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调研报告
来源: 安福融媒体中心 2021-05-12 00:13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为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年初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农业农村和经济人资环委于7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实地察看了横龙镇鼎盛生态园、院塘金兰柚基地和严田镇神元大健康产业基地,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各相关乡镇、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林业局、县水利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题情况汇报,与会委员就实施乡村战略推进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全面客观地了解了我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围绕“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通过补短板、调结构、激动能、融业态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今后做好全县“三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引领增强。出台了《安福县全力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1+8”制度体系和《安福县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奖补办法》《安福县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办法》等优惠政策,落实了每年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1.2亿余元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和6项农业政策性保险,并将八大富民产业发展纳入乡镇及县直单位年终考评重点内容。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原有的井冈蜜柚、有机蔬菜等八大富民产业基础上主攻金兰柚、特色竹木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有机茶叶、中药材等两大优势产业和发展烟叶、优质水稻、高产油茶、有机蔬菜等多个传统产业,深化“三区三廊”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横龙镇、严田镇为核心的金兰柚和泰山乡、章庄乡等乡镇的特色竹木主导产业区,以甘洛乡、洋溪镇等乡镇为主的有机茶叶和寮塘乡、严田镇为主的烟叶、特色中药材优势产业区,打造了一批百亩精品柚园、千亩标准化茶园、万亩金兰柚产业示范园区。三是产业规模稳步扩面。通过产业奖补政策的引导,今年新增井冈蜜柚8696亩,特色竹木改造2万亩,有机茶叶3500亩,特色中药材2400亩,高产油茶6000亩,稳定烟叶种植8200亩。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高产油茶、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等多个传统产业2.3万余亩,建立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基地3286亩,建设生态循环养殖小区8个,已投产运营2个。四是农旅发展稳步推进。在全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下,成功创建了枫田车田、横龙石溪、寮塘岗口、洲湖塘边、彭坊三线军工特色小镇、瓜畲新安等8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建有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园19个、农家乐经营点50余个。打造了瓜畲新安、文溪天泰、章庄兔子老家等一批田园综合体,以神元大健康产业园为主的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寮塘烤烟、横龙金兰柚为主的一批产业强镇。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改变了农村面貌,为我县农旅产业结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五是农产品种日益丰富。枳壳、杜仲、牛樟、芳樟、吴茱萸、黄精等中药材,有机白茶、蓝莓、杨梅、桑葚,甜茶等有机食品不断涌现,一乡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安福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通过种养等农业产业的发展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 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乡村产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高。一方面是政府投入还不高。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受气候影响大的弱质产业。由于我县财力有限,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少数乡镇产业相关设施建设标准不高或未按照标准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不足,与我县产业规模不成比例,看天吃饭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另一方面是产业经营者投入不高。产业发展经营主要以小农户为主,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目前在我县乡村仍然占主导地位,土地流转较困难,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很难形成种植、管理、加工、储藏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还不大。各乡镇农业产业数量较多,但总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弱。除了金兰柚种植、中药材生产、稻虾共作和大棚西瓜种植等部分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他产业规模不大,缺乏知名度高、规模大、市场份额大的龙头企业,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产业链依旧薄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企业缺失,产业融合协同配合推进力度不强,多数乡镇在打造全域旅游点、新农村建设点时,没有深入思考产业融合,“只见风景、不见产业”的现象较多。农户利益链接不足,主要体现在不可持续上,小农户利益链接多数还是采用“土地流转得租金、农户入股得股金、劳务输出得薪金”的“三金”模式,不利于长期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运转的不多,“空壳社”“休眠社”占比较大,规模化生产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三是农产品品牌效应还不强。从我县农产品品质来看,初级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农民还是以传统增量型生产为主,靠产量增效益,特色产品、名牌产品效应不突出。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不足,缺乏中介组织带动,销售渠道单一,外界对产品的认知不充分,没有形成有效的营销推广体系。包装是一个产品品牌的理念、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视觉体现,会直接地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生影响。好的包装可以促进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我县部分农业企业的包装设计观念不够,投入不足,农产品包装形象混乱低档,缺乏设计感和品牌构建,品牌效应难以发挥。

三、意见建议

壮大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利益诱导机制,采取“抱团”和“打组合拳”的模式、整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个途径来实现。调研组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大力度:

加大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产业化的起步与发展离不开投入。首先要加大对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因地制宜,结合各乡镇(村)的实际,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强以耕地质量、农田渠系和路网设施等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和改造,增强灾害调节和抵御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其次要加大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格局,确保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三是要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自主流转承包土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完善农业发展保障体系,改革农业保险政策,拓宽农业保险种类,并提供保费补贴,建立风险基金,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供风险保障。

(二)招大引强,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

一要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抓住省、市大力发展中草药、大健康产业的机遇,出台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采取专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委托招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农业种植企业入驻安福;二要加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甜茶、黄精、白茶等中草药、有机食品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通过企业带农户,基地+农户,引导农户通过山地出租或以山地入股的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农民增收。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一二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要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多种经营。以我县武功山等旅游景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产品,积极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把农业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通过旅游带动洋溪小鱼干、武功山茶、火腿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引导探索“认养农业”模式,为“认养”客户提供个性化选择,让“城里人”可以在农村乡下有亩“自己的田”。在这种私人定制模式下,消费者可提出具体种植、加工要求,并能通过手机程序查看自己名下农产品的长势,成熟后,农产品直供消费者手中,确保产品优质。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

(三)加强引导,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

从品牌引导上,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优势,引导农业企业、农户种植优质有机农产品,通过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以优质取胜,提升我县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增效增收;从科技提升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借力借智发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创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平台;从加强服务上,强化农技机构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特别是控制好化肥农药使用量,尤其水稻、茶叶、药材、高山油茶、井冈蜜柚等有机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从品牌宣传上,大力宣传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通过举办各种营销展会活动、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推行“农超对接”“基地配送”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形成有效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从产品包装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奖励机制,促进产品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