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助力脱贫 绿色融合发展——遂川县产业扶贫工作的做法及探索
来源: 遂川县社联 2021-05-08 14:17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关键,更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遂川多措并举强化产业扶贫,以科学规划引领、聚焦龙头带动、加大政策扶持为举措,注重产业奖补与信贷扶持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业态双向发展,产业扶贫有了初步的成效,为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一、规划引领,因户因人施策,落实每户一项产业增收

1.注重与调查摸底相结合。发动各乡镇、县直各帮扶单位开展了逐村逐户走村入户摸排,了解贫困户产业发展意愿,建立了“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总台帐,以及“光伏扶贫”“旅游扶贫”“企业贷款帮扶”“产业奖补”等分类台帐。

2.注重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遂川物产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金桔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板鸭之乡”。依托各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经济效益等,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发展油茶等传统产业和旅游等新兴业态。以汤湖镇、戴家埔乡等“四线茶叶长廊”乡镇为重点发展茶叶连片产业,以堆子前镇、大坑乡等“百里金桔长廊”乡镇为重点发展金桔产业,在泉江镇、雩田镇等平原乡镇发展井冈蜜柚和畜禽养殖,在衙前镇、碧洲镇等木竹主产区发展木竹产业,并充分发挥左安桃源梯田、大汾米岭梯田、碧洲白水仙等景区景点的辐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业。

3.注重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依托茶叶资源,打造一批集“养眼、养身、养颜、养心”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打造了游步道、观光亭、品茶屋等为一体的狗牯脑茶园,建成了一大批精品观光旅游茶园,串点成线,打造了草林至汤湖的茶叶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增强遂川旅游产业的吸引力,激活遂川名茶资源,打造中国茶都遂川游精品,深入推进茶游融合,让狗牯脑茶文化、茶品质、茶养生深入人心,全面展示茶乡风情。依托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养生之乡,凸显好遂川“温泉之乡,长寿之地”的主题形象,创造山水养生、气候养颜、生活养情的“养文化”,提升遂川温泉旅游的影响力。依托梯田资源。遂川梯田成功获得了“中国最美梯田之乡”、“全球十大最美梯田”等荣誉,依托网络媒体、融合新兴业态、注入客家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了四季有景、随处可观、中国最美、全球闻名的左安桃园梯田、大汾米岭梯田、珠田珠溪梯田等6个乡镇10个群落作为示范点的高山梯田群落,实现了乡村旅游“升级版”,群众生活水平和梯田旅游收入得到双提升。

4.注重与因户制宜相结合。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和发展意愿,坚持长短结合,逐户逐人落实“四个一”等传统产业以及光伏、旅游、电商等新兴产业。同时,将全县贫困户分为“有产业有就业”“有产业无就业”“无产业有就业”“无产业无就业”等四种类型,强化增收举措落实,并对3186户“有产业无就业”、1843户“无产业无就业”和1271户“一人就业负担多人”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实施叠加帮扶。全县2.37万户贫困户均落实了一项以上传统产业,2.88万人实现转移就业;5874户入股光伏发电,近两年实现收益3000元;1418户“无产业无就业”家庭入股旅游开发,自今年起连续三年每户每年可实现收益2000元;电商扶贫站点覆盖86个贫困村。

二、龙头带动,强化基地建设,完善建立一套利益机制

1.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千企帮千村”和市委市政府“百企帮百村”发展规划,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发展产业的重头戏,组织专业招商队伍,赴台湾、福建、湖南、贵州、深圳等地开展考察和招商,强化引进龙头企业,同时与湖南农业大学、省蚕桑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影响,推进新产品研发和大企入驻。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兼并重组,产业经营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2.推进规模连片。出台了《遂川县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通过新建、改造、整合等方式,在每个乡镇打造上规模、有特色的产业扶贫基地一个以上,每个村打造产业扶贫基地一个以上。

3.完善利益机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山场、房屋、资金等资源入股、企业订单回购等,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基地+贫困户”、“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基地+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栓在产业链上,帮助其获得土地“租金”、股份“利金”、劳务“薪金”和经营“盈金”。全县共培育龙头企业49家、合作社798家、家庭农场372家、种养大户864人,建设乡镇级产业扶贫基地35个、村级产业扶贫基地353个,贫困户发展茶叶等传统富民产业1.2万亩、养殖畜禽3646头,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建立扶贫车间24家,吸纳262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

三、政策引领,强化奖补扶持,扶持一笔产业发展资金

1聚焦激发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关键。遂川县出台了《遂川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办法》和《遂川县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办法》,对贫困户自身发展产业按不同项目和规模予以总额不超过5000元的奖补,村集体建设产业扶贫基地的,分别按照每村15万元、10万元的标准对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贫困村、2万元以下的非贫困村进行补助;开展光伏扩面工程,鼓励“十二五”和“十三五”的185个贫困村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基地,县按每个村40万元进行补助。同时,安排1000万元整合资金,按照一定标准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效益好的产业扶贫基地进行奖补。同时对收入不达标、无就业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5000元奖补资金入股分红政策,确保收入达标。经过户申报、村汇总、乡镇验收和县复核,全县共奖补贫困户3650户919万元。

2.聚焦引导自主创业。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补贴(每人每天给予15元生活补贴,最长不超过12个月)。鼓励企业雇佣贫困劳动力,大力推进车间进村工程,按一定标准发放培训补贴、就业补贴、社会保险和工伤保险补贴等;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免费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和为期两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全贴息贷款,经济组织、法人企业不超过50万元。

3.聚焦解决资金瓶颈。贫困户发展生产,缺资金是一个难题,县委办、县政府办制定并下发了《遂川县产业扶贫信贷通工作方案》,对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提供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免担保、全贴息的信贷扶持,按“户贷户用户还”、“户贷企用企还”、“企贷企用企还(贴息50%)”分类推进,撬动金融资金进入扶贫领域。特别是对整户无就业能力的贫困户,出台了《遂川县无就业贫困户收益保障实施方案》,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落实投资企业,确定贷款对象和规模,签订带资入企“四方协议”,享受企业分红,保障贫困户收益。全县对接意向企业35家,签订“四方协议”贫困户1538户,放贷7690万元。

四、市场引导,破除发展难题,建立一个产业服务体系。

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和销路等问题,遂川着力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精准到户服务机制,切实提高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能力。

1.破解技术难题。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组建“特派员”“推广员”队伍,深入山头地块,免费为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现场授课,种养能手结对帮扶等,不断提高贫困户种养技能。如戴家埔乡引进的深海茶叶公司,在阡陌村租赁农户土地2860亩,每亩年租金150元、前5年租金一次性支付,雇佣380余人务工(其中贫困户159人)、每人每天收入80——120元不等,年内开展茶叶种植技术培训5期、参训129人,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80多户)种植茶叶800余亩,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2.破解市场难题通过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对接市场或开展消费扶贫,合作社(种养大户)统一运作、大力开展电商销售等方式,切实解决农产品市场难题,提高种养效益。如,五斗江乡南坑村,利用帮扶单位提供的5万元帮扶资金,组建香芋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统一运作(统一租赁土地、统一购进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销往广东市场),不仅解决了资金、技术、市场难题,还有效避免了贫困户因单打独斗发展产业而产生的风险。目前该村合作社吸纳47户贫困户,每户占股1亩,预计今年亩产4000斤以上,亩产值8000元以上,户均可纯增收4000元以上。(遂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谭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