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三个“独臂汉”的脱贫路
来源: 2021-06-03 11:01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三个“独臂汉”的脱贫路

康美权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给你一双手是要你用它们来托起你的未来。”可见,作为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手,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手,我们的生活将面临诸多不便。然而,在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却有这样三个人,他们在失去一只手后,依然坦然乐观、奋力脱贫、勤劳致富,只手开辟一条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独臂种莲人”乐述炎

这段时间,正是白莲丰收的季节。今年49岁的螺坑村石鼓坵自然村的乐述炎,每天都要忙着从莲田里采摘成熟的莲蓬,然后把莲蓬里的莲子一粒粒剥离出来,再送到村里的合作社利用莲子剥壳机去皮。

去完皮的莲子还有一道很重要的程序要做,那就是挑莲心。在常人那里,挑莲心非常容易、只需要两只手就能完成。但对于没有右手掌的乐述炎来说,这却是一件很折磨人的活儿。他用左手从水里捞出一粒刚去掉皮、滑溜、如跳棋珠子般大小的白莲,放在左腿膝盖上,然后迅速用右手腕压住莲子,再用左手拿起钻子纵向顺着白莲的中心用力一钻,像叶芽一样的莲心就被顶出来了。常人轻轻松松、一个小时可以挑十来斤白莲,但乐述炎只能完成三到四斤,而且还时常被钻子挫伤手腕或膝盖。这还是现在比较娴熟的数量,刚开始挑莲心,一斤白莲100粒左右,他得挑半个多小时。挑出的莲心晒干后,每斤能够卖到80元,而晒干的莲子也可以卖到35到50元一斤。

十四岁那年,正在读初一的乐述炎,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根被人遗落的用来炸石头的雷管,出于好奇,不谙世事的他点燃了雷管,想试试它的威力,结果被炸掉了右手。从此,乐述炎便告别了教室,回到村里成了一名农民。

缺少文化,加上又是个残疾人,直到2010年,快40岁的乐述炎才结婚。妻子是同乡江口村的张根华,也是个残疾人,身高不到1.3米,根本干不了什么重活。乐述炎的母亲今年80岁了,常年患有中风。2011年和2016年,随着儿子和女儿的降临,本就拮据的家庭,让乐述炎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但坦然乐观的乐述炎并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

2016年,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乐述炎试着种植了近2亩的白莲,没想到第一年就获得丰收,一亩莲田产莲子100多斤,一斤莲子卖到40元。第二年,他从村民手上租来3亩地,扩大了白莲规模。现在,乐述炎一个人种了8亩莲田,6亩水稻。年收入超过4万元。

每年7月到9月这三个月,乐述炎每天都要忙着采莲蓬、剥莲子、挑莲心、晒莲子和莲心,虽然辛苦又耗时间,但他说,这还不是最苦最累的活。最苦最累的活是给白莲灭虫打药。

7—8月是白莲蚜虫和斜纹夜蛾发生的高峰期,这两种害虫的幼虫大量啃食荷叶、花蕾及花梗,影响莲花、莲蓬生长,导致莲蓬小、籽粒少,产量下降。因此,每个月必须进行一次打药灭虫。每次打药,110斤重的乐述炎得背上80斤重的喷雾器。在背喷雾器前,乐述炎还要找处田埂,把喷雾器放到田埂上,然后蹲下身子才能把喷雾器背到身上。莲田由于常年灌水,泥土很深,一脚踩下去就没到膝盖。水面上要防止人和喷雾器碰到莲花,否则莲花粉掉落会影响授粉减少产量;水面下又得注意不能踩到莲蛋,以免影响白莲繁殖。所以每次打药,乐述炎都得格外小心翼翼。有时稍有不慎,农药就会喷进眼睛里,这时得赶紧上岸用干净的山泉水清洗。洗完后,照样下到莲田里接着打药。别人8亩莲田一天时间就能打完药,而乐述炎却要花费近两天的时间。

莲田里密不透风,很是闷热。但乐述炎却说,只要看到头顶那密密麻麻的莲花,他就格外有劲。因为莲花越多,结果就越多,产量就越高,收入就越高。这样一想,他的心里就感觉有一股股清凉一阵阵舒爽。

