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白云禅寺的前世今生
2020-09-11 08:36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龙抗病

白云禅寺位于永新县石桥镇白鹭村长岭山的山坳口右侧。从县城出发,往东行10公里左右,折转向南,沿着一条水泥路行进约100米就到白云禅寺。再往前,即可见义山山脉,往左行进是白鹭村,往右前行是水西、睦堂、均陂等村组,即合光村。

白云禅寺原名叫白云庵,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由白鹭村陈氏八世祖嘉遴、板枨等重新修葺,恢复原貌。

庵坐南朝北,背靠长岭山脉,面向开阔田垅耕地,一栋明清农宅的建筑风格,两边为厢房,中间一厅堂,左右厢房各两间,厅为“大雄宝殿”,进厅左间为“膳房”,上间为“卧室”,进门右间为“禅房”,上房为“客房”。

立于庵前,左右能看日出日落,远眺能揽安福武功山脉,近能想象禾河流畅之模样,咫尺能见百姓劳作,烟火缭绕,听得见家长里短。静心细思,能超尘脱俗,笑看人间冷暖,常怀感恩之心。

白云庵的建造与形成,有个非常暖心的传说。庵所处之地,原本是虫豸遍野的茅草坡,方圆数里路段没有人烟。这里原是一条羊肠小道,周边荆刺丛生,四处豺狼出处,是白鹭、水西、睦堂、均陂等村民与外界接触的必由之路,一般情况单个人是不敢从此经过。

相传,一年夏天,白鹭村一位40来岁的青壮年,有一天从外面谋生回来,汗流浃背,路过山坳口时,被迎面而来的义山之风吹得心旷神怡,一时忘了戒备之心,就坐在山坳的山石上小憩片刻,谁知,霎时就忽拉拉地来了10多只狼,贪婪地向他围扑过来,壮年一看,顿时就昏厥过去。此时,刚好路过的慈云禅师,见此情景,急中生智,立马抓起路旁的一堆碎石,用力飞将过去......这才救回了那壮年的性命。昏迷中的壮年将慈云禅师飞将过去的碎石,迷迷糊糊地看成了10多头的猪崽。

壮年醒来后,慈云禅师告诉他,豺狼怕火光,且怕击打声,若是这里长期有火光和击打声的话,豺狼就不敢四处出没了。之后,壮年决意立志报恩。他不顾媳妇、孩子和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劝阻,拜慈云禅师为师,一门心思跟随慈云禅师向佛学法普济众生,以报答慈云禅师的救命之恩。学成后,他谨记师父教诲,铭记“豺狼怕火光怕击打声”的告诫,选择了这个“烟云缭绕,苍翠欲滴,古树参天”,数里路没有人烟的长岭山,即现在的“禅寺”之地,建起了一座简易的“茅草庵”,因不敢与师傅比名,但又要让人易记,便以他是白鹭人身份和当地白云缭绕之胜景,取名“白云庵”。

在庵内,他供奉观世音菩萨,一心向佛念经,借助庵内的火光和木鱼声驱赶豺狼虎豹,方便过往行人。尽管家人多次劝他还俗为民,但他坚决不肯。

白鹭山坳上有了这个“白云庵”,从此这里就有了人烟。有了人烟就有了火光,更有了木鱼的敲击声,豺狼虎豹来犯的次数就逐渐少了,加之剿灭它的手段与技能先进,最后就几乎灭绝了。有了这个“白云庵”,加之庵主造诣宏深,信徒就渐渐多起来,名气传播到十里八乡。一些路人,还常常特意到庵内去喝口水或歇歇脚,壮年庵主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云庵”就由“茅草庵”改成了“青砖灰瓦庵”。为方便进乡、衙、京赶考的学子,庵主还在庵东侧创建了“文会馆”,专供七十一下都(今石桥、日光一带)的学子赶考、攻读和聚会之用……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庵前庵后的参天古树被砍了个精光,庵也遭到损坏,只剩下“文会馆”那栋房子,用于畜牧养殖和看畜老人的栖身之处。

2008年始,在石桥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下,为缓解村民建房难,白鹭村将长岭荒芜之地进行远景规划,引导村民分居到长岭山地段开发建设民宅,并向商贸、种养和加工、旅游等产业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白云禅寺应运而生。2010年,为弘扬佛教文化,由社会佛教居士信徒,引荐资深佛教文化传播者、具有丰富主持经验的释妙龙法师与白鹭村签订建庵协议,决定重建“白云庵”,并更名为“白云禅寺”。通过化缘筹资,兴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三圣殿”和附属设施,使昔日销声匿迹了的“白云庵”的暮鼓晨钟、诵经之声、木鱼之声又重新飘绕于长岭山上空。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