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北滨江公园规划建设的调研报告
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2020-12-28 17:08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公园是城市建设、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市民休闲、游览、锻炼、交往等各种需求的重要场所。城北滨江公园地处青原区城区北端,南起老井冈山大桥,北至新井冈山大桥,西临赣江,东至滨江大道北延工程。途经河东街道庄塘、夏家、沙芫、梅林、新生五个村委(社区),止于新105国道草坪桥,全长5公里,宽80-150米不等,总面积约800亩。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规划空间开阔,自然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丰盈,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可塑性。

为使城北滨江公园的规划建设既符合城市发展潮流,又能顺应民心民意,区政协近期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听取意见、座谈讨论等方式,组织相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委员就城北滨江公园规划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其功能。

功能定位是公园建设的方向标。科学的定位应来自于所处区域的现状,来自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来自于市民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一)从区域现状来看。首先,该区域为赣江生态行泄区,具有地势低的特点,其平均标高在48-50米。因峡江水电枢纽蓄水,赣江常年水位高程为46.00米,后期将根据峡江水电枢纽运行情况调整。水文资料记载,梅林堤赣江洪水位十年一遇为51.56米,二十年一遇为52.28米,三十年一遇为52.64米,五十年一遇为53.15米。以上数据表明,该地段属于泄洪区域,受淹的频次较高。其次,该区域历史文化遗存丰厚且较集中,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南宋至明清时期梅林古驿道,有“徐霞客游线标志地”之称的梅林古渡,还有惜字亭、梅林亭、慈济庵、明嘉靖年间古宗祠、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古樟树等,极具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二)从周边环境来看。公园位置与吉安市中心城区紧密关联,其居江西“母亲河”赣江东岸,对岸为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南北两端分别是中心城区主要交通枢纽新、老井冈山大桥,东侧是滨江大道北延工程和临江待建的大量公共设施,南侧是已建成的滨江生态公园。该公园建设定位须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既体现出滨江亲水的特性,还要体现滨江生态公园南北的差异化、与赣江两岸包括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及周边公建的协调性、互补性。其中,公园的平面布局应注重空间维度,应让市民和游客站在大桥、滨江大道和公建上,都能直观地俯瞰全景,在游船上一览江岸美景。

(三)从人员需求来看。应尽可能满足各类人员的广泛需求,体现“以人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一是应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和儿童娱乐的需求,如散步、晨跑、球类运动、游泳、儿童游乐等,这是大多数市民的期盼,也是目前青原城区乃至吉安市中心城区最缺乏的版块;二是应满足外来游客和商务人员的需求,如吉安沿线“赣江游”、历史古迹追寻、文化遗存展示、品茶赏景、考察接待等,为“全域旅游”增色;三是应满足部分特殊人群的需求,如婚纱摄影、滑板运动、水上冲浪等。

(四)从繁荣城市经济来看。我区虽地处中心城区,但城市经济发展仍不够充分,人气不旺、消费力不强等短板问题仍较突出。城北片区作为我区“两片三圈”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翼,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规划建设一座定位准、品质优的城市公园,对聚集人气、提升消费、繁荣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此,建议将公园的功能定位为集“生态景观、运动健身、文旅融合”为一体的滨江生态健康主题公园

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其布局。

根据区域特点,建议分三个区块进行布局,既突出各区块特色,同时也注重各区块间的相互连贯、相互融合。

(一)生态景观区。相对集中于地势较低地段,把牢“生态”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与城市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充分考虑饮用水源保护地和区域的行洪泄洪、排涝功能,不大挖大填,不违背自然规律,杜绝把景观与自然割裂开来,尽可能保留好现有山水湿地、堤岸水塘等原生原貌,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力求人造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造景方面突显公园特色,立足打造生态亲水的城市“绿肺”,充分利用好赣江水岸现有的自然江景资源,围绕水上、岸边、沟壑等建设生态景观。规划补植一些种类多样、耐水性强的景观植物,并设计成为彩色、有变化的波浪景观带,在色调上力求和谐简洁,让公园从地面、空中、水上三个视角看,都有不同景观风光,构成一幅独具特色、生态优美、立体饱满的江景画卷,促进“城景融合、水天一色”。

(二)运动健身区。运动健身是市民高品质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建议重点建设三类健身设施:一是建设游步健身设施,延续滨江公园南区的步道,因地就势修建1-2条健身步道或自行车骑行道,建设2套左右多功能智能健身路径场地。二是建设球类运动设施,在不破坏草坪等绿色生态、充分考虑洪水冲刷风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场地,使之成为吉安中心城区最大的户外球类健身、训练甚至比赛场所。三是建设水上运动设施,结合江岸地形地势,在人员较集中的沿岸水域,规划建设江上或岸上亲水冲浪场和生态游泳场。同时,可以做好“亲子”文章,规划建设一些儿童游乐等亲子项目。

(三)文旅融合区。依托梅林堤内外现有文化遗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好“加减法”,推进中心城区文旅融合。建议在沿岸规划建造1处大型旅游观光游轮码头,搭建水陆双游平台,开辟绕白鹭洲游、水上跨江登螺子山游等项目,推动山水吉安“赣江游”。在梅林古驿道旁栽种梅花,辟建梅园,复原“梅林”景观;对片区内所有古遗存包括明清民居建筑群予以保护和修缮,留存保护好片区内秦家村红军九打吉安水东攻吉前哨的红色记忆,让“徐霞客”游线、古码头、古驿道、古人文复活起来,强化当代市民对“乡愁”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感知体验。注重片区融合,在景点上可就近与河东庄塘案山古文化遗址、天玉状元胡广故里、临江古窑串联打造,在产业链条上,就近规划一些自助消费区域,并与城北片区滨江大道东侧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布点相融合,为城市聚人气。

三、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其建设。

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将公园建设融入吉安城东发展大整体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一)注重互联互通。一是“一轴贯通”。建议顺应地形地势沿公园南北方向布局一条“绿轴”,与滨江大道和江面相呼应,与滨江公园南区相协调,轴线延伸有序,植物栽种均衡,路网疏密有致,平面视觉和谐。二是“外围相连”,沿着公园周边修建一条环形道路,长约10余公里,设计应满足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需要,采用透水性砼路面,便于清洗;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车辆对游客的影响,在道路周边设置一些生态停车位,采用设置路障、技术处理等方式,把车辆分隔在绿地之外,实现人车分流,通畅有序;三是“区块互融”,在规划编制时与城北区域整体规划有机融合、功能补位,与周边建筑、小区、项目工程无缝衔接。

(二)统筹部门协调。建议组建好项目规划建设指挥协调机构,在公园建设之初,协调好水利防洪、土地报批、多规合一的关系;建设中加强部门联动和调度对接,国土部门衔接好公园空间规划的土地报批,水利部门做好岸线的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利水土保持建议,文旅部门策划包装旅游项目和线路,提出文物保护范围,纳入“全域旅游”规划,林业、农业等部门根据职能为规划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三)争取各方支持。青原作为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一翼,须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秀美便捷有序、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要求,深入研究和吃透相关扶持政策,充分展示城北滨江公园建设对推进市中心城区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推进城北滨江公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