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打工人”——记“全国优秀农民工”彭学诠
彭学诠正在指导员工做工
彭学诠指导员工缝制产品
■郭裕标、张红梅
“打工人”成为时下热词,人人都称自己是“打工人”,因为大家都在为梦想而奔波着。
2020年,“打工人”彭学诠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但他的内心很是平静。因为,多年的坚持与奋斗,他的梦想终于开出绚丽的花朵。
近日,笔者走进遂川县雩田上新手袋厂,在彭学诠和员工们的讲述里,品读着这位中年汉子作为一名新时代“打工人”的人生与梦想。
一
从一名保安做到社长助理(总经理助理)要多久?
彭学诠的经历证明,7个月。2006年,43年的彭学诠来到了广东省惠州市打工,成为了一家日资企业公司的一名保安。日方老板古桥社长发现这名保安有着不一样的地方,诚实、热情、事事都做得完美。
3个月后,这名保安遇上第一件怪事。员工大会做会议记录的不是办公室的文员,而是他这名保安。
一纸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的会议记录被贴到了公司的公告栏里,彭学诠成为了一名生产部主管。
4个月后,节节攀高的生产经营业绩里有彭学诠的努力和汗水,也有老板的赏识和赞许。苛刻的日方老板,悄悄对这名中国汉子竖起了大拇指,把他安排在身边,成了社长助理。
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竭尽全力、力求完美”。彭学诠回忆说,只要老板交办的工作,他没有一项不是竭尽全力去完成,力求做到最好最完善。
二
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有一句话对彭学诠来说,扎心了!
“爸,妈,你们都不管我,人家的爹妈都站在考场外守着,送饭送肉汤,我不晓得有多羡慕,而我只能自己悄悄地躲到食堂里去吃饭,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
2007年的高考,正是公司生产的旺季,当彭学诠夫妻匆匆赶到遂川中学考场时,已是高考第2天。
女儿泪眼婆娑,彭学诠也是满腹心酸。
好在大女儿成绩基础好,以614分的高分考入了江西农大,后攻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研究院的博士学位,现在江西农大任副教授。
“她在遂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要是当年我们能陪着她,她也许能考得更好!”
缺席了大女儿人生成长的最重要时刻,成为彭学诠一生中的歉疚。
为了小女儿高考时不再有遗憾,也为更多的“打工人”能陪在儿女的身边,他选择了返乡创业。
三
彭学诠也是一名高考落榜生。1979年高考失利后,他干过养鸡厂,办过酱油厂,也当过包工头,虽没能赚到第一桶金,但锤炼了他诚实守信的做事准则。
看到公司生产的收纳袋在日本市场畅销,但惠州当地招工很难,产能无法提升。这位社长助理心里有些发急,但他也看到了商机。
“要不我回自己家乡遂川去办一个分厂?”彭学诠向古桥社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别人我倒有些担心,但是你,我放心!”
两人一拍即合。
日方投资60%,彭学诠投资40%。由彭学诠全权负责组织生产,公司统一出口销售。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占地1500平方米的雩田上新手袋厂于2008年8月在雩田镇圩镇正式投产。
十多年的打拼,工厂规模不断壮大。
2019年,工厂生产各式收纳袋230余万件,经营收入500多万元。吸纳了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109名,其中建档贫困户12名,月支付员工工资近40万元。
2016年,工厂被评为“江西省人社厅扶贫示范点”。
四
“进厂穿烂衫、出厂穿龙袍。”上新手袋厂的员工们用这样一句俗语描述他们的生活变化。
贫困户袁某华因孩子患白血病,生活困顿的他,在彭学诠这里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顺利地脱了贫。
“计件工资标准定下来了,你们能做多高的工资我都给,能做到一万,我就发一万!”
员工张某华说,彭老板这句话没有食言,她是熟练工,一个月可以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比老公的收入高多了。
员工们私下里没有把彭学诠当老板,只要困难,就找他帮忙。有些员工夫妻俩吵架了,都会找彭学诠来调解。因为,他们都当彭学诠是大哥。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老员工不舍得走,我也不忍心让他们走,可新员工又招不进来,所以我跟老板商量,再扩大规模,再办一个分厂。”
岁月如流,他始终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生活的帆即使迎着逆风,也能够将梦想载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