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要从农村文化抓起——新常态下老区农村文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遂川县融媒体中心 2021-05-08 14:53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作者:中共遂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吴培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农村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其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只有农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了,才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力全面提高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实现吉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昌盛”目标,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把农村文化发展纳入文化大县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同步统筹,整体推进,这是我们当前亟需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成“文化大县”的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是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投入资金1.6亿元,高标准建设一座电影、文化、商业、科技普及一体化的华影时代广场;投入资金1.2亿元,兴建集会议、演出、城市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县文化艺术中心;新建龙泉公园、文化公园、正人红军广场、源头胡公园等大型文化公园及广场;投入资金900万元,全面改版升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投入资金18万元,打造“狗牯脑茶文化沙龙”主题馆;投入资金80万元,县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投入资金1550万元,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农家书屋30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和村级服务点308个;各乡镇拓宽筹资渠道,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308个、农村文化礼堂35个,新改建农村祠堂743个。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县,连续5年坚持以“崇文龙泉·书香遂川”为主题,组织开展图书巡展、各种比赛和“十佳农家书屋”、“十佳书香家庭”、“十佳家庭书房”评选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举办“狗牯脑杯”最美茶乡摄影大赛及作品展,参赛作品1394幅;全县首届农民书画摄影大赛及展览,参赛作品225幅;首届全民体育运动会,有43个代表队共1500人参赛;群众广场舞大赛,有77个代表队共1100人参赛;歌咏大赛,有51代表队共3000人参赛。内容之多、规模之大、层面之宽,可谓前所未有,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在乡村,各乡村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珠田乡的群众文艺表演赛、新江乡的文化艺术节、大坑乡的农民体育运动会、汤湖镇的“十类十佳”、巾石乡的“六好人物”评选等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推动了文明和谐乡风、村风的形成。目前,全县现有大汾镇农民文化剧团、洋村村民间文化艺术团、安下龙灯队等民间艺术团体近百家;农村农民楹联诗词学会、夕阳红、琪花风采、峨峰寺等诗社10余家,编辑、创作了《遂川古代名胜诗选》、《琪花风采》、《峨峰诗词》等诗词汇编80余册,收集诗词2000余首。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载体不断创新。县委宣传部等8部门下发了《遂川县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具体任务、试点乡村、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统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农村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祠堂、文化广场、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资源,将农村文化礼堂建成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规范设置一系列展示展览。展陈内容包括“1+7+1”:“1栏”为文化礼堂管理制度和活动安排,“7廊”为“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文化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廊、新农村建设宣传廊”,“1室”为文化产品展示室。建立健全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注重发挥农民剧团、农村舞蹈队等群众团体和队伍在文化礼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有效整合一批文化项目资金。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3500多万元,保障文化礼堂建成建好。积极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群众文艺表演赛、文化艺术节、农民体育运动会、“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媳妇”评选表彰等文化活动。

四是一乡一品文化建设成效突显。各乡镇结合本地特色文化、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比如:草林镇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心打造“红色圩场”,成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江西干部学院教学点。堆子前镇以古色文化为主基调,全面规划打造鄢溪古村落,鄢溪村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江乡以绿色文化为主基调,按照立足“老林区”、建美“林之乡”的思路,建设“林乡文化游园”,打造了江子口林乡农舍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点、曲坑-鹅公滩“三部曲”和曲文化精品点。五斗江乡巧做文化和旅游结合文章,围绕“秀美五斗江”主题,集红古绿文化于一体,精致打造了“七个一”文化旅游景点。还有泉江镇“九·二十八”民俗节、大汾镇骑楼古街、汤湖镇茶山文化生态游、西溪乡的知青展览馆、黄坑乡的客家风情园、左安镇的农博馆、等等,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位,推动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文化发展格局。

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3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中国传统村落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其中“五龙下海”参加全国舞龙展演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活动,荣获优秀作品奖。遂川工农兵政府旧址列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遂川联席会议旧址、遂川县红军医院旧址(钟家祠)、五斗江战斗潘屋指挥所旧址(潘屋)、雩田草林会议旧址群(熊氏宗祠)4处旧址列入苏区文保项目。“狗牯脑茶手工制作技艺”和“龙泉码”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非遗”文化展、“非遗”知识进社区、“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更好保护和传承的效果。

六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3亿元,增加值33.02亿元,年增长率均超20%,位居全市前列;成立遂川县文化企业家协会,奇石根艺、古玩字画、工艺美术、数字影院、网游动漫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吉贡茶业、豪迪工艺、新鹏工艺、星河影业等4家文化企业被评为全市文化示范企业,吉贡茶业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狗牯脑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厅数字化标准影院“星河影院”、“百线影院”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七是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介绍遂川的《一枚茶叶的近亲和远亲》、《桃源乡愁》、《花蔬》等文学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选送的微电影《同在蓝天下》获全国“优秀电影奖”并在江西卫视展播;由我县本土作家樊蔚源编剧的情感剧《永远的守望》在全国院线和百所院校上映;编辑出版了《美丽遂川》《美誉遂川》《美文遂川》“大美遂川”系列丛书、《遂川书院历史文化》《遂川民间故事集成》《古韵物华忆遂川》“古韵龙泉”系列丛书,创作了《吟韵茶乡》《红乳汁》《补背褡》《闹桔园》《话说狗牯脑》《再唱映山红》《井冈娃·摇篮情》等100多部彰显遂川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信念》等500余篇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郭大森等179人入选市级以上各类协会会员。

