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均等化发展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 吉安县委宣传部 2021-06-02 10:08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中共吉安县委党校 饶思思

摘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国家乡村发展奠定基础和铺平道路。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学前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性教育事业,而农村学前教育更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重视学前教育,为乡村未来育苗。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学前教育均等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检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成果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农业农村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脱贫攻坚要完成“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就必须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当前,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国家乡村发展奠定基础和铺平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在个体成长、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能上学,都有学上,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建设的均等化发展,也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农村学前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价值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农村学前教育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产业振兴:有利于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产业振兴能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能解决农村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组织空心化等多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农村发展的实际可以看到,农业和农村的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的结构性改革都是需要从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都需要发展思路的转变,需要教育意识、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整体转变。当前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和突破口也在于人力资源和项目。

一是解放年轻劳动力压力,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人口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农村老龄化严重,而农村地区子女较多,老人在照顾年幼孙辈上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年轻父母难以安心、放心出门就业。农村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多为“80、90后”,他们多比父辈受教育程度高,对待子女的教育也更重视。学前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已经影响到了农村年轻父母流动的重要考量因素,农村学前教育的薄弱和供给不足很可能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口的流出。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均等化发展,不仅减轻了农村老人在抚养年幼子女的负担,也能解放年轻父母外出就业的压力和后顾之忧。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能为在家待业的一部分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释放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活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

二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产业转型,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乡村逐渐凋敝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除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流动外,薄弱的农村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产业振兴的核心正是需要项目的带动,而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的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仅停留在 “有没有”、而是对“好不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商机之一。农村空心化的现象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闲置房屋和土地也逐年增多,农村学前教育的逐步发展也能盘活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率,创造农村土地的商业价值,带动乡村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型。

(二)人才振兴: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未来育苗

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大阶段性目标均离不开最根本的人才振兴作为前提。“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个人的发展和系统知识的摄取必须从娃娃抓起,学龄前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塑造良好人格等的关键时期。[1]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人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也是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又是造成农村人才流失与人才引进的重中之重。《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外引内生”的思路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积蓄农村“内生”人才。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因经济发展、历史原因等因素,仍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这些群体都难以接收到均等化的教育。而由于农村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观念意识的影响,导致大量的适龄学龄前儿童得不到正规的学前教育。美国的“佩里方案”长期追踪研究等多项研究均已经证明,学前教育是具有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是政府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是关系到社会整体、长远发展的公益性事业。[2]若能更好地让这部分儿童接受均等化的学前教育,也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补偿作用,更好地阻断因为人才培养导致的贫困代际传递。同时,现在正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儿童,未来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二是,强化“外引”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就包括人的现代化,而教育是实现个体现代化最重要的力量。在农村地区合理开展现代化的学前教育,必然需要开设学前教育机构,充分发挥人才引进的作用,其必然会伴随着一些专业的幼师、营养师等具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也充实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次生力量。

(三)文化振兴:有利于提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纽带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由于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乡村文化事实上处于一种断层的状态。乡村教育是连接老一辈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桥梁,农村学前教育则是发挥着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纽带作用。

一是,有利于培养乡土文化传承基因。学龄前儿童在学前阶段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的文化认同感和知识,将影响其未来的很长阶段。而农村学前教育不仅承载着农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同时也教授现代科学知识,能更好地让学龄前儿童从小接受传统优秀的乡土文化,培养乡土文化传承的基因,也能更好地让一部分农村儿童尽早地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不仅有利于保护好优秀的乡土文化和乡风文明,同时也有利于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是,有利于加强文化传递。从新时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可以看到,学前教育的特点更是注重家庭、幼儿园等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能更好地带动家庭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相互的思想碰撞,对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思想观念、习惯有所革新。能将先进的知识、城市的文化带给农村家庭,促进乡村提高自身文化自信,同时又能将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文化反馈给幼儿园,实现现代文化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为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活力。

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并将农村学前教育列为学前教育的重点发展对象,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农村学前教育也因此得到了相应改善。然而由于农村学前教育长期受到经济、环境、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制 约,发展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均、专业水平不高

一是,根据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城镇在职幼师总数超过400万人,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幼师却只有77万多人,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到在我国农村地区因长期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本身教学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一人教授几个班的现象普遍,教学压力大,获得感低,农村学前教育很难吸引优秀幼师,师资明显不足。同时根据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虽然农村地区幼师数量明显低于城镇地区,但是代课老师、兼职教师的数量却明显高于城镇地区,多为临时聘用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也导致师资严重不足。二是,根据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城镇地区幼师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人数将近70万人,而农村学前学前教育幼师本科及以上人数仅为10万人不到,可以看到农村地区的教师一般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幼师的学历水平也相对偏低,多为专科以下学历,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学前教育总体投入不足