农闲时节,乐述炎还会背上买来的割草机,去给人家的果园、茶园以及油茶山割杂草,每天能赚到200块呢。

靠着勤奋,还清了所有债、摘下了贫困帽的乐述炎,在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废寝忘食忙莲事,脱贫致富感党恩。横批:枯木逢春。”大厅墙上贴了几张读小学的儿子获得优秀学生的奖状。下半年,女儿也上幼儿园了。看着两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乐述炎更是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说,明年还要流转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白莲和水稻,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等以后孩子长大了,读了大学,有了工作,一家人的日子就幸福多了。               

“独臂钩墙者”江崇茂

出生于1963年的江崇茂本是赣州市兴国县人,两岁时被送到东固殷富村一江姓人家。因为穷困,刚读完初二的江崇茂就辍学了。为了糊口,他卖过药,承包过山林,办过造纸厂。

可就在江崇茂事业迎来第一个高峰的时候,1993年7月,几个朋友邀去河里炸鱼,他的右手不幸被雷管炸断。他的人生又一次跌入低谷:生意上没有帮手,又逢疾病缠身,患上甲亢、十二指肠溃疡等病,治病花去十几万元,之后至亲的养母去世,2003年,老婆和3个儿子到异乡打工弃他而去。

2004年底,江崇茂认识了一个兴国人,这个人做起了一个他之前闻所未闻的行当——钩墙。在赣西南一带,从前的百姓和红军都有把字纸物什往墙缝里顺手塞卷的习惯。因而,那些年代久远的老屋墙缝里,存下了许多苏维埃时期的纸质红色文物。一些人,就做一个特制铁钩以钩文物卖维持生计。从此,江崇茂一个人几乎天天往外跑,自己的村,旁边的村,更远的村;本县,外县,本省,外省……凡是当年的革命老区,没有他不曾去过的地方。在很多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个独臂的身影在老屋旁转悠,认识他的老表说,这个老江是不是神经搭错线了,不认识他的就用警惕的眼神盯着他,甚至大声呵斥。

钩了几年墙以后,随着收获的渐渐增多,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可是之后认识的一个人,却让他的人生再一次发生逆转。那是2008年的一天,江崇茂结识了青原区红色历史研究专家丁仁祥,在几次与丁仁祥探讨解读东固红色历史后,他终于明白,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必须为红色历史鼓与呼,使命驱动他走上保护和宣传东固红色历史的道路。之后,江崇茂建立自己的流动红色博物馆,只要哪里举办有关革命主题的交流展示会,他就会租辆小面的,带着这些文物,穿上他特制的红军服装,前去义务宣传东固的红色历史。江崇茂目前还做义务红色宣讲员,进学校、入企业、到机关。2014年1月,有着东固革命历史研究分会会长、红色经典义务宣传员身份的江崇茂获得由江西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纪录片网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发现美丽江西微纪录征集展播活动》“发现美丽江西人物奖”“发现美丽江西人气奖”两个奖项。

东固残疾人比较多,他们的生活都过得艰辛。好多次,江崇茂想,必须为自己还有其他残疾朋友找一条更受人尊敬的活路。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崇茂看到一个村民赶着羊群从自家门口路过,顿时计上心来——何不发动东固乡所有的残疾人,组成东固残疾人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家一起租山种树,围塘养鱼,建栏养家畜?说干就干,江崇茂开始动员乡里所有的残疾人加入进来。他骑着摩托车,连续几个月登门入户,与残疾人沟通,希望他们自强自立,自愿加入到正在筹建的合作社。在江崇茂的诚心劝说下,先后有6名残疾人被打动。2014年7月,以江崇茂为法人代表的“东固残疾人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成立后,在实际操作和发展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不少难题。面对土地流转遇到的问题,江崇茂挨家挨户找人谈,通过协商解决;面对资金困难,他发动社员找亲戚朋友借,并根据残疾人自身的特点确定种养项目,而不是一刀切。比如有的养蜂、有的养泥鳅、有的养牛、有的种毛竹、有的种果树、有的种木耳和香菇、有的种蔬菜……为了解决种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江崇茂还专门从外地聘请专业人士过来指导。

目前,合作社拥有水面养殖100多亩,林地面积500多亩,牛50多头,猪80多头,禽类近3000余只,香菇、木耳基地30多亩,中型保鲜库1个。合作社现有成员有15人,其中残疾人就有9人,有的残疾人办起了家庭农场,有的成了养殖大户,有的成了种植能手。

