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吉安民生> >正文
筑牢返贫墙 斩断贫穷根——吉水“六个一”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掠影
2020-11-03 09:0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近年来,吉水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在省里提出的“五个一”产业扶贫及“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基础上,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量身定制、精心打造“六个一”产业扶贫新模式,即选准一个产业项目、组建一个合作社、建设一个产业基地、建立一个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落实一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吉水县扶贫办主任陈忠玫介绍,他们发挥部门优势,充分利用整合涉农扶贫资金和相关部门可用范围内的专项资金,加大各方资金投入力度。目前,全县有81个合作社(产业基地)按照“六个一”模式,吸纳7547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全部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颁发了股权证,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去年,全县22个建制村865户贫困户获得收益分红。由于做法新颖有效接地气,该县产业扶贫“六个一”做法于2018年纳入全省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长短相接

做到长远规划和短效发展相结合

吉水县根据各建制村气候条件、自然禀赋,分别为他们量身打造井冈蜜柚、高产油茶、香精香料等一个100亩以上的特色长效稳定产业基地。

同时,该县按照“六个增补”要求,因地制宜把投资额在40万元以上的稻渔综合种养、有机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森林药材等短平快项目纳入扶持范围。

典型直击:富祥食用菌种植基地位处双村镇连城村委会清水塘村,以前是年出栏量1.5万头的大型养猪场,后“摇身一变”成为食用菌种植基地,并建成7个种植车间、1个包装车间和1个有机肥制造车间,目前可安放食用菌棒6.5万个,主要种植袖珍菇、松茸和香菇。

黄贱根是富祥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去年,他通过外请技术人员,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生产香菇菌包28万袋,种植袖珍菇8万袋,种植赤松茸116亩,实现产值1900万元,带动贫困户400多人就业,增加贫困户的家庭收入。

“我今年54岁,全家就靠我打零工和低保金维持生计,大儿子肢体残疾,二女儿在赣州读书,小儿子在新余读书,每年的学费就要3万多元。幸好政府帮忙,安排我在食用菌基地做事,才有了稳定的收入。”贫困户彭顺根说。

经验启示:在产业项目选择上,吉水县充分考虑本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情况,根据本地自然气候、各村禀赋合理选择产业项目,并注重结合当地产业、积极助力脱贫,突出以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作为产业“六个一”推进思路,注重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村级、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产业合作,抱团发展,切实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水平。

利益联结

做到保底收益和差异分配相结合

为防止扶贫产业“一股了之”或平均分配现象,吉水县建立合作社、基地、贫困村、贫困户四方利益联结机制,资产收益差异化。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吸纳务工,增加务工收入;对贫困村、部分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实行抱团发展,合作社带动其共同参与产业项目,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将政府的奖补资金折股量化成资产收益。

典型直击:金滩莲虾产业园坚持推行“六个一”产业扶贫模式,以井冈白莲、小龙虾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村级集体+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该产业园先后与金滩镇古塘、燕坊、阁上、井头、庙下等5个村117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42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合作,48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季节性参与务工,5名贫困户常年参与日常管理,22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资产收益形式参与,真正做到了因户而异。

经验启示:吉水县灵活采取不同方式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对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重点吸纳务工就业增加收入;对一定或部分劳动力的重点发挥公益性岗位或资产收益增加收入,对完全丧失劳动力的重点实行保底收益和差异化分配,适当从产业收益资金中切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失能弱能、严重精神障碍、重度残疾等特殊贫困户进行差异化分配,按照困难程度,采取民主评议的办法确定对象和补助金额,不搞平均分、不搞一刀切。

统筹衔接

做到技术保障和扶持体系相结合

在推行扶贫产业过程中,吉水县由政府主导,引进龙头企业,鼓励种养大户和能人强人带头组建合作社,把贫困村和有能力、有条件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贫困户不必单打独斗、不必担心产业风险,即可达到互惠共赢,获得资产收益。

典型直击:江西胡伢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是水南镇结合腐竹文化特色,借助乡贤力量,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扶贫+特色产业”的新模式打造的集腐竹生产包装、销售推广、文化宣传、社会公益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公司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10月正式投产,整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设有无尘化生产、包装车间,配套了烘干、仓储等设施设备,目前年产量达80万斤。

为助力家乡扶贫事业发展,该公司创始人胡小明创新扶贫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吸纳水南镇17个行政村382户贫困户入股,每个行政村每年保底分红25万元(贫困村5万元),贫困户每年保底分红600元。为改变单一的“输血”扶贫模式,突出“造血”功能,该公司积极申报扶贫车间、打造电商扶贫基地,通过对有学习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统一进行就业知识、电商培训,同时安排就业岗位,已解决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年均增收3万元。

经验启示:扶贫产业要注重技术管理,选好经营主体。在推行扶贫产业过程中,吉水县优选龙头企业,或鼓励种养大户和能人强人带头组建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互惠共赢。更重要的是,该县着力于长期发展,在脱贫中学习脱贫、防止返贫,切实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感化身边人、教育身边人、鼓舞身边人,收获了顺利脱贫、持续脱贫、斩断返贫链条的智慧密码,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致富的良好氛围。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

责任编辑:邹洋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