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书写脱贫攻坚新答卷
来源: 江西日报 2021-06-02 09:51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江西省2017 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国开办函[2018]104 号)意见, 经研究,江西省政府批复同意瑞金市、万安县、永新县、广昌县、上饶县、横峰县脱贫退出。这是继井冈山市、吉安县“摘帽”后,我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征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战果。

这次高质量脱贫摘帽退出的 6 个县(市)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为全省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集中推出这 6 个县(市)脱贫“摘帽”的做法和经验,以飨读者。

瑞金市:让脱贫的“成色”更足

产业扶贫“五个一”。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五个一”模式,鼓励引导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或通过土地资金入股链接到产业链上,推进产业扶贫 100% 全覆盖,全市通过产业脱贫的比例达 62.6%。

精神扶贫促动力。以乡风文明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扶志、扶智、扶德、扶勤”教育,引导村民自发组建理事会、巾帼志愿服务队、农村义工,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和孝心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同时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先进模范评比表彰, 并组建脱贫攻坚典型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

安居扶贫有绝招。采取政府兜底、“交钥匙”的办法,通过新建或利用旧学校、旧村委会等闲置资源改建等方式建设了 1410 套农村保障房。特别是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修缮成保障房的做法,得到多方肯定。健康扶贫有保障。构筑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推行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实行“ 一站式” 报销结算, 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91.8%。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万名医生进万家”活动,并为每户贫困户配备一个健康保健箱。

精准识别“五个一”。在各乡镇、村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站、工作室, 安排了 3 至 4 名工作人员和 5 万元的工作经费,并在各行政村全面推行一室、一橱、一袋、一牌、一卡的精准管理“五个一”工作法。

“四账”管理真脱贫。建立“干部算账、村级做账、社会中介核账、贫困户认账”机制,组织帮扶干部根据帮扶成效算出贫困户的总收入, 村干部做好贫困户的收入台账,并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调查核实或贫困户对帮扶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评论和满意度测评的方法,加强了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

扶贫绩效重考核。干部提拔重用时需经过贫困群众评议、认定、推荐关,对两年未完成脱贫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对年度考核不达标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对不达标且位于后三名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扶贫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建档立卡弄虚作假的进行约谈提醒、诫勉谈话、严格问责,对违规违纪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万安县:创新举措 全力攻坚

精准识别,核定对象。坚持动态调整原则,以“两不愁三保障” 为进退关键指标,对全县的贫困人口先后开展了 6 次精准再识别,逐户过筛。每一次精准再识别后,抽调人员组成核查组,对拟调整的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研判,最终确定调整对象。

以村为营,精准拔寨。探索出以村为单位的工作机制,由县级领导、相关县直单位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等,每人包一个行政村,担任“大村长”,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督查,形成了以“包村负责人”为中心的帮扶战斗集体。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争创优秀村活动,掀起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争创热潮,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均衡发展。

产业脱贫,增加收入。创新了“1+4”产业扶贫模式,由 1 种乡(镇)级和 4 种村级产业发展模式组成:每个乡镇引进一个扶贫企业,或建立 1 个以上扶贫车间;在每一个行政村,完善或新建一个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光伏电站和一个电商扶贫站。目前,全县 135 个行政村实现了光伏发电站和电商扶贫站全覆盖,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 万元以上,彻底消灭了“空壳村”。

落实政策,筑牢底线。在帮扶干部帮助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双线实行中小学教师包户制, 逐一上户,宣讲政策、摸底调查, 全面摸准贫困户子女就学信息,确保教育资助发放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健康扶贫,在落实上级“四条保障线” 的基础上,财政自主设立提高补偿。打好危房改造歼灭战,做到“改造、维修、拆旧”全覆盖,按照“有漏必改、无漏自愿”的原则,高标准实施“改瓦”工程,严守“四道防线”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强后续产业扶持,从根本上解决搬迁对象稳定脱贫和后续发展问题。

