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文陂密码
来源: 2021-06-03 10:5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文陂密码

江 枫

题记:成立二十周年的“零零后”青原区,在脱贫攻坚决战时刻,全区上下发起一场“122”工程的战役。在战役纵深推进中,文陂镇以怎样的决战密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决战脱贫在青原”行动起到了坚强策应?

在地域版图上,青原区状如红珊瑚般镶嵌在吉泰走廊。文陂镇,青原区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千年的光阴成为这里最温润的包浆。

“决战脱贫在青原”主题采风中,我们的脚步行走在这个袖珍乡镇,遇见了这里决战脱贫的一些事、一群人、一朵花、一个车间、一片基地。所见所闻所访所记,都让采访的文字鲜活,镜头清晰;都抵近我们灵魂深处,让我们弥足感动。

这是一串脱贫攻坚精神符号,是一阕山水大爱音律,是一组决战脱贫密码。我们收获的是一种声音,一种坚强,一种格局,一个庄重的诺言,当然还有很多困难、迷茫甚至曾经委屈的眼泪。

文陂镇,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写下了一篇务工、产业、旅游、安居和教育脱贫攻坚的宏伟篇章!

一湾富水,千年渼陂,一块红土地。红古绿在文陂镇生活画板里,随意涂抹,都是宜居宜商宜游宜养的美画图。

决战脱贫攻坚,无疑是完成这幅“渼”轮“渼”奂画图里最后的色彩填充。

文陂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64户839人,迄今为止,已实现脱贫250户817人,未脱贫14户22人。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文陂镇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里形成春风浩荡般的脱贫攻坚浪潮。怎样将“14”和“22”这两组数字移除出列,怎样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完美收官?这是摆在文陂镇决战脱贫需要攻克的堡垒。

我们看到,每月8号定为扶贫工作日的文陂镇,显然做足了准备。起挂“第二次创业”风帆,文陂镇借船出海,成功引进安徽臻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集民宿、写生和研学服务为一体的写生基地;筑巢引凤,“闪闪的红星”研学热潮在这里悄然催生。众多贫困户走向了保洁、生态护林等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就业清流就此打开了闸门。

有了这样的蜜月初渡,文陂镇趁热打铁,倒排工期,推出“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套餐,撬动“两不愁三保障”杠杆,拧紧“合作社+基地+村集体+贫困户”产业扶贫链条,脱贫攻坚路上留下深深印辙。

据了解,全镇有69户入股吉安富之渼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5户入股富水养殖专业合作社,60户入股村级光伏电站合作社,贫困户那双渴望致富的双手有了温度,这种温度传递给一湾富水,富水河从此不浪得虚名。

逐渐升温土地上,一组数据在生长:全镇72家贫困户五改项目共投资金52.7万元,村庄整治项目33个所需293万元保障到位。迈步文陂每个村落,都是干净整洁,都是漂亮养眼的村容村貌。有了这样称意的“婆家”,9家小型加工企业坐上“赣商返乡”花轿,扎根落户在这里。这9家企业使得53个贫困对象月入2000元工薪。其中,拓伟电器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引领着5名残疾、16家贫困户登上了就业舞台。文陂镇一边产业扶贫摇钱,一边农作物种植生金,此外还有鲜菇等特产满满获利。这摇钱生金获利,让企业有奔头,贫困户有甜头,脱贫干部有劲头。时间在这里,分配给每个人都是勤快的秒针,滴滴答答就成了阔步向前进行时!

这让人听得兴奋的进行时,在富渼荷花基地更加清晰有动力。

富渼荷花基地位于渼陂村旁,这里是荷花海洋,创业天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尽情盛开。花为媒,便有了农业、旅游和文化在这里交融;红藕香,便有了诗情、画意和商机在这里酝酿。田田荷叶间,采莲村民正在忙碌,摄影、航拍、写生、做抖音的游客,成为这里另一道风景。

48岁的梁礼淦是渼陂村民,之前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做行政总务。生长于斯的他,对这片故土怀有深厚情感。旅游资源荒弃,贫困户处在生活边缘,一直让他不能释怀。2012年梁礼淦决定返乡创业。在这里,他要放飞他既美了村子,又富了村民的梦想。

个子不高的省人大代表梁礼淦举止谦和儒雅,采访时,发现他的心胸却是能装整个世界的场域。

“你说我不干下去能行吗?”当我问他投资水稻种植受挫折时,他在反问我。

2016年,在政府帮扶下,梁礼淦流转了渼陂及附近500余亩土地,第一年他尝试种植水稻,但是收效甚微,砸进去的真金白银埋在了泥土中。

“那个时候你知道有多艰难吗?我最穷时连一餐早点都不敢吃,过年连衣服都买不起,但是我不能撇下那些贫困户不管,我得另找出路。”

