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生态文明周刊> >正文
化“绿”动力为“永”动力—— 看永新县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1-08-25 10:30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游客在洲塘书画村表演太极拳。(资料图)

蚕桑基地一角。段卫明摄

 

全国生态农业先进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68%的永新,“绿色名县”的各式招牌,锃光瓦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如何实现?

永新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坚持生态立县,做好各项“加法”,完成“叠加效应”——以“科技+转型”构建高效生态经济,用“保护+修复”厚植绿色生态优势,靠“整治+打造”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将“绿”动力转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

多项“组合拳”“加持”下,永新生态产业不断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保护工程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5%,地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科技+转型:“两业”发展渐入佳境

近日,记者走进永新县高桥楼镇泉水塘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只见绿油油的秧苗铺满田野,泥土芳香弥漫,蜘蛛在“捉虫”,甲鱼在“肥田”。在这里,利用狼蛛层级性进行生态杀虫,实现生物防治的“稻蛛共生”模式逐渐建立。

据基地负责人危云云介绍,这项技术来源于井冈山大学生物研究院肖永红教授研发的《基于广食性天敌蜘蛛和有益菌复合剂的水稻生防技术》。

发展绿色农业,释放生态“红利”,永新不断更新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该县依托国家科技部定点帮扶优势,主动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院校加强联系,定期邀请专家来永新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等,打造科技创新优势产业。为壮大蚕桑富民产业,永新把目光瞄准蚕桑先进种养技术,拓展蚕桑开发领域,与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团队合作,设立了蚕桑富民产业院士工作站,打造了600亩草本桑示范基地,发展新桑园8000余亩。

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升,为永新绿色农业发展增加了“砝码”。该县成立了10个统防统治专业化合作组织,购置农业设备2.6万台,装设7000多盏太阳能杀虫灯,巧用虫子趋光性,进行高压电物理杀虫,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绿色农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工业发展也“不甘示弱”。近年来,永新淘汰落后产能,力促产业转型,在“首位产业转轨、重点产业转型、传统产业提升”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对现有企业关停淘汰一批、转型招引一批、规范提升一批,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首位产业,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布局。

转轨,将电子信息产业扶上“首位”。积极策应江西建设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吉安打造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的发展战略,着力将永新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湖南籍客商产业转移首选地和湘赣边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转型,鼓励现有皮革产业向超纤复合新材料产业转型,全力打造绿色新材料产业链。提升,推动茧丝服装、药化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步做优大健康产业,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抓好种、医、游、养多业融合发展。

同时,引入配套企业,破解“尾端”环保难题。2019年,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永新。依托该公司的技术优势,电子信息及超纤复合新材料两类企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及固废问题得到有效处理,解决了工业园区内众多企业生产发展的后顾之忧。

今年1至6月,该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57.95亿元、5.08亿元,同比增长62.7%、278.8%,工业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保护+修复:生态优势不断厚植

早上8时,头戴草帽,肩扛长砍刀,腰挎水壶,曲白乡白沙村护林员刘小明和往日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林工作。“护绿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每天会巡山一次,看看有没有乱砍滥伐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日复一日的护林工作,刘小明不觉枯燥,还倍感光荣。

永新优势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用该县林业局负责人的话说,要把已有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把破坏了的生态修复好,在管绿、护绿的同时治绿、用绿,才能把生态搞活。

该县创新打造“林长制”三级标准化建设样板,即县级、乡级、村级林长办均实施标准化建设,有办公场所、专职人员、工作制度、监管平台等,形成“工作有尺度、职责记心头、推进更顺畅”的工作机制。“党建+”理念的“加持”,更为该县“林长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县本级建立“林长+党支部”,各乡镇场建立“林长+党支部+X”,以党支部为引领,完善“一长两员、二党带员”源头管理架构,把党支部建到山林一线,确保各级林长明晰责任区域森林资源变动状况和工作重点,做到“山头有人盯、后台有党员盯、问题有技术人员查、成效有党组织问”。

同时,大力发展场外造林和林下经济。鼓励村民将林地流转至林场,由林场统一造林、管护,产生的经济效益“二八分账”;在经济林下套种草珊瑚、黄芪、茱萸等中草药,利用多层次立体结构,实现双重收益。目前,永新场外造林和林下经济带覆盖面积达4万余亩。

生态修复是永新厚植生态优势的另一把“利剑”。2020年,永新被列为江西采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县级全域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的试点县。“还原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永新创新将生态修复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引入市场化资本,委托江西省地产开发集团作为全域生态修复项目的“代建业主”,分区分类、因矿因地开展生态修复,并对修复后土地的持续性经营进行整体规划。

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永新确定了全县亟需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点51处,需修复面积达7379.12亩,对治理点因地制宜采取自然恢复、工程治理、土地整治、建设转用等修复措施,并催生出旅游新亮点与生态修复的新模式。三湾乡石口村废弃料石场在边坡治理和生态重构的基础上,融入三湾改编等红色经典文化,引入红色拓展竞技、AR人机互动、情景再现体验等产品,打造“三湾红旗营”,使其成为红色研学基地,走出了一条“矿山改造+文旅融合”之路。

据了解,该县废弃矿山修复项目整体投资1.94亿元,通过实施全域生态修复,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4475亩。

整治+打造:诗和远方近在脚下

清澈见底的龙源河、安静美丽的株木山、成片浓绿的香樟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龙源口镇黄陂洲村。这个距县城16公里的村庄,已成为永新县新晋的乡村旅游“打卡点”。

“想不到,我们家门口也可以旅游啦。”该村一位务工回来的村民兴奋地说。

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来源于永新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和全域旅游线路的打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治理是大头。该县积极寻找突破口,率先引入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将垃圾清运和转运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实行“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理”运行模式。

大头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细化治理。改厕,拆旱厕400余座、改户厕1195户,建公厕230座;治水,启动村庄、集镇污水处理工程,梯次推进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多元化治理污水,乡镇圩场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同步推进,污水处理池主体已经建成。

此外,该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对怀忠至三湾(曲白)、吉莲高速、宜遂高速等沿线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建设美丽示范庭院。巧用山水美、文化红、群众基础好、生态优、产业有特色的村庄,创建示范庭院、示范村庄、示范乡镇,串点成线,创建美丽示范带。

农村美丽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始在永新“生根发芽”。

围绕“全景永新”发展理念,该县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独特的山水人文、丰富的生态资源,找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定位,合理规划景点区域,开发了洲塘书画村等精品旅游景点,精心规划了乡村体验、休闲度假等精品旅游路线。

“乡村生态旅游”渐成雏形,“全域旅游”画卷缓缓铺开,万商会农村休闲度假基地、象形贝加尔河生态农场、高桥楼拿溪村采摘基地等一大批生态体验项目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该县整合森林资源,纳入生态旅游圈子,打破森林景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滞后状态,利用旅游业回归自然、崇尚原生态等元素,积极对接融入大井冈旅游圈,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在这幅宏图上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智玮、周晶晶 /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曾诗敏

责任编辑:江小泉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