巩固提升,长效帮扶。创新建立“保险扶贫”机制,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办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医疗救助、产业等方面的“保险”, 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再添一把“安全锁”。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 大力开展脱贫典型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脱贫典型评选活动、脱贫典型现身说法以及寓教于乐的节目演出等形式,讲好脱贫故事,力促脱贫典型先进事迹深入人心。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党员干部长效帮扶机制,打造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永新县:“四个围绕”聚力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全覆盖,让贫困群众的“口袋”鼓起来。按照“人均一亩柚、一窝畜禽、一亩蔬菜(一亩桑或一度电)、一人务工”的“四个一”模式,发展扶贫产业。重点发展井冈蜜柚、绿色蔬菜、种桑养蚕、珍稀楠木现代农业“四个千万工程” 等富民产业 25 万余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发展小龙虾、白莲、生态黑猪等特色产业,拓展了贫困人口增收渠道。设立生态护林员、山林巡防员、农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户 4616 户,户均年增收 3600 元以上。

村庄整治全推进,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统筹推进通村道路硬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垃圾治理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新修通村公路 349.2 公里,实现了全县 25 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农村垃圾专项治理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06 个贫困村卫生室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用,贫困群众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目标。

民生保障全到位,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感提起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政府医疗保障专项基金,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 90% 以上,一对一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健全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全省首家对贫困户大学生助学贷款由国家规定的 0.8 万元提高到 2 万元,对县外就读贫困户学生教育扶贫资助金补助实行财政兜底,实现了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在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全覆盖的基础上,对无能力建房的特困户,按照政府统一筹资、村委统一代建安置房、安置房产权统一归村委、村委集中分房到户的“三统一分”模式,实施了一批“爱心公寓”工程,让 520 户特困户圆了住房梦。

帮扶责任全落实,让党群干群关系浓起来。坚持各项工作围绕脱贫攻坚转、党员干部围绕贫困群众转、扶贫举措围绕产业发展转、工作机制围绕巩固成效转,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实施单位定点和党员干部“321”结对帮扶制度, 构建了行政村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村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工作组帮扶、贫困户干部结对帮扶“四个全覆盖” 的帮扶体系,精准帮扶做到了无盲区、无死角。

“五个结合”模式推进产业扶贫。采取光伏扶贫与兜底保障相结合、发展农业生产与补助生产成本相结合、合作社扶贫与入股分红相结合、实用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和龙头企业与信贷扶贫相结合的“五个结合”模式统筹推进产业扶贫,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一项产业扶贫政策,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通过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五位一体”模式推进安居扶贫。逐户排查,逐户落实,采取新建改造、C 类住房维修、交钥匙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敬老院集中安置“五位一体”的方式,全力推进农村土 坯(危)房改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确保了贫困户住房安全全覆盖。

落实健康扶贫保障。建立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大病及重大疾病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县财政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健康扶贫保障, 同时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卡一窗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了贫困户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平均报销比例达 92.26%。

聚焦贫困学生“零辍学”。着力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落实上级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推行义务教育阶段“零费用”就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非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非寄宿贫困学生以及户籍在本县在外就读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了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行乡镇统一摸底上报、相关部门统一调查核实、县委县政府统一审批实施的“三个统一”工作机制及时高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同时开展村庄环境和贫困户家庭卫生整治,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

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两强一聚一促”工作,着力改善村级党组织工作条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待遇,着力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盘活资产资源、物业租赁经营、流转土地、兴办农业项目、发展合作经济、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等方式,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了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 万元以上。

上饶县:高水平扶贫 高质量脱贫

聚焦脱贫责任,着力压实脱贫政治责任。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了县级领导的挂钩责任、镇(乡、街道)的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帮扶单位的直接责任、帮扶干部的帮扶责任、督察督查的督查责任。加强督查调度,实行每月一调度、周五例会制。成立 8 个综合督察组和 3 个专项督查组督战,督察组发现的问题直接向县委五人小组报告。树好用人导向,坚持干部提拔使用“凡提必扶”, 对不作为慢作为者严厉追责,激发干部帮扶积极性。

