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菱塘禅让图
来源: 区政协办 2021-06-12 10:3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菱塘地处井冈山大学东边,记得1991年秋,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在河东乡政府工作,第一次骑自行车去菱塘,绕着井冈山大学的围墙过去,我曾不解地问过:“怎么井冈山不可以大学不可以开个后门?”乡长告诉我开个后门学校难管理,这么多学生的安全更重要。记得那天跟着乡长走村串户催收农业税、找计划生育对象、清理违章建房。天色入夜,我们在村委会那栋低矮的办公房里吃晚饭,房梁上挂着一个昏暗的灯泡,饭正吃着,停电了。村支部书记摸摸索索地端出一盏高脚煤油灯,那天晚上就着煤油灯我吃完了人生中第一次在菱塘的工作餐,然后乡长带着我们几名干部打着手电筒、沿着沙子路骑上自行车,一小时抵达乡政府。

近几天我和几位还在河东工作的老同事一起开车再访菱塘,村会计刘智河接待了我们。他听过我们说明来意之后,热情邀请我上他的车,以便一边在村里转转看看,一边在车上给我讲讲故事,说起村里的变化,刘智河兴奋不已,“村里的蔬菜产业越来越强,光伏发电产业从无到有,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全村道路硬化10几公里。太阳能路灯安装了230多盏,建了公厕10座,拆除土柸房15000平方米,90%的农户都装了自来水,乡亲们都说这好日子终于给盼来了。”

在他的讲述中,一幅四君子禅让图出现在我的脑海:正如同古人谓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而梅兰竹菊其形其色其味其神彼此不同一样,菱塘的路、灯、园、房俨然成为护持菱塘百姓的四君子,它们藏在这个“十三五”贫困村里,没有媚世之态,遗世而独立,养育着菱塘3平方公里土地上330户家庭1300人常开不败的幸福之花,见证着7个自然村22户精准识别贫困户愈久弥新的美好生活。

兰--路的禅让

阳光那么好,当年进村的沙子路,入户的泥巴路灰飞烟灭,菱塘的村道、巷道、入户路都已硬化,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都修了排水沟,家家户户都装了自来水,村子里的路、沟、水就像兰叶——随意舒展,一任情怀;它们的潇洒自如,如兰草之气质。

围墙挡住了菱塘,但挡不住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共奔小康的决心,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菱塘村一成不变的沉闷空气,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些东西被改变了,有一些情绪被搅动了,村民们的热情在古板的农村社会高涨起来。

要致富先修路。“修一条路、造一片园、富一方百姓”。菱塘一条条特色鲜明的农村公路,盘丘陵而建,犹如一条条丝带与农户住家、蔬菜产业园、井冈山大学、河东工业园巧妙融合、相映生辉。“硬化路修好以后,从村里到街道只要15分钟的车程。”

菱塘村首先是把“公路+农户”作为农村公路修建的主攻方向,确保 “进得来、出得去、行得快、走得畅”,路修好了,修到老百姓家门口。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能第一时间拉到市场销售,收入也水涨船高。农村公路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路”。化劣势为优势,被围墙挡住的菱塘村,接着把“公路+学校”“公路+园区”作为建设思路,村里娃娃读书就业的“任督二脉”打通了,以路富民,以路强村变为现实。

“群众致富产业在哪里,道路就建设到哪里,农村公路建设和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以路富民。”还在河东工作的老同事吴仁星说。自从村道建好后,村委会也打开了思路,打起了“公路+产业”的主意,根据村民种植习惯,建起了合作社,引入蔬菜项目和光伏发电,村里的经济“一下就带动起来了”,道路公厕等保洁服务的公益性岗位支出有着落了。如今,行驶在菱塘干净整洁的路上,可以看到身着橙色工作服的养护工,精心呵护着一条条农民群众的“致富路”。

梅--灯的禅让

“走夜路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晚上还经常出来散散步,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安装了路灯!”太阳能路灯装上后,路灯就像一朵朵老梅,清香四溢,飘进每一户老百姓家里,生出一朵朵鲜嫩的花来;灯在路边上探春傲雪,就像一位高洁志士在引领菱塘人民。

多少年来,菱塘人民白天辛苦劳累,晚上,或安静歇息,或家长里短的唠闲谈,或围坐一起伴着柴火温暖而亮光的照映。这两年,菱塘装置了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夜晚的静谧被太阳能路灯的明亮瞬间打破,小道上没有了幽暗,太阳能路灯的余光照进了黑暗嗜睡的房间,照亮了床上小孩子香甜的梦乡,惊醒了知了的歌唱,老人们如同坐在皎白的白月光下……他们的夜晚有了丰富的日子,他们再也没有黑夜。

我又一次想起了当年那个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扶着自行车龙头回家的夜晚,以及那个昏暗的电灯泡、那盏高脚煤油灯!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道路,也照亮了菱塘村老百姓的心啊,要不,群众的满意度怎会不断提升,群众无偿拆除土柸房怎会如期推进?江山幸有国清日,不忘当年顶上花啊!

 竹--房的禅让

会计刘智河的车带着我们在小菱塘自然村停了下来,路边上一排漂亮的别墅,院子里有几户人家种了竹子,虚怀若谷,迎风摇曳,我暗暗嫉妒这这个村子里的人。

过去父辈告诉我们“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菱塘郎”。如今菱塘 “农家楼红瓦白墙,小轿车穿梭繁忙。清风里阵阵酒香,党旗下齐奔小康。”菱塘郎成了“小鸟落竹中,不啼亦有声”,姑娘找上门的比比皆是了。是啊,菱塘那一栋栋别墅清雅澹泊,谦谦君子的样子,不正是竹之形象,安居其中的菱塘郎在用别墅说话呢。

百年追梦,菱塘这个小山村,曾经是路小而烂、坡陡且弯,房矮而黑、茅房陋而脏,让人望而生畏。如今菱塘土柸房拆了,每一家都是两层的楼房,有的还是三层四层,家里面各种家电一应俱全,有的还装了无线网络,电脑、手机上网不在话下。房前屋后种着各种果蔬,厕所实行了彻底革命,老菱塘成了岁月背后的记忆,“全域美丽、全面富裕、全民幸福”的新菱塘从何而来?“侧耳四下寻,缘故是党恩”!

菊--园的禅让

菱塘有种菜的传统,大蒜、辣椒、西红柿是主打品种。置身于这空旷的田野,默默观赏着菱塘菜园,年复一年,一直常绿在园子各色蔬菜,它坚守着最初的那一份芳心,朴拙、淡泊、无尘、安静。它们顽强的生命,仰仗着肥沃的泥土,吐芽,拔节,成荫,绽放,播洒着缕缕清香。像极了一位无欲无求、孤芳自赏的隐者,这不正是菊之品格末。

最近十几年政府对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大型种植企业不断增加,再加上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的不断应用,蔬菜种植行业不时出现滞销问题,小规模种菜已经不是包赚不赔的行当了。特别是近几年,在行业火热、资本疯狂、政府扶持的背景之下,种菜行业除了不断向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之外,面积也呈几何倍数上升,于是导致蔬菜生产严重供过于求,滞销现象层出不穷,种菜从香饽饽变成了苦黄莲,想靠种菜赚钱越来越难。但菱塘村民初心不改,坚持种有机农家肥菜,园子里的菜从单一到追求蔬菜品种的多样化,从追求产量到追求品质革新,从单打独斗到合作结社,个别还进行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以有机取胜的菱塘村民硬是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过上了小康生活。

园还是那个园吗?是,又不是。就像菱塘人一样,他还是他,却似乎又不是原来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