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润泽良田惠民生——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掠影
2021-07-25 08:3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田园美、产业兴。如今,走进泰和广袤的田野,一幅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2017年以来,泰和县统筹整合资金6.60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3.16万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了2个等级,土地产出率普遍增加10%以上,全县年新增粮食产能1.29亿斤,新增产值1.6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近千元。

打好统筹牌 精心绘蓝图

泰和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的“头号工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规划布局上,立足建设基础,聚焦重点区域,找准建设方向,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着力打造一批集中连片的“示范工程”。同时,兼顾边远山区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4年来,在万合镇华盖山村等12个边远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73万亩。在项目设计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将保护利用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摆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确定建设内容,严格控制设施和硬化路面占地比例,严禁超规模建造沟、渠、路,科学控制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项目区内非耕地、荒芜地及废弃地等资源,提高项目新增耕地率。4年来,项目区新增耕地2000亩。

打好精品牌 压实监管链

质量是项目的生命线。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泰和县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在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的同时,建立监理人员、乡镇工程管理人员、村级质量监督员、技术指导人员、县高标办督查人员组成的“五位一体”工程监管网络,对材料使用和施工工序严把质量关,并在项目区行政村成立了农田建设监督理事会,通过公示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接受群众监督。项目竣工后,引入第三方对工程质量进行测评,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达到设计标准。

打好长效牌 建后强管护

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得好,还要管长远。泰和县严格落实“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三级管护机制,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积极推进县、乡、村、组“四级田长制”管护模式,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县财政每年按每亩20元的标准落实了管护资金,以1000亩农田面积安排1名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范围、管护责任、考核标准和管护报酬,做到全面管护无盲区。并在项目区设立标志牌,引导村民珍惜爱护工程设施,对损坏的田间工程设施区分责任及时维修。县财政每年安排40万元专项资金,招标采购红花草种及有机肥,重点安排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通过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

打好产业牌 增粮又增收

泰和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开发与利用并重,一方面,引导项目区农民充分利用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双季稻种植,坚持良田粮用,2021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达57.8万亩,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井冈稻米”区域公用品牌。目前,项目区已流转土地19万亩,发展水稻专业合作社43家、专业种植大户136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沙村、冠朝、苏溪、禾市、万合等重点产粮区建立了5个万亩优质稻基地,带动1174户农户持续增收;引进江西鑫润荣有限公司在螺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成功打造了万亩稻虾基地,2020年基地亩产龙虾425斤,一季晚稻单产1100斤,比种植双季水稻每亩增收4500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双赢”,通过示范引导,全县稻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到1.6万亩。

文/ 陈文治、罗善平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