聚焦脱贫对象,着力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始终坚持把精准识别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认真进行大数据比对,全面开展“村村过、户户筛、个个改”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多轮次进行地毯式、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反复甄别、群众评议、动态管理,坚决防止漏评和错退。

聚焦脱贫支撑,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一壶油、一群蜂、一毛竹、一电商、一光伏、一岗位”的“六个一”脱贫产业,实现户户产业全覆盖,形成多元富民产业模式。引导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在省外和当地工业园区、农业基地务工。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开设扶贫车间,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聚焦脱贫保障,着力减少群众支出负担。对因病因残不能上学小孩和厌学学生实行开设每周一次“一人课堂”送教上门,上门劝返、结对帮教、举办初中强化班等方式帮教。通过自建一批、代建一批、交钥匙工程一批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全住房。开展了“安全饮水、厕所革命、房屋提升、危房拆除、清洁工程” 等专项行动,乡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提标、扩面、代缴”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贫困户低保纳入率达到 77.6%。大力开展“听党号召感党恩”“移风易俗除陋习”“自立自强谋脱贫”等精神扶贫活动,开设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扶贫超市”。

聚焦脱贫创新,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依法实行“三结合”办法,对辍学学生家长探索试行提起法律诉讼制度,对不履行赡养义务涉嫌遗弃老人的,依法强制其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对贫困户涉嫌违法问题, 依法打击,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 积极建立“三保障”制度,风险防控机制让贫困群众吃上定心丸。县财政投入 100 万元对 62 家扶贫农业企业的产业风险保险进行奖补,投入 90 余万元为每户已脱贫户购买返贫责任险,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再架设了一道安全网。

横峰县:决战脱贫攻坚 实现富民强县

四驱联动真扶贫。1 个央企、5 个省直单位、9 个市直单位、128 个县直单位四级联动、结对帮扶贫困村,组建 12 个帮扶团,下派 63个第一书记、13 名第一副书记和 68 个驻村工作队沉在脱贫一线,吃住在村;2500 余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 97 个基层党组织 9580 名党员深入扶贫一线,深入开展“支部生活日”活动,为贫困户代办事项 5300 多件, 解决实际困难 4200 多件。

四大战役求突破。打响精准再识别战役。县、乡、村帮扶干部走村串户访农家、察民情,把村民大会开到村组,做到上户走访率100%、参会知晓率 100%。严格履行七步程序法,严把识别关口。打响产业再帮扶战役,推进“一笔光伏收入、一片竹果林、一亩花草药、一顷油茶山、一个人就业、一桌农家饭、一桶爱心蜂”的“七个一” 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帮扶“全覆盖多叠加”,大力发展就业扶贫、电商扶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打响村庄再提升战役。横峰将秀美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对照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全面推进自然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环境整治建设,大力开展“七改三网”“五拆五清”“平坟栽树”“干道提升”,农村设施更加完善、村容更加整洁、生态更加优美。打响保障再落实战役,新增的低保指标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低保对象重点识别; 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康健工程“五道保障线”,个人自付比例不超过10%;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 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赴外地不远千里登门劝学,实行送教上门。

四大活动促提升。“连心”活动,“访贫问苦”“走亲访友”,与贫困群众心连心,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提升政策知晓度和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清零”活动,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标准, 深入开展“普查、自查、互查、督查” 四查活动,即查即改,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全面达标。“新风”活动。围绕“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深入开展了绿色殡葬、集体婚礼、高价彩礼整治、敬老日等活动,倡导移风易俗,在全县树立了崇德向善、勤劳节俭、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提升”活动,对表产业、健康、教育、安居等扶贫政策落实,进一步深化政策叠加,强化工作举措, 明确工作进度,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来源:江西日报)

■    责任编辑:于龙广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