二、当前我县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的不平衡性。纵向看是县城较乡镇、乡镇较村组丰富。在县城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文化设施,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较丰富,但乡镇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且分布不平衡。从横向看,经济发达乡镇强于经济落后乡镇,交通发达乡镇丰富于偏僻乡镇,文化底蕴深厚乡镇丰富于文化基础薄弱乡镇。

二是文化产品供需有待加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多样,但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文化精品不多;民间文艺团体发展不一,而文化“三下乡”的内容与农民贴得不紧,所提供的简明法律、农业科技知识较少,文化服务供给滞后于农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三是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目前,因受山区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不到30%,有70%的农户看不到看有线电视,农村日常文化生活主要以跳广场舞为主,且对象绝大多数是女性,最普遍的还是打麻将、玩扑克等牌类,象棋、球类等有益活动相对较少,反映出农民文化生活方式比较单调,对群众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由于缺乏适合农民的活动平台和正确的引导,致使我县客家民俗文化和优良传统逐渐淡化。

四是文化阵地缺乏规范管理。不少乡镇文化站“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个章子”的现象较普遍,设施落后、设备紧张,文化站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缺乏规范管理,难以真正惠及农民;文化站长多数忙于乡镇政府其它行政事务中,很少主动开展文化业务工作;由于缺乏经费,更难以挖掘、培育农村文化能人。

三、繁荣发展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文化建设机制体制。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讲道路不能不讲文化,讲文化则不能不指向道路。所以,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坚持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文化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从思想根源上重视文化工作,增强工作的自觉和自信。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各乡镇要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脱贫攻坚计划。县文化主管部门要按照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意见,完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创新工作思路。树立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理念,把城区文化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县文化主管部门要由以侧重于“送文化”逐步向“种文化”转变,为农村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群众基础;针对我县山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尤其是贫困群众文化资源缺乏等现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着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深入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各项文化惠农工程,特别是要整合有线电视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资源,让更多的基层群众能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听到党的形象和声音,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要指导和帮助基层文化站或农民艺术团体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自娱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变“文化下乡”为“文化驻乡”。

(二)创新投入机制,规范文化阵地建设管理。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资金,采取由政府财政补一点、民间组织捐一点、乡村自己筹一点、政府部门奖一点等办法,大力扶持农民兴办农民剧团、农家书屋等,使农民群众也成为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发展格局。比如,遂川正人广场就是为了缅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江西解放后第一任省委书记、“遂川之子”陈正人同志,吸引民资2500万元兴建的,成为全县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基地。二是用好专项资金,加强阵地建设。用好管好中宣部贫困地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在乡镇一级重点建设好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场所,在村一级重点以大力推广农村文化礼堂为平台,有效整合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祠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民健身器材安装等各类资源,着力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经常开展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三是以奖代补形式,扶持文艺团体。完善县、乡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奖补机制,增加对送戏下乡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资金支持,以更好地适应农民需求。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设立农村文化发展或创作奖励基金,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对能正常开展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的文艺团体和文化能人给予奖励。

(三)创新队伍建设,加强本土文化人才培育。一是配齐配强文化站人员。通过选送培训一批、本地挖掘一批、引进吸收一批的模式,启用一批具有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站长。由县文化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加强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二是发挥好村干部等乡贤带头作用。村干部来自农民中间,最了解村情民意,处于落实政策的最基层,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人员都视为当地有文化、有威望的乡贤人物,应该充分发挥好村干部等乡贤的带头作用,组建乡贤理事会,担负起村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参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对于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在村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村干部等乡贤,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资奖励。三是培育挖掘文化能人。重视并解决农村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新老衔接不足的问题,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加大对农村文化能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挖掘培养力度,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能人和业余文化团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起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

(四)创新传承机制,推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健康发展。一是注重培植传统文化发展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遂川素有江西全红县之一、红军长征重要始发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生态名县等美誉,红古绿等文化底蕴丰富而厚重,通过宣传专栏、微信等平台,开展“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全民阅读、文化艺术展示展演等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庐陵文化、特色文化、乡贤文化,既能浓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又能树立群众对本乡镇、本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及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保护中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新村。比如,新江乡的“林之乡”文化建设、珠田乡珠溪村的“五龙下海”日益发展等。二是注重赋予农村文化时代内涵。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对以狗牯脑茶制作传统技艺、茶乡文化、客家山歌、珊田架花、丰禄傩舞、黄坑油纸伞、珠溪五龙下海、窗溪“九·二十八”民俗节等传统文化载体,在传承形式上力求突破和创新,结合现在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依托各类建筑载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农业产业基地、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社区建设之中,融入到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本乡镇的特色文化进行推广和打造,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宣传文化阵地。三是注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乡村假日休闲游”已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备受推宠。要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依托当地特色文化,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为景点,将狗牯脑茶文化、客家文化、民间艺术等文化融入旅游景点,举办农民艺术节或者文艺活动,使文化发展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茶园观光、山塘垂钩、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发展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