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八角楼的灯光
2021-03-22 10:25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传唱了近一个世纪的《八角楼的灯光》,把井冈山的岁月拨回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

20世纪20年代末,在东经113°、北纬26°的山间,走来一支身着简陋军装的红色革命队伍,他们安营扎寨,用实践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这里就是驰名中外的革命摇篮———井冈山。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的灯光就亮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犹记得,孩童时期,语文课本里的毛主席目光如炬,右手执笔,左手拨弄灯芯的画面,总是伴着歌声,淌入我的梦乡。时至今日,种种思绪,依旧深刻在我的心房。

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地处井冈山市茅坪镇,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红色资源丰富,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处。

沿着茅坪河畔漫步前行,一棵枝繁叶茂的高大枫树映入眼帘,这棵枫树有四百多年历史,根部深深扎牢在石头缝里。当年,工农革命军到达这里时,毛泽东同志曾教育革命战士:“这棵大树长在石缝里,长大后能把石头撑开,我们闹革命也要有这样的精神,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

透过浓密枝叶,不远处的广场上,一群游客穿着红军服在操练,“齐步走、正步走,向左转、向右转……”,举手投足,从容不迫。谁曾想过,井冈山斗争时期,两年零四个月的艰难困苦,备战备荒是常态,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要思考如何在敌人攻击的夹缝中生存,更要考虑中国革命未来的发展。面对一些思想动摇、情绪不安的红军战士,还要给予他们信念和力量。

谢氏慎公祠内,坐在放置地上的条凳上,仿佛回到1928年的那个初夏———35岁的毛泽东在条桌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听到“只要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深入割据地区进行土地革命,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层,红旗就能打下去!”的坚定话语。凝视祠内墙壁,细数那些参加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议的名单,展板中的43名人员中,建国后仅幸存7人,他们中的大多数,诸如宛希先、张子清、王尔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随同4.8万名革命英烈,长眠于井冈山的绿水青山间,这些名字的背后,镌刻着信仰、忠诚和无私,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谢氏慎公祠的后面有一个院子,幽静而雅致。始建于清代的八角楼就处于院内的西南角,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原系当地名中医谢池香的住宅,与“士兵委员会旧址”等几幢房屋合围成一个四合院,显露出当年主人的富足和用心经营。步入院内,游人熙熙攘攘,想必都是为了一睹八角楼的“芳容”。抬眼望去,一代文豪郭沫若留下的“茅坪毛主席旧居”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循着楼梯,拾阶而上,来到八角楼的二层,那是当年毛主席的住处,10余平方米的空间中,摆放着木床、桌子、茶几、高背竹椅等一些简陋物品,都是当年用过的原物。墙上依稀可见的红色标语,诉说着沧桑的历史和岁月的不拘。

房间正中央的顶部,一个八角形的天窗矗立着,这就是八角楼的由来。站在斗窗前,那盏斑驳的青油灯依然临窗摆放,蘸满墨汁的毛笔架在砚台上,似乎还散发着昨日的墨香。就是这样一盏普通的油灯,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在微弱的灯光中,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记录这段艰苦卓绝的求索历程———“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实事求是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这闪耀智慧光芒的思索,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红军和群众心中的迷雾,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军民革命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也树起了一面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从那以后,由这盏灯光中散发出的星星之火,透过群山环抱、潇潇夜雨,照亮了神州大地。

岁月已远去,薪火永相传,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初心,不同的形式,同样的信仰,一代代共产党人秉承“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延伸出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接续奋斗。青山红雨,翠竹听潮,行走在五百里井冈,当年红军烈士为之牺牲奋斗的愿景,在这里一步步成为现实。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井冈山视察,在八角楼旁会见红军后代、先进模范时指出,“一个伟大的理想信念,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要和一个具体的土地结合,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井冈山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相当成功,是我们的经典之作。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望历史峥嵘岁月,传承井冈山精神,更加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驱车离开八角楼,如豆的灯光渐行渐远,“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的旋律,却在耳边久久回荡。

文/ 陈宏华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