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故乡的晒冬
2020-11-16 09:4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故乡的晒冬

微信图片_20201111220713

东固晒冬节舞蹈      张水良 摄

微信图片_20201112023923

东固晒冬节舞蹈      张水良 摄

傅学诚

朋友,若你到过东固敖上看晒冬,一定会认为——东固老表的晒冬,是集中在冬季固定的某月某日吧?其实,你误解了——在我的的记忆里,故乡的晒冬是有序曲、有发展、有高潮、也有慢慢合拢的尾声的。它轻徐而来,不紧不慢地展开,热情洋溢地高涨,尔后在年关喜庆的氛围中,惬意美满地渐渐收拢而去。一切那么的随性、那么的祥和而又那么的温馨。

印象中,故乡的晒冬,主要与节气攸关、与万千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秋分、寒露,本是祭月和登高的时节。而此刻,故乡木梓的采摘,奏响了晒冬的序曲。秋分到,晒冬悄然上阵,如有进军的号角在故乡的上空吹响,乡邻们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秋分木梓的摘采。

凌晨,鸡过三巡,星月还在朦胧地照耀,母亲便开了灯,收捡、洗涮、生火做饭……村庄的夜灯,也陆续地照亮,这儿一盏那儿一朵,亦如点缀于夜幕中朦胧的星光,迷离而绚烂。那一刻,若非夜幕仍旧深沉,你定能见着村庄上空炊烟凫凫地升腾,渐渐弥漫,渐渐飘散,或浓或淡地化开,水乳交汇般地融入到云雾缥缈的际端……

场院里,母亲撒下一片谷子,端进一盆鹅食,鸡鸭鹅也出来赶了场子。鸡的“咕咕”声只有近处才能依稀可辨,但鸭鹅们的嘎叫、人的唤呼,是响彻村庄的。屋外,通往水井的路上,隐约还能传来挑水人细碎的脚步声、桶与瓢的碰撞声、水的轻漾声......村庄、月色、星光、声响,渐却融洽,汇成一支声色交融的暮秋晨炊曲,在村头村尾绵绵悠悠地弹唱。

上山前,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早饭和备餐是马虎不得的——早餐须得吃饱吃好,午餐也必须备足。那时,即便是生活不算宽裕的时日,母亲也会拿出几种掖藏许久的像样的菜食来,好让我们这张馋嘴、这副穷酸的肠胃好生地接受款待——因为接下来要爬山,得使劲地采摘,暮起黄昏时还要把装满果粒沉重的担子挑回家,那些活全凭的是气力。于是,桌上我们可以吃上煎霉鱼、青椒炒蛋、油炸米粉肉等有分量的菜。临了出发,母亲还得在填满菜食的饭桶里,压上一两个厚实的荷包蛋,然后总忘不了——捎上一点兑了凉开水的甜酒酿,以便让这甜津津的东西,能在口干舌燥和精疲力尽时,解渴去乏,帮我们生出无穷的力量。

出发了,也许东方还未开始泛白。扁筐、扁担、竹钩、草帽、草刀、饭食,一应俱全。去的路上是轻松而欢快的。山里的世界是静谧的,也是梦幻般充满奇趣的。一路穿行,一路攀爬,云遮雾罩的田野上、山谷中,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上、丛林间,会有欢声笑语和人们“哦喂”相应的唱和声,声音此起彼伏,仿若直撼云霄......

秋分过,是寒露,晒冬在马不停蹄地继续。这期间,人们仍在热火朝天地忙于木梓大规模地采摘。这场采摘持续很久,直至霜降才能渐却冷落与慢慢停歇。

旷日持久的采摘活动一旦结束,晒冬才稍稍加快了脚步。摘回的木桃须打堆,像红茶的发酵,让木梓的桃壳与木仁相互依偎、相互氤氲,桃壳将零落腐朽前最后的养分输送给木仁,以便在榨油的工序中让农人获得更高的产量。待这种发酵式的沤堆持续几日,木桃便被摊开,依次散晒在场院的地板上,均匀地接受着秋日艳阳的照射。过不了几日,木桃会个个张咧着嘴似在眉开眼笑,又似在沾沾自喜地向人们告示着历经春华后殷殷的秋实。桃壳干了,用竹扫把轻轻拂去,木仁便散落一地,密密砸砸、黑油油的。母亲费力地张罗着,她邀父亲一起,筛去木仁中细碎的杂质,把筛过的木仁装入箩筐,只等日后一并晾晒过,再用大板车一起拖运,或是靠着父亲坚实的臂膀,一步一个脚印地挑到榨油坊去,依靠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仁粒,换取出金黄透亮的山茶油来。

至此,晒冬的味道在蒸腾、在膨胀,如新酿的米酒,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芬芳......

