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徐霞客与净居寺
2020-10-26 09:22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珍贵的历史谈访录  9890

青原山净居寺

曾思政 文/图

徐霞客对青原山山川水系的考察记录,十分精准,对寺庙考察更是于情于景形象生动,宛如一幅惟妙惟肖的山水画;于事于理,真情实感,袒露无遗。从《徐霞客游记》记叙中看出,青原山净居寺是他在吉安的重点考察地之一。《徐霞客游记》中720余字的记录,徐霞客与青原山净居寺住持本寂相谈甚欢,其谈访实录记叙堪为罕见,如对净居寺的禅刹与书院地盘之争记录得比较清楚,实为青原山留存至今最早的“社会考察访谈录”。与其说徐霞客对净居寺这段记述是游记,不如说是考察谈访录更为精准。

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十二月十九日至青原山,发现青原山山坞分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作为佛寺的所在地;外坞曲而长,作为书院的所在地,安排恰到好处,几乎就像天造地设一般,误“以为从来已久”。他同当时的寺院住持本寂禅师的交谈中,才了解到寺、院两地争地盘一事的原委。《徐霞客游记》对青原山净居寺的记述曰:“……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

本寂(1575年~1638年),讳真元,号本寂,福建光泽人,俗姓邓。21岁从蟠龙了空和尚出家,承嗣曹洞法脉,明万历43年(1615年)入主青原山净居寺。当时,吉安儒士以寺房为会馆,开办阳明心学讲会,而寺中举行佛事活动诸多不便。本寂僧师便与主持讲会的邹元标、郭子章等名士谋划,据理力争,要将寺内会馆移出,重建馆舎,将净居寺祖庭殿堂重修一新。数年之内,真元本寂禅师苦心经营,使青原山面貌大为改观,后被人尊称为“青原中兴祖师”。

住持本寂和徐霞客会谈中提到的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子瞻,号南皋,吉水县人。明代名臣,历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明代东林党首之一。邹元标为王阳明三传弟子的代表,倡“仁体”之说,退居家乡建书院,设讲坛,主讲青原会馆。曾赏七祖倒栽荆树曰:“松柏千古荣,桃李一时美。思种荆棘者,高风犹可企。”

郭子章(1542年—1618年),字相奎,号青螺,泰和县人,明代重臣。曾任诸省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政绩卓著。推崇阳明心学,常于青原山讲学。作《荆杏双修引》,为重修寺殿,重建会馆,倡议“合郡士民”,无论贵贱,无论多少,“上自数百金,以及斗米尺布”皆可献,撰文曰:“佛性人人自有”,“儒书人人可读”。

本寂禅师告诉徐霞客,青原山净居寺作为书院存在很长时间了,邹南皋和郭青螺二位地方耆老原想将书院与寺院一并保存下来,请来本寂主持兴复之事。对两位致仕还乡高官的建议,本寂没有附和,反而尽力申辩:“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不能同处一处,态度非常坚决。邹元标和郭子章等这才将净居寺内的五贤祠与传心堂移建于寺外翠屏山之阳,即今重修之阳明书院位置,并在旁边兴建了九邑会馆。九邑,即吉安府所辖的庐陵、吉水、安福、龙泉、永丰、万安、永新、泰和、永宁九县。每个县的会馆均有会田,用其田租为本县前来参会的文人学士提供食宿保障。书院迁到外面的山坞中后,原本失去的寺田也就很顺利得以恢复。

万历末年,净居寺住持本寂谓“佛不可溷,祖庭不可荒”,他要求将会馆从寺院中迁出。关于寺院与书院由合而分,于史有载。但是,其中具体细节,只见于《徐霞客游记》有关真实的访问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儒家与释家各守门风的坚持与历史上存在过的地盘争夺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京敏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