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吉水冬酒
2021-03-26 09:0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刘珊珊

吉水冬酒,素有“开坛千家香,举杯万人醉”的美誉。立冬过后,村上人家便开始制作冬酒,这是当地奉为圭臬的习俗。

选“桂花糯”用土砻磨成的糙米浸泡一天一夜。奶奶在一个悠闲的午后,滗掉水,将糯米用笸箩盛出,倒进灶台大锅上的甑子内,大锅里加适量的水,烧大火蒸。灶膛里的火,架烧得旺旺的,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兴旺昌盛。待大火蒸半小时后,就可以嗅到一股糯米幽微的清香,上翻眼睑,一米厚的蒸汽缭绕在老房子屋顶,仿佛15000米高空上的对流层,急速下降,降落至此。

由于水汽的蒸发,锅里的水时时见底,奶奶适时从旁的水桶里舀一勺水加入锅中,以防干烧。一小时后,糯米熟了,爷爷和父亲合力把甑子搬起放在一个横放的梯子上,而梯子下则是一个圆扁的大木桶,然后将一个大铁勺倒放在糯米上,随即搬起水桶往里倒井水,给熟糯米降温,当地称之为“凉温”。因为甑子是有缝隙的,井水浸透熟糯米,慢慢下渗,流至甑子底部,渐渐形成无数的小水注,流珠般滚落圆扁木桶内,爷爷不失时机地将桶内的热水舀出,那冉冉上升的水汽,是蒸腾、热忱的生活。而甑子此时便架起在一旁,盖上扁箩,等待沥干剩余水分。片刻之后,只见爷爷用手摸一下桶底,沉思稍许,与父亲合力将糯米尽数倾倒入事先清洗干净的圆扁木桶内,父亲脱掉外套,洗净双手,撸起袖子,用尽全身的力气翻转搅拌糯米,给糯米散热。爷爷顺势在一旁放了一小盆井水,让父亲双手蘸点水,稍作休息。在翻转的过程中,手臂沾满了糯米,父亲便起身,坐在凳子上,两手交插,把黏黏的糯米清理下来。一推一捻,手上的糯米清理了大半,但地上已满是糯米粒。一鼓作气,父亲重新猫着身,对桶内的糯米发起猛攻。糯米内里的宁和,不顾外界的嘈杂,在不停歇的翻转过程中,充分享受与空气的结合。

一段时间后,父亲将糯米推平整,爷爷便均匀地撒上捣碎的酒丸。父亲便继续翻转,让酒丸与糯米混合均匀。粗粝的对待,只为获取甘醇的佳酿。一刻钟之后,将糯米再次推平整,在中间挖出一个碗那般深与宽的洞。双手在脸盆中蘸水,拍平整光滑紧实,再将剩余的酒丸洒在“碗口”的边沿,把糯米连桶搬起放在稻草毡子上。用塑料雨布盖好,再在雨布上面放上一个稻草毡子,就可以静等糯米发酵来汁。

斗转星移,晨昏更替。糯米里的微生物早已在日日夜夜的黑暗中分解、裂变,那场黑暗中是不为人知的“宇宙大爆炸”。掀开雨布,从“碗口”舀出汁水,将发酵后淅淅沥沥的糯米榨取出最后的汁水,在汁水中兑入适当比例的甘清井水,再入瓦瓮泥封,过冬后启封开坛,冬酒即制成,便可上桌。

正月里,欣飨一桌的膏粱华腴,一杯气味清香、爽心活舌的冬酒下肚,如渐入桃源般怡然自得。而榨干汁水的糯米渣滓则扔入田里沤肥,或者被有些人家要了去喂鸡喂鸭。糯米的这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坦然也成就了冬酒的甘醇绵厚。

这便是我家乡的酒———吉水冬酒。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