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乡村振兴周刊> >正文
遂川:昔日烂泥田 今日“米粮仓”
2021-05-12 08:59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近日,在遂川县西溪乡横昌村江背自然村,汗滴老农合作社流转的高标准农田,魔幻般变着色彩。前段时间,农田的油菜杆挂着饱满的果实,绿油油的一片。转眼间,犁耙把农田平整后,一望无边,波光粼粼的水田点缀着秩序井然的秧苗。汗滴老农合作社负责人刘水华满脸笑容地说:“自从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农民种田的效益明显提升。去年,我们合作社按照‘早稻+晚稻+油菜’三季轮作,基地仅油菜一项,就实现收入18万元。”

横昌村位于山区乡镇西溪的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全乡罕见的集中连片耕地。但之前,因紧靠河流,每逢洪水至,则冲坏庄稼,天旱则无水灌溉。全村湖洋田、烂泥田很多,农民收成很不稳定,甚至出现了农田抛荒的现象。

然而,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在2014年得以彻底扭转。一条由水利部门投资的西溪水陂从隔壁黄坑乡延伸而来,解决了横昌村的洪涝和灌溉问题。同时,农业开发部门则在此进行高标准田园化改造,硬化了沟渠,疏通了农田的“毛细血管”。改造后的水田方方正正,沟渠田埂笔直,不仅水源没浪费而且流速快,排灌更方便。自此,靠天吃饭的江背,成了当地的“米粮仓”。

正是瞅准了这个时机,2016年,在遂川县城从事冷链物流的刘水华回到家乡,先后流转土地450亩,为期5年,并成立了汗滴老农合作社,租赁承包经营。开始几年,合作社以种蔬菜为主,品种有萝卜、朝天椒、茭白、冬瓜、白菜等。但由于经验不足,连续亏损了几年。2020年,刘水华及时抓住了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利好政策,改种水稻,并请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去年的水稻品种是籼优737,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尝试的头年就喜获丰收,亩产达1100斤。合作社还与粮食生产的上游企业诚惠农业开发公司合作,收割后的粮食交由对方烘干、包装、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刘水华介绍。

西溪乡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政府为了扶持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先后筹资500多万元,新修了水陂、水渠,硬化了2.5公里的江背自然村循环路,有效改善了灌溉、农资运输等条件。

西溪乡横昌村江背自然村村支书说,合作社入驻后,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流转耕地“有租金”,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金”,从本地聘请劳动用工“得薪金”,每天工资100元,仅去年,就支付劳务工资13万元。

昔日是靠天吃饭的烂泥田,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今,烂泥地华丽蜕变,成了农民致富增收的“米粮仓”。

文/ 杨唐达、刘祖刚、本报记者 刘丽萍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