣喜若狂,来不及处理展览事宜,乘上了飞往南昌的航班。

孙永军此时尚不知道,他为追逐“红墙”梦赶往吉安,而几个吉安人,为了心中的红色梦想,也在追逐他的身影。

曾勇连夜乘坐航班返回江西。第二天,他下了飞机换火车,再换汽车,又步行五里多泥泞山路,终于在那个叫小汤的偏僻村庄,见到了孙永军。

彼时,孙永军正呆呆凝视着那半截土墙,在观摩,在构思……

曾勇长话短说,用最精练的语言,道出了对“红墙”艺术的感悟、赞叹,并诚挚邀请孙永军入驻吉安。

这个邀请对孙永军来说太突然。但吉安人的热情感染了他,共同的红色信仰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让他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激动、兴奋。

在此之前,孙永军一直是个孤勇者、独行侠,他希望能和同道中人一起追梦。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次井冈之行,原来是寻根之旅,是回归之旅。

当晚,孙永军在日记里写道:“井冈乳汁,更能酿制出红墙艺术创作需要的甜蜜。”

一锤定音,毅然决然,孙永军很快飞回天津,用两辆大卡车把全部展品拉到吉安,进驻青原区“红色老墙”艺术陈列馆。

冥冥之中的缘分,兜兜转转,孙永军又回到了梦想开始的地方。他告诉我:“我创作的起点在吉安,精神的源头在吉安,所以,这些作品是回家了。”

迄今为止,孙永军已创作了20多件红色老墙作品,最大的一件《江山岁月》,灵感就来自小汤村的那半截土墙。作品高3.6米,长11.6米,属分体组合式。墙上有挥舞的大刀,有高擎的火炬。看,红旗飘扬!正中是吹号的红军战士,听,军号嘹亮!井冈特色民居的屋檐下,镌刻着“江山岁月”四个大字。寓意为:江山不老,岁月无荒;红色基因,永续相传。

回到红色精神原乡,孙永军在吉安这块亲爱的热爱的红土地上,续写他的“红墙”梦……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胡惠敏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