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誓不还——吉安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综述
来源: 吉安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2021-06-02 08:54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2016 年,吉安县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这是吉安县委、县政府向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向全县 50 万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吉安县是国家贫困县。要实现脱贫摘帽,就意味着:全县贫困发生率由 2015 年底的 8.4% 下降到 2% 以内,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86 个贫困村的水、电、路、通讯网络、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而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摘帽,就意味着:吉安县的脱贫攻坚必须按照创建全省样板区、示范区的高标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新方式,走出一条具有吉安县特色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率先脱贫摘帽,底气何来?

曾几何时,贫困一直是吉安县朝着小康迈进的牵绊,贫困人口的高居不下、贫困群众的寒暖疾苦也是县委、县政府的心头之痛。 2002年,吉安县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从此戴上了“国家贫困县”的帽子。才只“戴” 了十四年,吉安县何以急切要求率先脱贫摘帽?底气何来?

底气,来自上级的关注、关怀。2016 年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安时寄予了“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要带好头,作示范”的殷切期望;省委鹿心社书记在吉安县调研扶贫时,要求吉安县紧紧抓住“精准、落实、可持续”三大关键;市委胡世忠书记则对吉安县的脱贫攻坚指出了“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力度加大”的思路。

底气,来自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对扶贫脱贫的一以贯之的不懈探索和成效。多年来,吉安县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速稳居、财政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在扶贫工作上,吉安县高唱“四个一产业扶贫”(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区务工)主旋律,实施“四轮驱动” (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奖补、产业保险)的金融支持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让农民学得到良法、拿得到良种、找得到市场、分得到红利、看得到希望,是比较扎实的扶贫脱贫路子。”

底气,来自吉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定决心。“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是无数革命先烈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庐陵 50 万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县委书记李克坚斩钉截铁: “不破楼兰誓不还!不能如期摘帽,我将向市委递交辞职申请!”

军中无戏言。一年来,吉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以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攻城不怕坚”、义无反顾的精神,以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开始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艰难征程。

构建组织体系,确保层层落实传导压力

县委、县政府把全面脱贫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责任,不断强化县、乡、村、党员干部“四级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

——县级层面。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所有常委和副县长担任副组长,政府分管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指导组、资金统筹组、项目实施指导组、督导组、宣传舆情组、考核验收对接组等六个工作组,由分管县领导分别担任工作组组长,确保县委、县政府所有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任务。

——乡镇层面。按照有固定机构编制、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四个固定”的要求,在全县 19 个乡镇成立精准脱贫服务中心,由乡镇人大主席或者党委副书记分管扶贫和移民工作并兼任服务中心主任,内设政策咨询、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安居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健康扶贫等七个窗口,为贫困群众打开了一扇脱贫攻坚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的服务窗口。 ——村级层面。加强村级扶贫干部力量,实现 307 个行政村 “第一书记”全覆盖。积极推行村级“六个一”(一办、一柜、一袋、一牌、一证)和“六上墙” (贫困户评选、退出、扶贫政策一览表等六项工作制度)建档立卡规范化建设,向贫困户发放了贫困户“三证一卡”(登记证、股权证、安居证,扶贫政策宣传卡),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党员干部层面。按照 4321 帮扶要求,每位县领导定点帮扶 1 个乡镇、挂点帮扶 1 个贫困村和 4 户贫困户,每名正科级干部帮扶 3 户贫困户,副科级干部帮扶 2 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帮扶 1 户贫困户,确保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精准发力,紧盯目标,确保攻坚有成效

围绕率先脱贫摘帽目标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吉安县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 2020 年)》,制定了《吉安县 2016 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照全县总方案责任分工,县农业局、城乡建设局、卫计委等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全县构建了“1+10”政策支撑体系,向 19 个乡镇和 16 个县直单位下达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以脱贫攻坚月”“百日大会战”“决战决胜 60 天” 活动为抓手,整合涉农扶贫资金 7.23 亿元,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等十大工程,打出了一套精准发力,真扶贫、扶真贫的组合拳,实现了两个“全覆盖”,筑牢了“四道防线”,确保广大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确保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一是积极唱响“四个一”产业扶贫主旋律。以 “四个一”产业为抓手,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产业奖补、产业保险 “四轮驱动” 的金融扶贫机制为支撑。目前全县落实“一户一亩井冈蜜柚”的贫困户 6250户 1.3万亩、落实“一户一亩横江葡萄”的贫困户 818 户 2283 亩、落实“一户一个鸡棚” 的贫困户 1973户 13.5万平方米;在落实“四个一”产业扶贫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其中油茶、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 224 户 721 亩,生姜、山羊、肉牛、孔雀、鸭、鹅等养殖业项目覆盖贫困户 9105 户,实现扶贫产业的多重覆盖。二是全面推行贫困户股权证全覆盖模式。给予每户(含已脱贫户)贫困户 2000 元产业扶持资金,由乡镇和村帮助贫困户以股金的形式入股合作社,为贫困户颁发《股权证》,通过法律公证方式,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产业收益,实现贫困户入股分红全覆盖。三是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县财政给予贷款担保和贴息,确保贫困户每年可获得 1500 元以上收益,力争到 2017 年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光伏扶贫全覆盖。目前,全县已签订安装合同 9985 户,动工建设 6566 户。