梁礼淦眼框里有些湿润。

没有在深夜里痛哭的人,不配谈人生。是啊,可以想象当初他是怎样纠结和无助,又是怎样地坚强和执著!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二年,梁礼淦瞄准了荷花种植的市场潜力。于是他果断放弃水稻,改种300亩石城太空白莲,空余土地则种蔬菜、菊花、水稻等。这个品种,莲子产量高,开花多,花期长,观赏价值高,在“富渼”农庄荷花基地里抽枝开花,带着梁礼淦走出创业的泥潭,梁礼淦的前景花团锦簇。

“我没想到一朵荷花在我心里乐开了花,这朵荷花你不知道它有多重要,我的产业资金盘活了,关键是面对那些贫困户,我又充满自信。”梁礼淦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成功的笑容。

一朵荷花给了梁礼淦高光时刻。我们了解到,举办第一届荷花节,开发富渼樱花长廊、富渼房车露营基地、富渼农庄等景点,推出古法酱油,古法酿酒,古法染布的“三缸文化”(即酱缸染缸酒缸),成立了富渼旅游服务发展有限公司,这些都是梁礼淦精美作品。

富渼农庄的崛起,它让贫困户挺直了脊梁。

几年间,富渼农庄提供68人就业岗位,辐射到渼陂周边十几个村,2017年建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人数13人,从业者人均月收入在2400至3600元之间,69位贫困户入股分红,每年4万多元收益让干瘪的钱包鼓了起来。

不求短期效益的梁氏实业,如今还在加大投资力度。我们没有理由不深信,将来集田园观光区、研学基地、渼陂古村、“富渼·渼水湾”商贸区于一体的产业板块,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旅居、文化+产业、文化+科技的理念,一定会让更多贫困户攒足票子,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让每个致富贫困户不返贫,这是梁礼淦笑眯眯地常说一句话。

梁礼淦姓名的淦,从金带水,我们笃信他说的话。

梁礼淦的成功,让尝到甜头的贫困户笑得合不拢嘴,梁昌玖就是其中一位。这个有西瓜种植技术的男子,2014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他的家,也烧掉了他生活的希望,梁昌玖一家四口被纳入贫困名单。

在镇村干部帮扶下,梁昌玖一改在低保簿里睡大觉的作派,加入了富之渼果蔬种植专业合社。他在政府补贴租金每亩240元政策下,租田30亩种植西瓜,一年下来,家庭收入约7万元,两年下来,他就甩掉了贫困帽子。

“我原先是个天天在村口等扶贫干部拿米拿油来的人。”说到这里,身材清瘦的梁昌玖有点脸红。

“七骨八骨不如自己脚骨,开始时脱贫干部来做我思想工作,我把他们赶出去,骂他们,心想我穷不穷跟他们无关,我靠政府救济的日子不是挺好吗?但是那些干部不厌其烦,特别是镇司法所朱所长,他的耐心感动了我,在解决种植技术的那段时间,朱所长和我同吃同住同劳动,都是泥腿子走路,我终于认识到他们到底扶我什么,他们是在扶我重新走路啊,现在我跟朱所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梁昌玖说得有些激动,一根烟在嘴里竟然没吸一口。

梁昌玖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春天,这个春天的梦吹绿在大贤村的皇菊基地上。

这是一块文陂镇通过土地流转近100亩、采取全镇11个村居入股合作社的基地,如今已吸纳了全镇1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务工。眼前的皇菊基地,田畦规整,绿叶青枝从脚下铺展到远处的山坡。“秋菊有佳色”,迈步其中,皇菊的苗枝虽然还未开花打苞,但长势喜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

采访中,我们觉得梁昌玖有一双让人觉得特别智慧的眼睛。

他敏锐地看到了每一株皇菊长的以后那都是金叶子,银花苞。而梁昌玖作为田间管理者,生活在这里过成了一首诗。

“贫字贝和赢字贝不一样的,前一个是费钱,后一个是攒钱。有了这些菊花,我就是领导了,能安置扶贫对象来这里做事,我觉得一切都抵得。”梁昌玖似乎身材并不清瘦,他的心里充实得很。

这“贝字”论感动了随行的摄影师。在给他特写时,我发现梁昌玖天生一张笑起来合不拢的嘴,背景后的皇菊花苗,正在秋风里含笑私语,它们等待着十月份开花散叶的专场演出。

我期待一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约定。

类似梁昌玖那种满满获得感的不计其数,沙湾村的村支书肖树生就是其中一个,但他一路走来却充满艰辛。

沙湾村是省“十三五”规划重点扶持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81人。截至目前,已脱贫25户80人。