立冬了,是晒冬的分水岭,晒冬肆意地蔓延着,直接奔向隆重的高潮。

雾气蒸腾的河边,河水清冽。石阶上,母亲穿着套鞋、伛偻着肩背,和人们在忙于清洗摊晾后的红薯。忙碌的人群中,有老有少。他们你争我赶,争的是太阳初升前的时日,赶的是立冬后至年关前紧凑的节气。红薯并不用像洗澡般地一个个拿手去搓揉,只需将扁筐泡入水中,让红薯接受流水的漂浮和激浪的冲蚀,再用一根T字形的木杖上下捣鼓即可。泥走了,杂屑去了。只需一会儿,或圆滚、或细长的红薯,便被洗得干干净净,个个像换了新衣裳似的。挑回家,母亲会将洗净的红薯放入锅内煮熟、捞起,然后把它们一点一丁地剥去外皮,一丝不苟地切成条块,殚精竭虑地晾到竹垫上,再小心翼翼地端到阳光充足的晒架上,让他们四平八稳地、静静地接受温阳的舒照。天气若好,只需一两日,薯条便会晒成薯干,再收拢上甑,重新蒸煮,重新晾晒。像这样的工序一来二去至少需要进行三道,我们才能见到经过母亲勤劳能干的双手制作出的通红、柔韧而又劲道的红薯干了。你若见着这样的红薯干——遍体红通,晶莹透亮,香味纯正而淡雅、自然而芬芳,那简直会诱你垂涎三尺、欲罢而不能。

阳光暖照的场院里,家庭主妇们异常繁忙。母亲也在晒豆腐、晒鱼片、晒腊肉、晒腊鸭子、晒玉米、晒红椒。稍稍晒过的豆腐和鱼片,盛装在铺满稻草的台板上,盖上簸箕,让它们接受东固山温润气候中自然霉菌的滋养和调理。多日后,等豆腐和鱼片上散见红星点点,揭盖而起,一股芳香会喷薄而出时,再把它们搬入场院内,大张旗鼓地又给忙开了。鱼片拌上红曲辣椒粉,豆腐块沾满辣椒红曲五香料,把它们装入或坛或罐中,至此,东固山的霉鱼和家乡霉豆腐也就做好了。它们可是客家人和畲族人款待远方来客和匠人师傅时,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菜。腊肉和辣鸭子则需晴雨择日、早晾晚收,不断地翻晒,直至它们的肉油泛出不断滴落、肉皮腊黄、肥瘦红白鲜亮时,便可填入大口的瓦缸,蒙上油纸,盖上木盖,只等待客时才被拎出切块煎炒。挂晒的玉米和辣椒,是农家小院平日里一种最好的装点。金黄的玉米一篙篙,红通通的辣椒一串串,满院是,满吊脚楼都是,那满院的红黄,散透出五谷丰登的祥和瑞气,彰显出家乡人们幸福洋溢的喜气。

夜灯初上的餐桌上,杯来盏往。秋收冬藏、颗粒归仓了,乡邻们也开始享受丰收后的余庆——煎米果、打鸭草。餐桌上,即便崇尚勤勉节俭的母亲,只要她一同张罗,全盘摆出后,也会让你瞠目结舌——米果的种类繁多:有油煎红薯米果、油煎脚板薯包、虾米包、泥鳅包、茄子包、南瓜饼、筒子米果......鸭草呢,其实就是把先前人们认为下脚料的鸭翅、鸭脚、鸭头、鸭脖子进行翻炒,加入萝卜、姜片、八角水煮,然后大盆端上,热气腾腾的。昏黄的灯光下,餐桌上布满了小炒、辣味、米果、鸭草……杯中,斟满了自家酿制的甜米酒,大家欢声笑语地吃开了。大人、小孩,全都品尝到了丰收后的喜悦,刻录在我们脸上的是永无抹灭的幸福的笑靥。母亲欣慰而感动,她的笑容,此刻最美也最甜!

立冬过后,晒冬渐入尾声。晴好的日子,还是雾满地,母亲便会早早地起来,用当年新收的稻米熬制米汤,搬来床板,捧出一大袋子布的边角料,开始打布骨。米汤糊糊的,很适度,且有一定的粘性;床板平平整整一点也不漏缝;布的边角料,或大或小、或厚或薄都无所谓的,因为它们只要一到母亲的手里,必定规划得平平整整。母亲用抹湿布在床板上涂抹上一层均匀的米糊,然后将一块块布的边角料经过适当裁剪后,密不透风地粘贴上去,贴完一层再一层。汗水挂满她的脸庞、湿透她的衣裳,但她仍旧俨如一位动作娴熟的裱画匠,在她得意的画裱上手臂翻飞、捻指细作。裱好的布块搬到太阳底下曝晒,只需数日,便可整块地扯下。扯下的布块被称作为布骨。布骨硬邦邦的,都被卷成布筒,收藏起来,等年前请来亲戚家的卯娘(将要出嫁的女子称之为卯娘),或是母亲在夜灯下纳作,它们成了制作千层底鞋面必不可少的面料。

同样的天气,母亲会在屋旁的篱笆头上晒稻草,在院子的地面上用蹲凳支起大团箕,将纳好的新布鞋、袜底和裁缝刚做好的过年新衣全都摆放出来晾晒。晾晒过的稻草,铺在草席下面,柔柔的,暖暖的,会一直陪伴我们度过一年的温馨;晒过的新鞋、新衣,叠放到衣橱里,牵引着我们巴望的心思,让我们于梦中,也总忘不了急切地聆听、难耐地细数着新年一声声拖沓迈来的脚步声。

除夕到,晒冬在吉庆的氛围中,惬意美满地收拢而去。一切显得那么的无声而又无息,一切显得那么的随性、祥和而又温馨。

传统,总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晒冬年年有,而今更火红。每当晒冬的序曲一奏响,心中便有了一丝丝的牵挂——牵挂儿时关于晒冬的记忆,牵挂母亲与晒冬千丝万缕的联系......

责任编辑:京敏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