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旅游新闻> >正文
【美文美图】武功山记游
2020-09-14 09:54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文/冰浪

大美武功山

 

过去多年,我对武功山旅游的美好感受记忆犹新。

那是六年前春夏之交的一天。经过两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武功山下,已时近中午。有些饥饿,同伴琦却说:“吃饭不急,先爬山!”真有她的,年龄老大不小了,还有一股子劲。

排队登上景区旅游公司的大巴,从泰山乡武功山门出发,在蜿蜒陡峭的山道上盘旋半个多小时后,穿过一条密林小道,进入安福县武功山林场的登山台。从这里开始爬山,比过去从售票处开始爬山,少了三分之一的路程。

安福县武功山景区开发后,崎岖坎坷的山路,早已铺就上万个平整的石板台阶,一直延伸到山顶。石阶的两侧是茂林修竹,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清爽宜人。

爬山的人真不少,登山者大多来自武功山下的附近县(市),也有少数来自外地的游客。起初,上山的石阶很陡,犹如人登云梯,小心翼翼,步履艰难。毕竟人过中年,我觉得有些吃力。一路上走走停停,迂回递进,艰难地爬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山腰上的寺庙——天福观音寺。

本以为琦的体力不如我,没想到她登山的脚步十分敏捷,爬山的步履很轻盈,竟然比我早到10多分钟。

天福观音寺位于江西境内最高峰——武功山金顶东坡观音岩,原名白法寺,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由白云禅师开建。正前原有山门一座,上书“霄山白法”。寺院所在处于武功山朝觐、观景古道必经之地。明清盛时,僧侣千人,有“千人灶、万人床”之说。

寺庙离武功山的最高峰——金顶主峰还很远,大概还有一半路程要爬。小憩片刻,继续登山。

过了天福观音寺,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山上没了绿树修竹,尽是岩石、茅草。因海拔较高的缘故,风大竹木难长,只有一些杂草荆棘。艰难行走40多分钟后,只听见一阵欢呼声,知道游客们已经遥望到了武功山脊的高山草甸了。

听闻游人的纵情吆喝,琦很兴奋,越爬越勇,一口气穿越山沟,跃上山梁。

山梁的两边斜坡处各有一棵平顶松树矗立,好似黄山的迎客松。游客纷纷在此取景留影,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目睹高山风景,再往上爬,浑身轻松了许多。

离主峰不远处,有一新建凉亭,很多游客在此驻足小憩。

登上凉亭,如入九天,徐风习习,似乎感觉自己有些仙风道骨了。依栏俯瞰群山,只见山峦壮观雄浑,山脉逶迤绵亘,山色层次分明,黄绿、青绿、黛绿渐次变幻,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眺望远天,见一道白红蓝三色的水平线,线下是灰蒙的尘世,线上是浅蓝渐变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游尘,蓝得令人心情舒畅、心间豁朗、心态阳光,仿佛看到极乐的天堂。真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过了半山凉亭,山道两边都是千亩高山草甸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山路蜿蜒向上,左右两边都是半身高的芦苇,连绵不断的高山草甸构成武功山第一大景观。

从低处仰望,武功山脉宛如天马飞腾,独来独往于蓝天白云之下;从高处俯瞰,武功山脉犹如巨龙潜行于莽莽草甸之间,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徜徉草甸丛里,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如行草原,如面海洋,山风徐来,苇草摇曳,碧波荡漾,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飘飘欲仙,神情飞扬……  往上再爬半个小时,穿过一群矮屋,见一座寺庙——白鹤峰寺。

白鹤峰寺最初为纪念白鹤仙人而建,自晋葛洪结庐修道成真后,武功山名声大震,影响远播赣湘两地十余县。据说,白鹤峰寺住持一直由观里的有德道士出任。明时,已成为山南山北200余所庵、堂、院、观中最为有名的道场。白鹤观也因此成为除龙虎山天师府之外,国内第二所住持之位世代相传的道观。寺庙门口有一幅千年石刻楹联“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游客登高望远之心境。

