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全域互联重构智慧旅游产业
2021-11-15 11:0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面临消费者和社会重大变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将在危机中诞生一次更深入的革命和更深刻的产业重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嵌入,会让旅游产业中的“人”“物”“服务”产生全域的链接,消费端数据成了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着供给端的资源配置。全域互联在改变传统旅游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产业形态的同时,也在改变旅游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必将全面提升产业效率和重塑旅游体验,赋予旅游业新的生命力。

在提升旅游产业效率方面,信息技术开始从“价值传递”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尤其是向旅游产品研发、旅游生产组织等领域转移。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是借助智能终端发展,让人们的旅游体验因互联网而更加便捷,那么全域互联时代则是借助更低成本的传感器、数据存储和更快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数字化推进到旅游的供给端,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和效率,打通旅游者和产业的直接连接,进而满足旅游者深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全域互联对产业效率的提升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从旅游供给端通过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赋能下,旅游企业会将原有的业务动作细分,根据业务的频次、产品、特征,选择最为合适的支持技术,针对痛点输出策略,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策略的执行落地,最终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提升效率并带给旅游者更好的体验。比如,故宫文创会基于淘宝店的销售数据动态调节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库存。一个以中低频服务为主的旅游景区,可能会重点考虑用技术帮助用户的转化增强,而不是留存,因此会采用高清互动AR直播的形式促使用户转化。又比如,华侨城集团线下推出动漫交互体验连锁乐园“V谷乐园”、虚拟排队系统,线上联合潮玩节、融媒直播等云旅游,模糊线上线下,形成无边界的智慧化景区。这些例子都是旅游企业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借助信息技术产生的明显变化。

第二,企业和企业之间,甚至跨界的企业之间会因全域互联而产生更多的联系,大幅度提升效率。比如,基于数字生态形成的旅游产业平台将旅游者、企业、监管者、金融、保险等产业协同相关方融合到平台上,并围绕旅游者需求重新进行资源组合和配置。旅游产业平台将为平台上的主体企业提供通用的基础设施(如监管环境、信用与认证、技术工具、金融和支付支持等),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平台上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为旅游产业创造全新的价值。

第三,信息技术将加快促使政府监管平台更好地助力产业发展。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资源通过与旅游产业平台结构融合,进一步提升监管与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起旅游全周期投诉体系、全行业数字消费体系、全域旅游市场的数字诚信体系,营造出更加安全、有序的产业生态环境,提升产业效率。因此,全域互联时代的智慧旅游提升了连接效率,把原来商家服务、公共服务和所有面向用户的服务通过全域互联网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效率。

从重塑旅游体验来看,信息技术正在通过建立以消费需求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价值网络,为消费者带来定制化、个性化、个体化体验。产业和技术协同发力,在旅游消费端创造出全新的体验感。旅游企业、技术公司、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会加入旅游消费新场景创造和旅游产品创新过程。VR、AR、人脸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找到广泛的应用场景。更多的市场主体跨界而来,虚拟景区、数字博物馆等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让旅游目的地从线下走上云端,直播催生的“云旅游”极大丰富居民日常旅游休闲活动。大数据应用下的“预约、限量、错峰”,让旅游者出行更加智慧,也会因此享受到专属化的游览服务。高精度扫描和数据采集、厘米级的空间识别技术,会让文化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借助手机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能够让人们在浏览过程实时无缝地叠加AR效果,带来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互动性、沉浸式、立体化的数字科技与旅游文化艺术的融合,创造出了大量沉浸式场景,全景演出、沉浸餐厅、沉浸游戏等极大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

全域互联时代,旅游企业和技术企业都将基于旅游消费者实时需求做出优化反应,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协同效应,极大提升旅游企业供给效能,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可持续重塑和提升旅游体验。

文/ 钟栎娜

来源:中国旅游报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