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时政>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精神之盐” 涌动血脉—— 重温红军师长张子清舍命让盐的感人故事
2021-04-08 08:3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重温张子清师长献盐的故事,在震撼之余,我们深感应该让张师长的‘精神之盐’融化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并以此激发出磅礴的力量,更好地迈步新征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何小文说。

何小文告诉记者,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对陪同人员说到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牺牲了大批好同志。其中,毛泽东特别谈到了张子清师长。他深情地说:“那时医疗条件差,有一点药,张子清都让给战士,战士们流着眼泪要张师长用,他就是不肯。”“这就是井冈山的官兵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还要真。人心都是肉长的。革命的理想和官兵一致,使整个部队团结得像一个人。”

据《党史博采》记载,张子清,原名张开喆,别名寿山,又名张涛。生于湖南益阳风景寺(今属桃江),父亲张建良曾经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任过湖南江道区少将司令官。张子清自幼受反帝运动和父亲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1925年,张子清被中共湖南党组织吸收为共产党员,并于年底推荐赴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在这个讲习班里,他有幸与毛泽东结缘,从而使他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

1927年“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又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在湖南长沙等地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期间,为了帮助转移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张子清在毛泽东、任弼时等同志的安排下,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震撼湘赣的秋收起义爆发了,张子清所在的警卫团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9月17日,原先奉命攻打长沙的张子清所在团因收编的邱国轩部叛变。部队失利后接令掉头向文家市集结时,张子清和毛泽东“意外”重逢,这让张子清甚为欣喜。聆听了毛泽东关于这次战斗形势的精辟分析和文家市转兵的战略决策后,他被毛泽东的睿智和过人的才干所折服,而毛泽东也非常注意听取张子清等指战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得到张子清等一大批干部骨干的支持后,毛泽东轻舒了一口气。

12月下旬,张子清的建议不仅为毛泽东等工农革命军领导对湘南的敌情、社情及民情等有关情况提供了可信和可靠的依据,还为平息因陈浩等可耻的叛徒引发的“湖口风波”及部队安全回师井冈山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张子清业已成为毛泽东深为器重的军事助手,协助前委书记指挥了攻打遂川县城、夺取宁冈县城等系列攻坚战。

千流入大海,奔腾涌巨澜。在湘南大地点燃暴动烈火的南昌起义余部,终于连同湘南农军上到井冈山。然而,湘南敌军是不会让朱德部队与毛泽东队伍会合在一起的。就在两军会师的前一天——1928年4月27日,吴尚第八军程泽润师张敬兮团及罗定挨户团,从茶陵追至酃县,欲向井冈山插去。

一场保障朱毛会师的奠基礼战斗,在毛泽东和张子清的指挥下打响了。正是这场激烈的战斗,让靠前指挥的张子清脚部受伤,一颗子弹打进他的踝骨里。

“朱毛”大会师,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硕果。1928年5月4日,会师部队在龙市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按中央军委决定称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在3万多军民为之欢欣鼓舞的会场上,主席台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就是用担架抬上去的张子清。直到陈毅宣布部队的建制时,人们才知道躺在担架上的英俊军人,就是第十一师师长兼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

后来,张子清住进了红军医院治脚伤。可是医院的条件很差,不用说盘尼西林、磺胺一类的西药根本见不到,连开刀的麻药也没有,伤员要手术的话,一切全靠土法上马,因陋就简,甚至开刀锯骨也用木锯锯、用杀猪刀削。因此,张子清的手术很不理想,他的脚板被切开很深,主治医师用钳子寻找很多次,好不容易找到弹头的部位,可是子弹完全钻进踝骨里面,没有露出头子,怎么也夹不出来。因炎症导致发高烧,他和一起住在医院的众多伤病员,只能靠盐水消毒、青苔降温。好的时候,每人能领到一包像手指大小的盐块,用于清洗伤口。张子清一直用金银花、鱼腥草煎水洗伤口,把平时分到的一点盐积攒起来。一次,医院连食盐都断了,张子清把护士排长叫到身边:“我给你一样东西,请你一定要按我的意见去做。”他反复叮嘱:“盐不多,一定要把重伤员的伤口洗一遍,有可能的话,再把所有伤病员的伤口洗一遍。”

此时,他自己的伤在恶化,不得不让医生用菜刀,割掉那些溃烂的皮肉。

这些情状,毛泽东是了解的,他在向中央的报告中用了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医院伤兵,其苦更甚”。

尽管如此,张子清在治疗期间仍然组织伤病员坚持开会学习,关心前方的战斗形势,一些轻伤员每天坚持为红军哨口制作竹钉,还在医院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做竹子自制笛子、胡琴等,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张子清等人的鼓舞下,许多伤员身心都得到了恢复,很快重返战场。张子清的模范行为,反映到前线部队,更激发了大家的战斗热情。

张子清的脚伤,令毛泽东、朱德等人非常牵挂。他们几次来到红军医院看望张子清。有一次,毛泽东郑重地对张子清说,由军部派人秘密护送他前往长沙,到大医院治疗,取出脚板上的弹头。张子清听了后轻轻地摇头,谈了自己的想法。他的意思是,派人护送到长沙,在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的路上也有危险,就是到了大医院,也容易被国民党的特务侦察出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不应该离开井冈山。张子清语气诚挚地说:“我的伤可以派人护送到长沙去治疗,还有这么多受伤的同志,他们又怎么样呢?我不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啊!”

毛泽东和朱德等人无不为张子清的忠勇大义而动容。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的第三次“会剿”,井冈山军民在实行“围魏救赵”策略的同时,留下红五军防守井冈山。前委任命了张子清担任红五军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指挥守山防务。当时前委决定张子清留守井冈山,是出于多方考虑的。一是张子清对井冈山防务情况非常熟悉;二是张子清在根据地内威信高,在部队中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三是张子清自己不愿拖累实施战略转移的部队,要求留守井冈山。当时,包括张子清和粟裕在内的重伤员就有40余名,庞大的伤兵队伍要在风雪交加、敌兵合围的井冈山撤出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2月初,敌人攻破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哨口后,三路重兵直逼茨坪。为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怀和张子清协商后,决定马上收拢队伍,突围出去,实行红五军军委和边界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的应急措施,撤离井冈山。临行之前,彭德怀委托边界特委派人安排好张子清等重伤员。于是,张子清等人在井冈山金狮面的一个山洞里一住就达40多天。后来,他又被安排在九陇山区养伤。

1930年5月,张子清离开九陇山来到永新县南乡的洞里村,藏在村后山上的焦林寺继续接受治疗。伤口因感染而恶化,张子清永远闭上了双眼。这时候,他的脸上已经瘦得没有多少肉了,一年来极为艰苦的医疗生活,使这个受尽磨难的红军将领,在28岁的年纪长眠于永新县的东华山上。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徐瑞春

责任编辑:王志峰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