再往上登走,便见到武功山第二大景观——古祭坛群。古祭坛群由葛仙古坛、汪仙坛、冲应坛、求嗣坛四座古祭坛组成,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祭坛由花岗岩垒砌而成,是湘赣地区古代民间祭祀天地的场所,被国内专家誉为研究江南民间古祭祀文化的“活化石”,被称为“华夏一绝”。

心怀敬畏,走进葛仙坛,点燃一炷祭拜仙人的檀香,袅袅升起的云烟,引领思绪,随风飘荡。这座高不超5米,面积不过50平方米的祭坛虽显原始质朴,而其中蕴涵的道教文化却是十分的厚重。

仙坛不用一根梁柱,方门穹顶,四棱八角、方方正正。全是用大的、小的花岗岩石块垒积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结合缜密,连细小的缝隙都用糯米、石灰、桐油组成的材料细细填塞。查阅资料,祭坛可誉为现存不多的古代建筑遗迹。神台上端坐的是仙人葛玄、葛洪的木像,像前的平台上留有百年的碎罐残香。建筑雄浑的石屋祭坛,古老深奥的道教文化,令人神情肃然,由衷敬佩古人的超凡毅力、道士的执着精神。

祭坛沉寂,山风呼啸。祭坛前,仿佛看到仙山的开拓者太极左仙翁葛玄身披青袍,头戴道冠,手执拂尘,在静心修炼,焚香念咒,朝天膜拜,对山咒诀,坐地画符,向神灵述说自己的人生追求。道教徒的追求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当然,长生不老永远是梦想,得道成仙不过是缥缈的传说,只有守候寂寞、执着追求的精神值得后人敬重。出身宦族名门的葛玄十多岁就遁迹天下名山,一生颠沛流离,充满传奇色彩,惟一不曾离开过的就是祭坛,无论在江右武功山,还是在岭南罗浮山,他都勤心筑造着一座座祭坛,寄托自己的理想。

后来的坛主——葛洪更是苦修到了极至。这位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幼年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葛洪少年十分勤奋好学,“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后随其从祖父葛玄的弟子郑隐服食养性、修习玄静,先后在勾漏、太和、武功、阁皂、罗浮等名山炼丹。咸和初(约326年)来武功山,传说他在山积年,悠游闲养,后与弟子黄衣真人一起白日飞升而去,留下了“金陵葛公弟子白日飞升”的神话,也留下了一段古代神人相通、天人和谐如一的优美佳话。

其余的几个祭坛也有不同的传说,都记载着在自然科学不发达的岁月里,古人对风雨雷电的迷惑,对日月星辰的膜拜,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去除迷信的面纱,应该说成千上万的道士在修炼中,掌握了许多大自然知识,发现了一些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规律。

许多游客不懂祭坛的历史,不懂文物的珍贵,竟将之视为普通的石堆,纷纷爬上古坛游玩、留影,无丝毫敬畏之心,令人痛惜!武功山西边顶峰原本建有一座纪念碑,写有“金顶主峰1918.3”字样。我曾经在那里留过影。可惜在去年春天,纪念碑被雷电击倒,只余一堆乱石。

武功山还有一个景点——红岩峰瀑布群,在萍乡市上栗县那头。第一次登武功山时,我与文友是从安福方向攀登,从萍乡方向下山,游览了武功山全貌。那边另有一番风光。我们坐在缆车上俯瞰,深壑幽谷,悬崖峭壁,涌泉飞瀑,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武功山主峰归来,双腿疲乏,收获颇丰。饱览高山的绮丽风光,翻阅千年道教文化,心灵又一次震撼与超越。

登上林场返回住地的大巴,思索游记的构思,倏地记起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感悟。是的,登山觅奇揽胜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创造事业的辉煌是一件不易的事,需具备意志、能力、机遇三大条件,而意志尤其重要。年轻时犹如登山之初,血气方刚,挥斥方遒,大有“山高人为峰”之气概;中年时犹如行走山腰,经历一番坎坷后,方知世事艰难,欲进不能,欲罢不休,到达顶峰更须意志、毅力;晚年时犹如下山之路,需胸怀平和心态,谨防临末跌跤,才能保持晚节也。倘若一昧保守,不敢登攀,确无风险,但也永远看不到奇伟、瑰怪之风光,只能碌碌无为,平庸凡俗终生。

责任编辑:京敏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