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从送钱物到送服务——峡江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纪实
2021-11-29 09:08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提供物资、资金的单一救助方式,无法满足救助对象差异性与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峡江县紧盯困难群众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社会救助工作由传统“单一物质救助”转向“物资+服务”模式,实现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让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温度。

规范机制 高位推动实施

11月22日上午,峡江县水边镇石阳社区特困救助对象曾放喜家来了几名志愿者,他们一进门便忙着生火做饭、清扫居室、整理衣物。峡江县将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列入县委“大改革引领大发展”重点改革项目,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该县设立资金专户,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按每名特殊困难群众每年1500元的标准购买救助服务,并发挥村(居)民政协理员、小组长、网格员的作用,了解收集本区域内社会救助家庭救助服务需求线索并上报乡镇,乡镇组织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开展需求评估,精准识别刚性需求,并实行“一人一档”,发放社会救助服务卡,建立微信群。

为确保公平公正,服务救助对象信息必须在所属村(居)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乡镇及时对服务对象资格审核更新,对每月新纳入的社会救助对象,实行服务对象有进有出、服务内容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截至目前,该县共为67名特殊困难群众发放社会救助服务卡,累计共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政府购买服务280余人次,政府支付购买服务费用1.68万元。

指导培训 确保服务质效

“虽然钱不多,但我通过自己双手,帮助了别人,也充实了自己。”峡江县巴邱镇26岁困难群众文昱,智力残疾二级,平时很少与人交流,通过心理健康专家一对一辅导,现在他不仅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了,还成为救助服务的提供者。这个月,他主动为社区的特困群众提供服务,还获得500元报酬。

为确保“物资+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该县坚持问题、需求和目标导向,采取“沉下去”指导、“请上来”座谈、聚起来培训、召开推进会等方式,多方听取乡镇、社区、社会组织和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政府购买服务中碰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指导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为让特殊困难群众享受更专业化的服务,该县民政局组织开展“情暖社区、为爱奉献”服务技能培训,邀请市心理健康专家进乡镇、社区,为提供帮扶的困难群众、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同时,安排特殊困难群众,由心理健康专家带队,上门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实战指导,提升帮扶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今年以来,该县共开展培训3场,培训服务志愿者90余人次。

搭建平台 精准对接供需

峡江县巴邱镇南门社区64岁的特困对象郭新根是一名智力残疾人,母亲97岁,身体状况均很差。自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对象后,每当需要帮助时,社区和社会组织便会第一时间安排人员为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该县统筹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困难群众等社会救助力量,在社区搭建“物资+服务”救助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区、社会组织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或志愿者与特殊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在平台上提供“居家照料、日间托管、送餐、清洁卫生、买菜购物、家电维修、个人护理”等7大类19项具体服务。由有劳动能力的普通困难群众提供居家照料、送餐、清洁卫生等日常服务;由志愿者承接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推荐就业等专业服务。特殊困难群众通过线上点“单”、村社区根据服务需求派“单”、社会组织接“单”,困难群众和志愿者受理提供服务,形成一条社会救助服务链。在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下,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依靠自身劳动为特困群众提供服务,获得收入。服务类救助群众一日三餐有了保障、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真正实现了“脱困”和“解困”双赢。

文/ 姚迎春、曾双全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