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庐陵米价是多少
2021-06-15 09:4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青原山净居寺  

李梦星 文/图

北宋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黄庭坚,在任泰和知县期间,写了许多描述庐陵风物的诗歌。其中一首是46句五言排律《次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寺长韵》,描述了禅宗祖庭青原山的风貌和主要事件,情景交融,写实与想象结合,内涵丰富,后人步韵唱和者甚多。而且他亲笔书写该诗,刻碑存净居寺,为珍贵的青原墨迹四宝之一。

这首长诗中最有名也最有趣的一句是:“庐陵米贵贱,留与后人猜。”

北宋晚期重臣张商英,四川新津人,豪雄一世。他写的《青原山七祖塔》,我认为是写青原山诗歌中最优者之一:“一派青原出少林,信衣到此只传心。寻常示众无人会,尽向庐陵米价寻。”以通俗的语言叙述了禅宗青原派的渊源,赞颂了行思弘扬推广顿悟禅法的功绩,通畅而意深。后人常以此当作对外推介青原山的代表作品,影响深远。

他也在诗中提到了“庐陵米价”。这庐陵米价跟青原山禅宗有什么关系呢?

这得简要介绍下禅宗七祖行思。正逢大唐盛世,思想大包容,文化大繁荣,佛教也就大发展。武则天当皇帝时,吉州安福年青的行思出家为僧,为探求佛学真谛,溯赣水而上,翻山越岭,前往岭南韶关,到南华寺拜禅宗六祖慧能为师,学法15年,成为慧能门下首席高徒。唐开元二年(714年),行思得法后遵师嘱回到故乡吉州,到青原山开辟道场,弘法28年。行思从岭南名寺归来,又是六祖的首徒,开堂说法,招纳僧徒,自然会得到拥戴,于是四方禅僧闻风而来者络绎不绝。据《青原志略》载,青原山曾树《千僧碑》,刻录了唐时全国各地百千僧徒聚集参礼、修行的史实,可以推想当时的盛况。

行思说法时,善于用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来解释禅理。有一僧人问行思:“什么是佛法大意?”行思回答:“庐陵米作么价?”就是庐陵市场上买的米是什么价格。这答和问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答非所问,却让提问者截断原有思维,突然醒悟过来。行思的意思是,佛法不是高深的学问,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像天天要吃饭,知道油盐菜米的价钱一样。这是禅宗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公案,反映了禅学的思辩特点和大众化特色。

由庐陵米价引发的禅理佛法,怎么去理解呢?2009年,我参加了青原区政协主持的《青原山志》编撰,写了高僧大德这章。但是以收集史料为主,对禅学理论不太了解,总觉得相关的文字阐述太深奥,不好理解。我读过青原山原方丈体光老和尚的讲法文集,近一二十年来与市佛教协会前后会长、资国寺主持妙心和青原山主持妙安禅师多有接触,也是好友。听他们讲过禅法,就将他们对禅学的理解和青原法系综合作简要介绍。

青原派系是禅宗的重要宗派,继承和光大了先祖禅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禅宗初祖菩堤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他把修练方法化繁为简,主要理论为“理入”,即“壁观”,心如壁立,不偏不倚,达到舍伪归真,别的什么都不想。另为“行入”,包括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法行。

五祖弘忍提倡“静乱无二”、“四仪(行、走、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都为佛事,把日常劳动和与之相关的俗务,统归到禅修中,是对禅宗传统思想的重大改革。他提倡“一行三昧”,认为“心即是佛”,目的在于宣扬佛在自心不外求,把解脱的希望转移到自我修心上。

六祖慧能出身低微,从师弘忍密受袈裟后,遂销声于他乡,在深山野林里和别人为伴过了20年。他所持禅法纲领是“忍”。“忍者,无生方得,无我始成。”以忍为首,达到“定无所入,慧无所依”,由此“即凡成圣”。他主张顿悟成佛,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只要放下屠刀,即可“立地成佛”,扩大了禅修的范围。既不要控制自我的官(根)能,也不必改变对外尘(境)的观念,更不必选择特定道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常人的心识,即可成佛。被称为南派或顿派,影响很大。

七祖行思传承禅宗的主要禅理,并将六祖的“顿悟”修持法门,弘扬光大。在弘法时,坚持无修而修,以平常为修,以无事为修,以无心为修,并注重将禅理化作通俗的事例,使受众易于接受,“庐陵米价”公案就是典型。其弟子希迁盛弘其法,传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禅宗所称的五宗七家,青原法系占了三宗。

在行思的引领和感召下,经青原派系历代高僧不懈努力,使佛教渐渐从少数人的学问修行,成为多数人的道德修行,禅宗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得到民间和官宦的接受和修持。在推动禅宗逐步走上中国化、大众化之路的历史进程中,行思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