——全力推进安居扶贫,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全覆盖。投入资金 7225.1 万元,拆除危旧土坯房 26552 栋,面积 171.8 万平方米,危旧土坯房改造 5737 户,其中贫困户 1711 户。拆旧建新 3667 户,维修加固 2070 户。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至今仍居住在深山区、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的自然村群众实施整村搬迁,对不符合整体搬迁条件的自然村组,优先对至今仍居住在土坯房、危旧房、无房户或其他居住条件较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户),采取“拨萝卜”式分散搬迁,确保贫困户全部住上安全房。全县共落实易地搬迁对象 346 户 1476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06 户 1274 人,同步搬迁人口 40 户 202 人。其中,园区安置 73 户 309 人,乡镇安置 195 户 905 人,县城安置 18 户 82 人,中心村安置 26 户 122 人,兜底安置 34 户 58 人。

——全力推进保障扶贫,进一步筑牢最低生活防线。在落实现有农村低保和五保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提标、一个扩面、一个代缴”全面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水平。一个提标:在落实现有农村低保和五保政策的基础上,由县财政按每人每月 30 元的标准,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全年共发放兜底保障资金 466.74 万元。一个扩面:2016 年新增农村低保扩面指标 4000 人,全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进行低保定向扩面,低保贫困户由 2015 年底的 9193 人提高到目前的 14876 人,贫困户与低保户的重叠率由 2015 年底的 28.1% 提高到 4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的保障能力;一个代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政府按照每人 100 元的标准代缴其养老保险费,保障贫困群众老有所养。

——全力推进健康扶贫,进一步筑牢因病返贫防线。主要通过“一个代缴、一个降低、一个提高”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筑牢因病返贫防线。一个代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其个人缴费人均 120 元由财政全额代缴,实现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 100%,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资金 587.8 万元;一个降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人,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 50%,起付线每年只扣减一次;一个提高:县财政出资为贫困人口统一购买人均 100 元的大病医疗商业附加保险,向贫困户颁发健康扶贫证。在贫困户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的剩余医药费部分,大病医疗商业附加险新农合目录内报销比例为 90%,目录外医药费报销比例为 80%。加上民政救助“四次”报销后,贫困户个人医疗负担约为 6.5%,进一步筑牢贫困群众因病返贫线。目前,全县大病商业补充保险补助 1201 人次,报销医药费共计 549.72 万元。

——全力推进教育扶贫,进一步筑牢因学返贫防线。在落实国家现有贫困学生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由县财政按 500—1000 元的标准提高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水平,支持贫困户子女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确保贫困群众上得起学,有效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有效防止了因学返贫现象发生。今年以来,全县共资助贫困生 7050 人次,资助总金额 844.2875 万元,其中学前幼儿 1932 人 289.8 万元;小学寄宿生 1240 人 93.14 万元,初中寄宿生 2413 人 215.6225 万元; 高 中 学 生 1079 人 134.875 万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 168 人 100.8 万元;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168 人 10.05 万元。

——全力推进设施扶贫,进一步筑牢贫困群众脱贫基础防线。统筹推进村庄整治、水、电、路、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 2016 年底,全县实施村庄整治项目 676 个,贫困村所有自然村村庄整治全覆盖;投入资金 2793 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 83.1 公里,贫困村所有 25 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投入资金 1231 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 353 户 1121 人,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全面改善;投入资金 1.82 亿元,86 个贫困村电网全面完成改造升级;广播电视、通讯网络、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更加均等,86 个贫困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完善机制,严督实查,实现脱贫可持续

——强化发展式扶贫探索机制。不断总结深化“四个一”“四轮驱动”“三证一卡”等好做法,确保产业扶贫等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打牢脱贫奔小康基础。

——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问责,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和培养干部。

——建立脱贫攻坚调度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执行“周六一定不放假,周日不一定放假”的工作制度,督促所有帮扶干部上门帮扶。

——创新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机制,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不断提高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精准度,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范有序。

■责任编辑 : 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