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庐陵文化> 庐陵纵览> >正文
功阁纪行
2020-09-04 09:01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欧阳和德

从吉安县敖城,沿禾水继续前行五里,是黄坝滩。徐霞客当年清晰记载下了“黄坝”这个地名。黄坝滩的北岸,正对着“正伦堂”。祠堂的后面,居住的是敖城功阁村黄氏家族。

功阁地处禾水北麓,沃野平畴,古樟林立。民居楼宇接连,白墙红瓦。走巷道,谒宗祠,查族谱,看产业。

遗憾的是,功阁村因何得名,至今尚没看到出处。但功阁的黄氏家族,却是其来有自,且非常显赫——

黄璠,字国琛,公元923年出生在庐陵县坊廓乡四十四都黄家坊(今吉州区樟山鎮东水村委会黄家坊村)。南唐保大五年,即公元948年,黄璠通过平射、武举两科考试,为武进士,授吉州驻守军指挥使。宋初,为吉州防禦使。公元976年,叛将李义再次四处募集流散残兵,骚扰江南,劫掠吉州乡邑。黄璠在本州征募义务兵,率领义军出击,彻底消灭了李义残余势力,确保了吉州一方的安宁。功成名就之后,黄璠急流勇退,告老返乡,封为庐水侯。此后,黄璠后裔立“义城”祠。明洪武年间,黄璠后裔黄觉轩(一说是黄汝霖)从合木山迁居敖城功阁,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正伦堂悬挂“黄氏宗祠”匾,匾上注明建造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疑为重建。

正伦堂前屋柱的两幅楹联,叙述了这个家族的光荣历史,以及这个家族崇儒尚义的门风:“振臂抗凶寇,太祖论功谥庐水;赤心砥逆流,乡民赖保誉义城。”“正国正家,不外大中至正;伦常伦纪,励行诗礼彝伦。”

正伦堂后庭,是黄氏家庙。额上有书“寝成孔安”,祝祷黄氏先人寝庙已建成,保佑后裔平安。

黄璠的事迹,也被“庐陵文宗”欧阳修所记载。欧阳修极少为外族撰写谱序,但也许义城黄氏是个例外(转角的姻亲关系)。他在《义城黄氏族谱序》中,详细叙述了黄璠的事功,并题赞:“时当五季,义倡庐陵。国用永奠,民以攸宁。”为欧阳修研究增添了史料。

黄氏家族自迁居功阁,入孝出悌,且耕且读,出过不少读书人和官宦,在当地的势力逐渐扩大。在他们的族谱中,整个自敖城到天河的两岸山水,均是黄氏范围,天河“十里寨”上都是他们的祖坟地。族谱上有“功阁四景”,分别是:“棋盘石”“滩下洲”“银盆石”和“分丝潭”。其中分丝潭,也是徐霞客所亲历的一处风景。徐霞客记载说:“(纷丝潭)滩水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激湍之石。”而《黄氏族谱》中则记载了更为神奇的传说:“俗称此潭深有分丝,真龙藏焉。每逢元宵,灯笼从此经过,必尽熄灯,否则明星朗月,大雨倾盆而下,真灵应也。”

二十多年前,功阁村由于修筑水电站而迁移。为平整土地,当年的支部书记黄国仕披荆斩棘,至今记忆犹新。如今他仍驾船往来敖城与天河的禾水之上,观山水,网河鱼,载游客,身体健朗。

功阁共有两个自然村:功阁、梅坑,128户471人,主要为黄姓、王姓。由于山地居多,全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半,林地面积却有一万八千多亩,户均一百多亩。按说山林资源丰富,近年又发展了光伏,收入应还可以。但目下正值脱贫攻坚,需要大力培植新的扶贫产业。

尹翔,一名90后干部,黑黑瘦瘦的高个子,浑身充满活力。这两年驻村扶贫,经常熬夜加班,白头发也不经意间冒了出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一些。“基层是让梦想开花结果的热土,我想好好干,小康梦一定会实现。”他坚定地说。为发展产业,助推功阁村脱贫致富,尹翔积极动员致富能人利用山麓低洼地资源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稻虾共作产业。

村民黄清华是一个从小就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干的是渔业打捞。在北部湾,他带着黄氏的血性,抱着前来收保护费的当地“罗罗”一起沉海,树立了威信,此后事业风生水起,赚到了第一桶金,也积攒了不少养殖经验,遂回乡创业,投入上百万元,发展稻虾共作一百余亩,蓄养甲鱼、龙虾、家鱼,吸纳全村18户贫困户入股,带动贫困劳动力务工50余人次。

村民王桂妹是一个勤快的妇女,没专门学艺,却炒得一桌可口的农家菜。她热心村里的事业,动员在外闯荡的丈夫回乡参加美丽乡村建设。

功阁,不仅拥有辉煌的历史,更有似锦可期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臣
举报电话:0796-2199795举报邮箱:jgsdaily@163.com

井冈山报社主办 井冈山报社版权所有 本网法律顾问:江西吉泰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ICP备19004936号-1

Copyright ©2003-2019 by jgsdaily.com. 赣ICP备1900493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6120190006 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60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申明 电子报入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