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连生:脱贫路上孝同行 谱写奋进新篇章
来源: 峡江县扶贫办 2021-05-19 11:31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古人有孟宗严冬哭竹,今有朱连生携母脱贫。朱连生,男,1973年7月出生,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峡里村东源朱家组村民,峡江县罗田镇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朱连生的经历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自幼成绩优秀的朱连生,在高中因父亲的意外去世无奈退学。但是朱连生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用幸福去憧憬未来。但是灾难并没有因为朱连生的乐观而离开他。在朱连生刚从父亲去世的打击中缓过来的时候,母亲又因中风而导致瘫痪。磨难接二连三的冲击着朱连生的忍耐,朱连生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未放下需要人照顾的母亲。他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母亲,任劳任怨,辛勤付出,将孝心与责任演绎得像一场真实的电影,他的事迹也被人们口口传颂,于2019年荣获吉安市2019年第一期“吉安好人”荣誉称号,成为了贫困群众学习的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谱写了携母奋进的新篇章。

一、灾难永远战胜不了乐观

早在1989年,朱连生父亲因意外不幸去世,当时正在念高三的朱连生因为贫穷因为只能辍学回家与母亲相依为命。凭借自己的努力,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的朱连生也逐渐有了点积蓄,他也准备着邂逅一份甜蜜的爱情,成立一个温暖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7年,母亲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几经治疗也不见好转,好不容易存下的积蓄也花光了,甚至负债累累,家庭的重担一下全部压在了朱连生的肩上。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朱连生脸上总是挂着一抹微笑,不会说一句抱怨的话,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穷志不穷,顽强不息地与命运作抗争,他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带着母亲一起摆脱贫困。

二、脱贫路上孝同行,母子携手奔小康

朱连生是水库移民直补家庭,人均耕地不够一亩且土地贫瘠,缺乏林地资源,家境贫寒,在家种田根本不可能维持生计,没有经济来源。为了挣钱给母亲治疗,他开始把母亲托付给亲戚邻居帮助照看,自己外出打工挣钱并定期寄钱回家。外出打工期间,为了能多挣点钱,他省吃俭用、拼命工作,时刻牵挂着母亲,担心她吃不饱穿不暖,也总是报喜不报忧,让母亲安心放心。尽管外出打工的朱连生拼命挣钱,可是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到2007年,更是全身瘫痪,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要靠人照顾。由于请不起人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照顾难度大,托付给亲戚也成了问题,自己也不放心,他开始把母亲带在身边亲自照顾,外出务工也是如此。每次更换工作,他都第一时间在工厂附近租一个房间安置母亲,每天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喂母亲吃完饭后便急忙赶去上班,中午、下午下班也是匆匆赶回给母亲做饭喂饭,擦洗身体。虽然知道母亲的脚再也好不起来,但他仍然坚持每天为母亲做按摩,希望母亲肌肉能活动活动,舒展一下胫骨,对腿恢复一定的感知总是怀有一丝希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转眼22年就在日常琐碎及不断重复中度过了。问他照顾母亲是否有怨言,他说这个有啥怨言的,母亲生我养我,供我读书,她现在不幸瘫痪了,我照顾她是应该的,她能依靠的也只有我了,就是可怜我母亲,我父亲去世的早,等我长大了她又中风瘫痪了,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受尽了苦头。天气好的时候,他就把母亲背到外面,娘俩一起晒晒太阳,说着工作上碰到的开心事,这就是娘俩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刻了。

儿子的孝顺体贴让做母亲的边俭英感到十分的欣慰又难过,每每到晚上,她自己又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觉得自己耽误了儿子,亏欠了儿子。原来,这些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帮他介绍对象,但由于家庭的拖累,四十多岁的朱连生迄今仍孑然一身,女孩子一听说朱连生那瘫痪的母亲都婉言拒绝了。有人劝他把母亲送到敬老院,但他却放心不下,怕别人照顾不好母亲。因为母亲的原因,他只能租住在一个简陋的旧民房里。尽管条件艰苦,不如在家好,但是为了照顾好母亲,为了养活家人,他也无怨无悔,每天奔忙在工作与家庭之间。

三、生活存希望,美德需传承

对此朱连生说,我知道自己家庭困难,母亲又中风瘫痪在床,想找对象十分困难,虽然我也想结婚成家,但是我一定要带着我母亲,放弃母亲我做不到,我宁愿打一辈子光棍也要照顾母亲终老。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侍奉母亲终老,他至今未娶,从不言悔,用细心照料和用心陪伴诠释了孝的真谛,用默默付出和坚守展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朱连生,用他的孝心为母亲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孝顺父母的学习榜样。

四、政府搭把手,自己站起来

为了帮助朱连生早日摆脱贫困,镇政府2014年将朱连生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镇、村干部多次来到他家,对他们嘘寒问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也帮助朱连生兑现扶贫政策,大大增强了他们脱贫的决心和信心。近几年,镇村干部帮助母亲边俭英申请了国家残联“两项补贴”、卧病在床护理费和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大大减轻了朱连生家的经济压力,也让朱连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但光靠政策性收入离脱贫还有一定距离。镇村干部引导他发展了光伏产业,还以政府扶持资金入股了金源果业合作社,每年分红达2000元左右。同时,推荐朱连生进入了巴邱环管所做保洁员,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虽然薪资不多,但方便照顾母亲。通过长期努力,朱连生终于还清了欠款,渐渐地有了一定的积蓄,母子终于在2016年底实现了脱贫。虽然工作辛苦,经常跟脏乱差打交道,但朱连生深知环管所保洁员工作的来之不易,从不喊苦喊累,每天按时到岗,认真工作,从不旷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份工作。他打扫过的区域永远是最干净的,无论是塑料袋还是树叶全部都打扫地干干净净,每次单位组织的卫生评比,他都是第一名,环管所的同事也都对他心生敬佩。朱连生说,保洁员虽然只是一份毫不起眼的工作,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工作不分贵贱,领取了这份保洁员的工资,就一定要做好,做到问心无愧。只要能照顾好母亲,任何工作无论多艰苦他都能承受。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朱连生一直与母亲携手同行、共奔小康,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朱连生由衷地说:“非常感谢镇党委、政府对我们娘俩的深切关心与帮扶,感谢脱贫攻坚这样真正为民的好政策。国家看到了我们这些贫困群众,也制定很多扶贫政策。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政府大力帮助我们脱贫,想方设法拉我们一把,我们更应该站起来,提起气,大步往前踏进。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而收获的幸福生活才更让人心里踏实,更有底气,我也希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固化,进取意识不强、脱贫动力不足。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当扶智。只有发挥贫困户自身的力量,激发其内生动力,变贫困户“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树立以勤劳致富为荣、等靠要为耻的价值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而朱连生的事迹恰是自我励志脱贫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