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绘就城市靓丽底色 ——青原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笔
来源: 井冈山报 2021-06-08 09:5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气质。

在青原区,看得到的文明实践成果赫然在目,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经久流传:新圩镇杨慧芝工作室化解矛盾,共创和谐;青原东固微马分队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好邻居”等评选如火如荼……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正在青原大地徐徐展开。

建阵地 有队伍

让文明实践有舞台有作为

“没事可以去君秀堂,乡亲们坐在一起可以看视频、学健康知识,热闹又有意义!”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江背社区君秀堂,已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近日,在这里休闲的村民告诉记者。君秀堂原先是村里的祠堂,当地将其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是该区因地制宜建阵地,让文明实践有舞台的一个缩影。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青原区投资70多万元打造了集展示、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区文明实践中心平台,设理论宣讲、廉政文化教育等六大示范服务平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镇村层面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活动场所,按照“七有”标准建设文明实践所站。祠堂变礼堂、礼堂变学堂、学堂变讲堂……青原到处都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该区有文明实践所8个、文明实践站122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当地构建“1+10+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总队设“红色文艺轻骑兵”“和爱邻里”等10支专业服务队;部门乡镇依据实际情况成立各类志愿服务小分队218支,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总人数达4000多人。积极实施民情观察员制度,从文明实践站站长或成员中挑选人员兼任民情观察员,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生,人数达122名。同时,动员引导各级青原好人、道德模范等自发自觉参与文明实践工作,建成了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

强服务 暖民心

将文明实践需求配送到群众心坎

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得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

青原以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央厨房”,围绕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个"终端",建立了符合多元化需求的"量贩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外卖式"以及契合个体化需求的"小灶式"等多维度"三配送"服务机制。

"量贩式"是将已有的服务项目或活动,"批发"给服务对象。春节家家需要贴对联,"摄影·书法"轻骑兵走基层为村民和居民拍全家福、写春联送万福;贫困留守儿童需要关注,共青团青原区委发起"圆梦微心愿"活动,小心愿的实现,带来大温暖;群众法律知识亟待普及,值夏镇先锋村的祠堂,一场警民夜话将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等知识,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外卖式"就是群体或个人"点单",文明实践队伍"关爱到家"。"三留守"人群难得与亲人团聚,富田镇推出亲情热线,帮助在家老人与在外子女进行视频连线;部分群众就业困难,青原瞄准育婴行业人才缺乏的机遇,对失业待业人员、贫困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人群等进行公益性培训;"河小青"巡河护河志愿者活动,让河流更清澈。

"小灶式"提倡一对一,面对面提供服务。天玉镇流坊村毛豆种植户遇到难题,农业技术志愿者就来到村里为大家传授大棚毛豆种植技术课程;富田镇学生叶星语家庭生活困难,广东青原商会爱心人士胡杰铭资助其上学。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也让青原这片红土地更有温度。

强实践 创品牌

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群众生活

"文明实践活动,可以说真正做到在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青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负责人黄润开告诉记者。

该区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做到了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安排、每天有活动,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文明实践+典型""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等六大融合活动,有力助推了青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区委党校理论宣讲、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时代文明实践巡演、家庭教育公益宣讲等将文明之风送到群众身边;"红二代"宣讲初心故事、助学行动、举办春晚等活动将文明根植百姓心中;通过杨慧芝宣讲、东固红歌会巡演等将文明之风输送到每一个角落。目前,全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8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

同时,涌现出了"杨慧芝群众工作室""东固红歌会""小小红色讲解员"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在"杨慧芝群众工作室"志愿服务队的引领下,该区共有各类调解员700余人,培育了一支紧贴群众不走的志愿调解队伍,调出青原一片"艳阳天";"东固红歌会"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成立以来共演出220多场,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青原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被评为首届"吉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小小红色讲解员"已有志愿者160多名,创设了15个现场教学课程,收集整理红色故事100多个,成为红色景区讲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美丽青原,文明蔚然成风,正成为这里最靓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