早年的一场山火,将集体山上树木烧毁。

“你知道吗,那年全岭过火的树,那是几十年的树只卖了一万多块钱,我一个村书记,都哭了几回。”肖树生带着我们在山岭上,动情之处他鼻子一酸,那是一种真感情。

我没有打断他,我在听一个有故事人的故事。

“怎么办呢,村民要吃饭,贫困户要脱贫,一把火烧掉了全村的依靠。这个时候,省里给我们把了脉,市派干部给我们撑了腰,区里镇里给我们鼓了劲,我们想把这片205亩残次林地进行流转,发展高产油茶产业。”

“但是这个想法提出后,却遭到村民反对,他们认为土地流转之后,自己山林的产权就没有了。我受到了村里的白眼,一些村民还毒骂我,到我家里来摔东西。”肖树生说得有些哽咽。

“那段时间,我真的是欲哭无泪,村民关系搞僵了,家人也不理解支持,我甚至有一次到镇政府对领导说,这个书记我不干了,谁爱干谁干!”

“还没走出镇政府,我就后悔了,不行啊,我是党员啊,我不干又有谁干呢?撂担子的事我不能干。”

种种努力下,区镇干部做通了所有村民的思想工作。剩下的事,他要用一个声音喊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劲头干到底。

这个发际线过早退却的中年男子,不知为这块产业山地操碎了多少心。如何解决干旱,如何解决保温培土,如何解决种植技术等等一系列问题向他奔来。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意外,肖树生选择了坚持,不懂的请教,不会的培训,他每天都像看着自己孩子一样,呵护这片油茶的生长。

双脚踏在这片黄土覆盖的山坡上,风从树林间吹来,令人心旷神怡。一株株油茶苗子正贪婪地吸吮着空气和水份,兀自茁壮生长。完善的排水系统,组成醒目的网格状,像是在编织着带富脱贫的梦。分明感到有一种力量在脚底下生长,分明感到有一种情怀在眼前葱郁,分明感到有一种愿景在心中放大。

这片油茶基地,让我们看到一面党建+的旗帜高高飘扬。让我们看到了油茶树成林挂果后,入股村民分红的喜悦,就业贫困户的欢笑。

尽管未见油茶挂果丰产,但是帮扶干部的浓浓情怀,村支书厚厚的愿景,化作了那层肥沃的土壤,那股灌溉的清泉,那株油茶成长的春风。

肖树生姓名带着树,我希望那是漫山遍野富得流油的油茶树!

脱贫攻坚的战场,不仅在基地荷花上,在皇菊花丛中,在西瓜田地里,在土坳油茶间,还在集市扶贫车间,在两类人员送三院的兜底工作中。

在隆旭昕的光带条扶贫生产车间里,来自井冈山的年轻企业家陈蛟龙,他把梦想从深圳搬到这里,生产他另一条灿烂夺目的人生光带。

陈总的名字是一个气势磅礴的符号,就在这不甚宽大的车间里,他吸纳了16名贫困对象上岗就业。一位银发满头的妇女告诉我,老伴去世后,多女户的她成为扶贫对象,是这个车间,她穿上了好袜子。长相娟秀叫冬花的哑女,这个车间让她做了母亲。就是这个车间,改变了这个集镇的颓废,提振了贫困人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在光带机器声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种强烈的共鸣还有敬老院那些鳏寡孤独老人。在文陂镇,“两类人员送三院”的工作做到了极致。镇村两级干部采取兜底脱贫的措施,把那些纳入贫困户而没有生产能力的高龄老人,送到敬老院颐养天年,真正实现了“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重承诺。那些银发满头的老人家,逢人就可劲地往好里唠叨,搁谁都爱听!

“不信东风唤不回,秋深独向文陂来”。千年流淌的富水河,百年梦想的文陂镇,正在脱贫决战上走深走实,正在为谋一方百姓福祉,带一方群众致富而行稳致远。

我们看到,在“新增1个扶贫车间,2个扶贫产业基地,2个公益性岗位的“122”决战脱贫作战场上,文陂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车间强“造血”、产业帮脱贫、岗位盘活力为声音,在富水河畔,在百姓心坎上,吹起了决战脱贫集结号。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遮不住的是公仆本色,是博爱情怀,还有百姓向善向好的好光景,伟大时代惠此文陂的小康道;流走的是曾经贫穷日子,是生活中看不到的阳光和希望颓废。

太阳在富水河上冉冉升起,明天的文陂,决战脱贫定会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