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必然会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结构状况也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配置的现实写照。根据2017 年全国农村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国59万个行政村中,仅有19万个有村一级幼儿园,这意味着仍然有近40万个农村没有幼儿园[3]。由于农村有些地区各行政村地理位置离乡镇中心较远,各个行政村也较为分散路途较远。利用校车接送,又会出现安全及费用增加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难以实现“就近入园”,也造成了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使得很多农村幼儿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龄前儿童难以得到均等化的学前教育资源。在财力资源方面,城乡学前教育财力资源差距仍然比较明显。以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为例,2016年我国农村幼儿生均预算内学前教育支出只相当于城乡整体生均水平的74.71%,低于城镇幼儿的生均预算内教育支出。[4]教师和财政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村幼儿的入园率低,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为80%,城市地区的入园率高达90%,而农村地区仅为50%左右,偏远贫穷地区入园率则更低。可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三)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对于接受新生知识,处于塑造基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幼儿来说,学前教育是关键一环。而从整体全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学前教育校舍和基本设施与城镇园所还有很大差距,根据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园所面积与城镇相差较小,但是园所内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户外体育器械、教学用玩教具等的普及率还很低,更新换代周期长,而且一般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的卫生、厕所、饮食等状况也普遍较差,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二是通过对比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农村学前教育的幼师学历水平比城镇幼师学历水平低了很多,大多以高中、专科为主,导致农村学前教育专业水平较低,整体教学质量也难以与城镇园所相比。

三、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均等化发展

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对建档立卡学龄前儿童,确保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贫困地区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大行政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行政村联合办园,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学前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性教育事业,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学前教育,了解农村学前教育当前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均等化发展。[5]

(一)激发农村学前教育的内生动力

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不仅仅与现实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有关,也和农村长期形成的幼儿园“没必要”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要激发农村学前教育的内生动力,就要转变农村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观念,提升他们对学前教育之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多开展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农村社区多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多宣传正确的幼教理念,不仅能让家长转变观念,同时也能引导家长进行一些正确的教育行为,激发农村学前教育的内生动力,保证农村的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有机会得到普惠性的农村学前教育的机会。加大幼教课程的多样性,结合当地乡土文化特色,把农村幼儿园不仅打造成培养下一代的场所,同时打造成增强文化交流、乡风文明的交流场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应积极制定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发展规划,加大对农村幼师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幼师待遇,提高对贫困地区或偏远地区幼师的补助政策。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顶岗实习、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扩大教师队伍。加大培训力度,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幼师培养培训,着力解决幼儿园教师不足、音体美外语教师短缺等问题。改善农村幼师的教学、住宿、卫生及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幼师的后顾之忧。同时,探索乡村学前教育与城镇幼师的轮换制度,优先晋升具有优秀农村学前教育经验的幼师。积极宣传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先进事迹,树立社会上对农村幼师的认同感、培养年轻幼师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增强幼师的荣誉感。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

构筑“普惠普及、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对于现阶段农村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当前农村学前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农村公共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对于有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大行政村但没有幼儿园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设置幼儿园,由政府根据“一村一园”的布局,设立一所公办幼儿园,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的基本条件。二是对于较为分散或是村落距离较大、交通不便、人口分散、适龄儿童分散的一些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园”较为困难,也对资源没有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公办幼儿园明显不可行,探索建立相邻村的规模较小的公办园或是民办园。近些年,在我国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已经提出了“一村一幼”的政策目标和相关政策举措,为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规划布局改革提供了方向和经验。[6]三是,加强地方政府的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保障能力,政府明确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当年经费预算专项当中,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财政供给,并制定经费使用标准和拨款制度,确保每一笔经费都能切实用到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上来。同时,合理规划经费使用,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农村学前教育校舍、卫生、购买教育设备等硬件设施,同时,制定一系列柔性引进高学历幼师的奖补政策,扩充农村幼师队伍。

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均等化发展,为广大适龄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平等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马琳,蔡迎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学前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7月第22卷第4期.

[2]谢维和.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第147页.

[3]赵晨,陈―思,曹艳,等.教育精准扶贫“一村一园”计划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长效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

[4]刘颖.城乡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更公平了吗?-- 2010年来我国城乡学前教育财政公平的进展.当代教育论坛,2019(5).

[5]胡永红.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及策略[J].广告·书评.

[6]卢迈,方晋,杜智鑫,曹艳,武志平,周想,梁博姣,段天雪.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