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推进农房管控“三化”建设打造精细秀美农村新风貌
来源: 安福融媒体中心 2021-05-12 15:45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要美,农房必须美。近年来,安福县把“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农房管控“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再造农房审批流程,开展专业规划设计,推进智能化监管,农民建房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乡村风貌秀美提升,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荣获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称号。

一、规划设计规范化,让农民建房“有图可依”

(一)围绕“能否建”,分类管控。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安福县村庄布点规划》(2015-2030),将全县19个乡镇248个行政村划分为集聚发展村、限制发展村、搬迁撤并村进行规划布点。集聚发展村以填充式为主,严格在村庄规划所划定的边界范围内审批农民建房;限制发展村以内部梳理改造提升为主,允许原拆原建和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新批农民建房;搬迁撤并村一律“只拆不建、只出不进”,新增建房统一安排到乡镇指定集聚点。如该县彭坊乡为保护三线军工厂建筑群,将新建户统一安排到集镇新区,实行统一规划、集中供地、统一风格,建成可容纳100多户的移民新区。

(二)围绕“建哪里”,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是打造秀美乡村的基础和依据。该县遵循“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的原则,结合村庄发展趋势,按“一户一宅”的原则,统计每户村民宅基地宗数、用地面积以及12岁以上男孩人数,科学编制农村宅基地规划,力求兼顾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兼具乡土气息和山水环境。目前,该县20户以上村庄均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村民建房进入“有编制”时代。

(三)围绕“怎么建”,统一设计。根据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特色与现代建筑风格,统一设计了10款普遍适用性、建造成本低的村居风格户型设计通用图,并将效果图、施工图印制成挂图,免费发放至各行政村。每个自然村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经村民大会民主决策选择建房设计图,统一农房样式。

二、审批建设专业化,让乡村风貌“有师可询”

(一)行政审批专人受理。在全县19个乡镇全部设置 “农房审批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农房审批服务、一次性告知相关审批程序和答疑群众建房相关问题。有条件的乡镇在村里设置农民建房审批受理点,农民不出村就能办妥建房手续,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建设过程专人指导。实行“五到场一公示”制度,建立《村民建房公示牌》,农民建房过程中,乡镇、村委、村组、建房户四方安排专人监督指导,坚持做到选址到场、放线到场、下地基到场、巡查到场、竣工验收到场,向建房户传授建房知识,深入建房点查看建房工程质量,对施工中发现的不符合设计标准建房点,立即要求建房户限期改正。

(三)风貌提升专人把控。严把农房风貌提升关,严格依图集建设,安排专人按图集验收。建立农房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对随意改变设计并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将收取的建设保证金转为改造资金,集中用于农房立面改造。2018年,该县投入4000多万元,围绕“福文化”“柚子文化”“樟树文化”三个主题,对旅游通道沿线村庄1100余幢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打造“全景安福”。

三、巡查监管智能化,让城乡违建“无处遁形”

(一)全覆盖巡查。成立县农房管控领导小组和县、乡、村、组四级巡查机构,按照县、乡、村、组下管一级原则,实行“巡查”制度。如该县洋溪镇成立农房管控微信工作群,建立村委会、国土所和规划所、挂点领导和驻村干部三位一体监督管理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处理”,对正在实施的各类违法违规建筑,一律无条件予以拆除,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管控,对违规填土、违法建房的农户列为黑名单处理。

(二)信息化管控。搭建信息化管控平台,开发“安福县城市两违管控系统”,乡镇农房管控巡查车辆全部配备GPS定位装置,精准定位现场位置,同时在县、乡、村、组巡查人员手机上安装专用管控软件,实现数据信息与管控平台共享资源,通过加载各镇各村多规数据后便可在手机上判断某一位置的农房建设是否符合审批程序。一旦巡查人员发现“两违”信息,可直接在手机上编辑短信、上传照片到信息化管控平台进行监测,系统将自动流转到核查处置部门整治销号。

(三)严标准考核。出台《安福县农房管控工作考核办法》,将乡镇农房管控纳入全县乡镇目标管理考评体系;设立乡镇农房管控单项奖,强化考核奖惩,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进行考评,对农房管控工作优秀乡镇进行表彰奖励,不合格乡镇进行全县通报,确保农房管控责任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