前几年,小儿子和妻子也回到家乡,和江崇茂一起养鱼、种果树,齐心协力发展产业。这让江崇茂很是欣慰。

残疾人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在搞好自家产业的同时,江崇茂决心要带着大家一起把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独臂村支委”左茂松

在敖上扶贫产品代售点,58岁的左茂松正在用右手麻利地整理贫困户送来的各种土特产。为了帮助农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敖上村委会将垃圾兑换银行、扶贫爱心超市整合成敖上扶贫产品代售点,全村不管谁家有土特产需要销售,都可以送到代售点,村委会安排了专人代售,免费帮忙销售。左茂松就是这个代售点的专职代售员。

与乐述炎、江崇茂不同,左茂松失去的是左手。他的身份也不仅仅是一名残疾人,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敖上村党支部委员。2007年3月,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左茂松来到东固柏木岭木材加工厂打工。那年九月的一天,带他的师傅有事请假离开了加工厂。那时恰逢厂里接到一批大单,急需加班加点加工木材。厂里要求还没有完全熟悉机器操作流程的左茂松也要上机作业,就在这次,左茂松的左手不幸被机器锯掉了。

那个时候,在东固山区,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上山砍竹木。失去左手,就意味着这种高强度的劳动再也与左茂松无缘,左家从此就失去一个主要劳动力。失业在家的左茂松只能帮助家里干点轻松的体力活,一家人的生活自然大不如从前。

除了没有左手,自己和正常人并没有任何区别,总不可能就这样天天坐吃等死吧?左茂松一直在盘算着自己该做点什么?可是由于敖上地处偏僻、资源稀缺,始终未能如愿。

机会出现在2017年。那一年,村里为了打造敖上景区,发展旅游业,举办了首届“晒冬”会。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绘就独特的“晒冬”农俗景观,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游客们品尝红薯干、跳起畲族舞、观看服装秀,感受别具特色的畲乡文化,领略敖上独特的自然风光。

敖上村是一个畲族之村,自称“山哈”的畲民信仰凤鸟图腾,至今仍保留着“二月二”舞草龙、“送神”、“跳觋”、“对歌”等畲族传统民俗。这里还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保留着毛泽东旧居、防空洞、无线电培训班等革命旧居旧址10余处。

也就是在这届“晒冬”会,左茂松突然想到,现在的人养生意识很强,要是能够在敖上景区内办一个榨油坊,现榨现卖茶油,肯定很受游客欢迎。于是,左茂松借来几万元钱,在景区内租来一间闲置房,买回榨油机,请来榨油师傅,榨油坊正式营业了。榨油坊每年能加工油茶籽400担,每担70斤左右收取加工费50元,除去成本和师傅的工资,收入果真可观。

重新有了活干的左茂松不但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还为家里带来一定的积蓄,这让他创业的信心又进一步增强。第二年,当他了解到村里鼓励在景区发展白莲产业。他又筹集十多万元,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金,流转了50亩水田种植白莲。为了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左茂松聘请了5位贫困群众参与管理。这5个管理人员每年在白莲基地务工时间都不少于半年,每天工资80元。另外,他还花费6000元购来一台莲子烘干机,解决了村里十多个劳动力务工。这些加工莲子的村民每年能从左茂松那里获得1.5万元的劳动报酬。左茂松说,除去租金、农药化肥、劳动力等成本,他的白莲基地几乎没什么钱赚,但他却觉得自己身为一个残疾人,能够帮助更多困难的乡亲找到活干,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左茂松的影响教育下,三个孩子个个有出息,都参加了工作。一家人也开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2017年,有担当、有爱心的左茂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8年担任村支部委员。从此,左茂松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的抱负更大了,决心要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好好打造敖上,宣传敖上,做好山水文章,让更多的游客来观光,让更多的村民依靠旅游业脱贫致富。

命运对于乐述炎、江崇茂、左茂松这三个“独臂汉”来说,也许有些不公平,但是当他们行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那种不认输、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却让他们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他们用乐观的笑容汇成一股心灵的暖流;他们用向上的勇气铸成一道精神的铜墙铁壁;他们用奋斗的身影谱写一首生命的赞歌。他们是生活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愿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